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艺术表达论文_陈小玲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艺术表达论文_陈小玲

惠州市博罗县文化馆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 要:声乐作品通过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来诠释,没有情感表达的声乐演唱是枯燥无味、毫无生机,没有灵魂的。本文从作品分析、艺术想象以及以情带声等方面,阐述了声乐演唱中对情感艺术正确表达的几点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演唱;想象融汇;以情带声;情感表现

1.从作品分析中获得情感

演唱者获得情感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从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来获得情感;二是通过理解艺术作品从中获得情感(也被称之为“审美情感”)。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更多的是通过歌声,让听众从中获得和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达到双方的情感共鸣。

1.1从创作背景中找准感情基调

每位作曲家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因此,他们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或者“哀伤”或者“喜悦”等等。因此,当演唱者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时,首先要做的不是马上急着去唱这首作品,而应该是阅读该作品的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这首作品时的经历,分析作品的歌词、旋律等一些相关的知识。通过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知识,演唱者就可以掌握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就能为演唱者在歌唱时较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做好铺垫。例如,古曲《阳关三叠》,这是作曲家们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所创作的一首歌曲。在演唱这首歌之前,若想理解这首歌的含义,就必须先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在送别友人去边关时,心中依依不舍。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景象,也说明了这是作者与故人深情的离别而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1.2从作品歌词中理解情感内容

演唱者的音乐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而声乐作品包括歌词和旋律两个组成部分,因为有了歌词,较其他器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声乐作品能够更加直白的向人们表达出情感和内涵。因此,声乐是能够直接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演唱者要想准确掌握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主要还是在于对歌词的分析和挖掘。这是因为,语言可以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人们对于自己或者他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所以在演唱一首作品之前首先要深刻理解歌词的含义,歌曲是根据字音而声,发声则根据情感而表意。逐字逐句的琢磨,身临其境去体会歌词的含义,从而真正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唱,以情动人。

1.3从音乐旋律中掌握情感表现

音乐犹如生命,它也有自己的灵魂,音乐的灵魂便是旋律,因此,乐理学认为旋律就是音乐作品中最富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元素。旋律的风格也决定着演唱的效果,情感也是随着旋律的起伏而产生变化的。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前,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所唱作品的旋律,并反复视唱,来感受旋律的起伏,掌握节奏变化,理解和声与伴奏的配置,认真体会每一个乐句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其音乐元素的细微变化,并认真分析出何处是歌曲的高潮乐段等等,这样才会避免演唱的平淡无味。

2.通过艺术想象融汇情感

演唱者常把演唱艺术称为二度创作的艺术,它是在创造者的心理活动下进行的。二度创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唱者在演唱时的情绪,因此,当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歌唱中,演唱者要融入歌曲中的角色与形象、场景与环境的想象,以主人公的身份来表达歌曲的内容,只有这样演唱者的歌声才能感染观众。

2.1以歌曲中主人公的形象来表现作品情感

艺术想象力是演唱者在了解作品之后所引起的对自己生活中所经历过的生活形象和相关意境进行的联想。而演唱者要唤起听众的情感,使听众与演唱者同喜同悲,就要仔细品味作品,去塑造一个角色。演唱者只有进入歌曲的情感表达当中,抓住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经过仔细分析之后才能在演唱者脑海中塑造一个生动、鲜明、活灵活现的人物。只有做到这些演唱者才能进一步理解作品中人物对待情感的态度,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完美的塑造出一个符合作品的角色,这不仅在演唱时能够提高自己的演唱情绪,也更容易感染观众,使自己的演唱更具效果。

2.2置身于曲中场景与环境来表现作品情感

唱一首歌就像在讲一个故事,而在故事里主人公出场的时候必须要有对场景和环境的描述。情境是作者写出歌曲的根据,因此演唱者只有对作品的创作环境和场景认识清楚后才能准确的塑造人物,增强人物塑造的准确性。演唱者只有在创设出人物形象之后,结合人物所处的场景与环境用心想象才能准确的创造出人物。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结合演唱者的声音,最后呈现在听众面前的角色才是鲜活的、立体的,使听众更容易陶醉在演唱者所创设的意境中,使演唱更具效果。

2.3在角色与情景有机结合中融汇作品情感

在演唱者的艺术想象和二度创作中,角色与情景的想象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角色是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载体,而场景是演唱者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当演唱者进入自己创造的角色再结合自己所创设的场景和环境的情境,演唱者对于歌曲内涵和情感的理解就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其心中,对于作品情感的准确理解和表达就都不再是难题。

