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论文_崔洪春

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论文_崔洪春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第九中学 崔洪春 邮编266700

摘要:素质教育下,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应该从关注学生、无为而治、教学智慧等角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智慧;构建;

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呢?

一、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二、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与此类比,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可以“不教而学”呢?如果是这样,哪上课讲什么呢?先打一个比方: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一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他会非常详细地讲解每一步;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两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两道题时所用到的共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而他在讲课时就会重点讲授这些共同的方法,这位老师如果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讲解这两道题,他所需要的讲课时间也许并不比第一位老师多;……依此类推,一个教师会解决的问题越多,他就越能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要讲的东西就会越少。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主要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主干知识。更为形象地说,传统备课我是在做“加法”,现在的备课我是在做“减法”。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三、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有一位数学教育专家曾经总结过这样一个经验:静看3分钟。意思是指一道题拿出来以后,应先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看看、想想、做做,再由老师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领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个经验好不好?我认为这个经验有进步的一面,它比起那种套题型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比起那种一道题拿出来以后,急急忙忙地进行挤牙膏式的“启发”教学更能让学生去探究问题。但是,我认为“静看3分钟”的教学观念还不够到位,应该是“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为什么?这要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大家知道,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逆反的天性。他们希望尝试,他们希望创新,他们希望走出自己的路!但是,我们的教学却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设好的轨道,学生甘心吗?情愿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魅力吗?难怪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类似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我这样做不行?这样做行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真正理解教师的“主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主体”。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四、加强课后训练

在强化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要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要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学生家庭书面作业的布置要通过集体备课组统一确定,杜绝无效作业。

五、“内部问题内部解决”

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一种做法是比较特别,效果也不错:当学生刚进入高中的时候,他们由于习惯了那种长期的“就范”式的教学,一下子要过渡到没有“拐杖”的独立思考,因而感到很不适应。于是他们产生了很多学习上的问题,特别是三五个学生一起来问问题时,我总是力争不直接地回答,尽量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尽量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A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让B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B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又让C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C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反过来让A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偶尔的,当他们的解答有不正确或不严谨的地方时,我会装着不懂的样子提出疑问,以便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久而久之,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自己是能够学好数学的观念,逐渐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探讨的风气,在班级里形成了学习型的小“社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使课堂内外充满了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在进行时,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

论文作者:崔洪春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论文_崔洪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