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公坛村记论文

圣公坛村记

徐 杨

今年三月,一个阳光暖人的春日,我沿着新修的水泥路驱车来到湘粤边境的“傻子村”——圣公坛村。

经过十年再就业工作的总结和思考,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协解人员虽然和油田解除了劳动关系,但是从历史渊源讲、从感情的角度讲、从利益纽带的角度讲,协解人员的石油情结没有变。他们的生活、工作的主阵地仍在油田,他们始终都是“胜利人”,对他们的管理是油田躲不开、绕不过也推不出去的。做好协解人员的再就业和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油田的重要保障,是各级管理组织必须担负的一项政治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那么,从心理学角度看,通过深入分析协解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积极运用心理干预技术进行有效尝试,将有助于建立完善协解人员再就业工作长效稳定机制。

村子座落在重重大山脚下,一条小溪潺而过,两旁散布着两百余户农家,九百多人口。村支书刘贵发算是老熟人了,自然要先到他家歇歇脚。刘支书告诉我,自1995年起,政府每年送一吨加碘盐给他们村以来,村民缺碘的情况已大有改善。截至2017年碘缺乏病患者已减至25人,但还有7个大脖子病人和16个痴呆病人。我说想给几个患者照相,为防治碘缺乏病做宣传,争取政策。刘支书欣然应承,带着我就往对面的高山上爬。

山很高,大都在海拔千余米以上且起伏连绵,望之巍然葱郁、莽莽苍苍,难怪再往西南方过去便是湘粤边境的莽山了。山路仅一尺多宽,曲折而陡峭,爬得我浑身冒汗。登至半山腰,但见几户农舍掩映在古树下,都是黄泥墙茅草顶。刘支书叫来几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给我当模特拍照,一边悄悄对我说,他们都有痴呆病。我有些怀疑,眼前几个青年看上去都帅气生猛,一点都不像病人呵。拍照时,他们咧开嘴冲着镜头傻笑,我才相信他们确实有病,心里便不由得一酸。这里山高树老、小溪流淌,从山上望下去,村子如同躺在平缓的山谷里,景色宜人。然而,由于地质性缺碘,土里水里都没有碘元素,久而久之,便有了“傻子村”这样的外号,也有了后来盐业、卫生部门等各方的关注和努力。

传统编辑出版流程,一般是编辑在作者手稿上进行加工,而这种方式可能会影响到手稿的完整性,进而影响其质量。排版工作通常是由编辑人员与排版人员共同完成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排版人员不够了解编辑工作,或者不清楚排版规范,进而出现一些排版错误的情况。还有在对文字进行录入时,可能会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而进行重新审稿,这些都将影响到正常出版。通过数字编辑出版,中间很多环节可以省去,整个编辑流程得以优化,其质量与效率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下了山,刘支书带我去看圣公坛村的一处新景点——革命历史陈列馆。原来,圣公坛村曾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光荣革命史。陈列馆白墙灰瓦,是一栋有小天井的老屋,显然已修缮过,里面陈列着照片和一些历史遗物。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在宜章城关发动湘南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参加暴动的宜章农军改编为宜章独立团。后来为了避敌锋芒,朱德率部撤到了山高林密道路崎岖的湘粤边界圣公坛地区。那时,圣公坛村只有五十多户人家,朱德将当地农民自卫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圣公坛后方营,利用圣公坛山区的几个大山洞创办了简易兵工厂,成立了后方医院(即现在的陈列馆)。1928年1月31日,国民党军阀许克祥率部从长沙南下进犯圣公坛,朱德、陈毅将部队埋伏在岩泉一带,一举击溃许克祥部两个团,然后乘胜追击至粟源渡口,将敌人赶下河后继续南进至广东坪石镇,再次大败敌军,打了一个大胜仗。最后,朱德率参加湘南暴动的部队到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部胜利会师。在这些革命历史故事当中,我颇感兴趣的是刘支书给我讲的当地郎中姚运生传奇。

仅以民宿的布草清洗来说,布草会与用户亲密接触,一旦有任何的不干净,对用户体验是致命打击,曾有媒体报道:用户入住民宿后,房东无法更换清洁的布草,进而对平台产生质疑,一些民宿房东为了避免“麻烦”选用深色和带花纹的床单蒙混过关,常常一星期也不洗一次,行业的清洁监管令人担忧。

新中国成立后,姚运生仍旧在乡下行医,直到六十年代初,乡下闹了饥荒饿死了人,姚运生才想到要去北京打个转,会会兄弟搬搬救兵。几经周折,姚运生见到了朱德委员长,其时的亲热和激动自不待言。姚运生在北京住了四个多月,受到了盛情款待。朱委员长问他有什么要求,姚运生说:“北京住不惯,我还是回圣公坛乡下去。”临别,朱委员长送了几斤鹿茸给他带回家,一来补身子,二来给他行医用。回乡后,姚运生用鹿茸救治了不少村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去世,姚运生没有再去过北京。据说,朱德逝世后其女儿朱敏曾到圣公坛村找过姚运生,姚当时捧出军帽一顶,铜钱半枚,朱敏当即下跪道谢,直唤恩人。

朱德当年举行湘南暴动后转移至圣公坛村,得了一种怪病,后背疼痛不堪,终日卧床难起,当地人叫做“背花”。村里郎中姚运生过来给朱德看了病,又上山挖了一筐草药回来,精心制成药饼加热后敷其背上,没过多久药到病除。朱德既高兴又感激,与姚运生义结金兰拜为兄弟。盟誓之时,朱德送姚运生军帽一顶,又摆出一枚铜钱,挥刀斩开一人一半,约为信物。朱德说:他日若不死,革命成功,请持军帽和半枚铜钱相会,兄弟必将厚报。

听罢姚运生传奇,我感叹不已欷嘘再三,揣想着姚运生的形貌,身着长袍大褂携一药箱,不卑不亢、有情有义的乡下医生,又想其为人,不居功、不图报,富贵于我如浮云。一个人能如此真实而自由地活着,实为至人、高人。

暮色渐合,与刘支书道别。我再三劝他说:以后不要再自称“傻子村”了,影响形象,村里有光荣历史,改叫“革命村”多好,这里办红色旅游还大有潜力可挖哦,如果能帮山上的青年找上对象那就更好了。刘支书说:“县里还是很重视,这条水泥路就是为我们村修的。现在,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了,至于找对象的事情在未来肯定会有希望的。”

我把随车带来的十几箱加碘精制盐卸在刘支书家,请他分发给最需要的农户,然后登上车沿着崭新的水泥路往回赶。路上,我看到了郴州市委纪念湘南暴动91周年的大幅宣传画,想想到了年底肯定还有不少红二代、红三代从外地等地赶来与当地的革命后代隆重集会,缅怀先烈。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盐业公司)

(编辑:李红艳 田松波)

标签:;  ;  ;  ;  

圣公坛村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