3.通过“以情带声”达到“声情并茂”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音与音乐、情感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的演唱才能使观众陶醉其中,才能使听众充分理解艺术的美。

3.1以情带声,情感表现要适当准确

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有一个情感基调,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的发挥,更不能违背词曲作者的本意;演唱者只有在歌曲情感基调的范围内挖掘作品的情感,去认真、积极的演唱才是准确的。演唱者要领会歌曲的内涵,善于感受和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善于将生活中的情感运用到艺术想象中来,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歌唱中去,才能使歌声具有感染力。

3.2以声表情,发声技巧为情感服务

古语云,“未成曲调先有情”,充分体现了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价值;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中亦有“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之句,也说明了情感的重要性。而技术的训练与运用也是为此服务的。如果没有通过正规有素的训练,即使有再好的音乐感觉和丰富的情感也不能将歌或者学习时间不长又或者歌唱基本功还不是很扎实的人身上可以看到,有时候他们选择的歌曲超过了自己驾驭能力之上,虽然对歌词和旋律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却不能用很好的声音来表达。

3.3声情并茂,声音与情感有机结合

声乐演唱是由歌唱者的声音加上自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来表达作品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情”在声乐演唱中起主导作用,演唱者用“情”感染听众,“声”是演唱者传情的手段,演唱者用“声”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说“声”是演唱者传情的保证,只有“声”“情”并重才能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4.歌曲情感表现的其他方式

除了歌词与旋律这两个重要的音乐要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要素,也是演唱者表现歌曲情感时必须准确把握并运用的要素。比如速度、力度、节奏、音色等等,它们也各有各的作用,需要歌唱者将其充分发挥出来。另外还有歌唱者自身的音乐素养也是歌曲情感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4.1准确把握歌曲节奏的基本律动

节奏好比静置的乐谱生命活力的体现,强调的是生命必须有活力,并接连不断地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中国近代歌剧《苍原》第一乐章中出现的咏叹调《情歌》,描述的是女主人公娜仁高娃得知爱人舍楞被处死时的一个唱段,作品的前半部分是4/4拍的慢板,歌词中“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句句都描述了女主人公娜仁高娃的悲恸心情,而在咏叹调的中段,音乐忽然发生了变化,作品节奏变成了3/8拍,使得作品的情绪发生了改变,女主人公通过更为流畅的演唱将草原儿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娓娓道来。由此可见,演唱者在节奏的律动感体验上是否准确,也直接影响了演唱是否能够感染听众,是否能够表现歌曲的情感。

4.2注意歌曲速度的变化

速度也是音乐表现的方法之一,卡鲁索认为,速度是音乐的生命。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在每一首作品的最开头处标记速度,目的是在提醒演唱者要按照作曲家规定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才会对传达歌曲的情感以及展现歌曲的意境产生重要作用。例如,遇到欢快活泼的歌曲,演唱时的速度都会稍快一些;对于忧伤、哀痛这类情绪的歌曲则要把速度稍微放慢一些;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歌曲则要用进行曲的速度。

4.3控制力度

在声乐中,力度即音量。音乐中舒展流畅的旋律需要靠声音的力度来表现。声音的强和弱与歌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一首完整的歌曲不可能一直用强音来演唱或者是一直用弱音演唱,这样会使作品平淡无味,必须要根据歌曲的情景和情绪的发展而使用不同力度的声音来演唱。例如《孟姜女》中的“哭倒长城啊!八百里,只见白骨满青山,满青山,满青山”这一句是由强到弱,又由弱回到强上,表现的正是孟姜女期盼丈夫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以及知道丈夫已与自己分隔到另一个世界时的悲痛心情。所以演唱者要用不同力度的对比来展现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

4.4音色的变换

音色是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和泛音的多少决定的。演唱者要善于运用不同的音色来演唱歌曲,演唱的色彩越丰富,作品的感染力也就越强,演唱中声音的不同色彩也是情绪和情感的不同表现方式。在生活中,演唱者平时说话的声音色彩也是不同的。当演唱者高兴时,说话的声音色彩是明亮的;悲伤或者沮丧时说话的声音色彩则是低沉粗壮的。

5.结语

总之,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演唱者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在底蕴,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出来,才能使演唱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最终实现演唱的目的。当然,为了把曲中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演唱者仍需要熟悉掌握不断提升各种演唱技巧。

参考文献:

[1]吕淼.声乐演唱中情感艺术的正确表达[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10):122-123.

[2]潘超.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 艺术研究, 2014(4):136-137.

[3]周发猛.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体验[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师洪震.浅谈声乐表演中个性化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8(2):148-150.

论文作者:陈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艺术表达论文_陈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