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爱育德行论文_吴小敏

言传身教,爱育德行论文_吴小敏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实验学校 515600

摘 要:德育工作的根本是师德的建设。本文以教师自身“立身养德性”为起点,从“以身感化”到“以爱育人”,阐述了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提出:一、行先于言,重于知——教师要以有德之人的胸怀与美好的怀想,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二、爱先于望,重于教——关注孩子的发展特点,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熏陶,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让其自信成长。两个教育事例把教师春风化雨的德育工作思路渗透其间。

关键词:立身 自我完善 师爱 以德育才

“人”之所以为人,左边的“”是生命,右边的“”是支撑生命的道德情感。道德要把“生命”撑起,必须时时挺立、坚忍不拔;教育工作中提到的“以人为本”绝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口号,它是我们社会、人生的全部意义和目的,它要求教育必须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情感丰富、精神充实的人,而不是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当成一个没有主观感情的“书柜”以“教条、刻板、填鸭”的方式把“道德行为”书面化将其填满。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要成为一位真正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应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创设好光明的载体,才不致使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知识“明珠暗投”。如何才能把育人工作做到最好?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

一、行先于言,重于知

行动是道德的直接体现,道德在空洞的说辞中只会显得苍白无力,行为内化的途径不在于说,而在于行。学生会通过教师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更直接地认识美与丑——“学生的铅笔掉在地上,老师帮忙捡起来”,此类点滴细节会在学生心中激起美滋滋的涟漪,学生只有得到尊重才懂得什么是尊重,进而推己及人。相反,如果老师的粉笔掉在地上,“启发”学生捡起来,得到的也只是学生的驯服而不是佩服,驯服的后果是知了才行,不推不行;佩服的结果即是行而不觉,自动自觉。现在的老师不兴“事必亲躬”了,认为这样会减少学生能力锻炼的机会。有一次,我在擦洗学生厕所的地板时,班干部李想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您干吗做这个啊?这事不是保洁阿姨做的吗?”我一时语塞。两天后,我特意在班里安排了一次清洁活动,看到老师和同学们愉快地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中,李想也欣然参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次活动中,有一位女同学娴熟的擦地动作引起来了我的注意,我提醒大家看这一位“勤劳能干”的同学,提议大家向她学习。李想若有所思,我从他笨拙的动作中发现了他曾经的养尊处优,当然也看到了他此刻的努力。

在道德教育上,教材是教师本身,而不是约定俗成的大道理和书本上的教条。教师的行为涉及方方面面,渗透到学生学校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身教在前引导,犹如在学生心中播下了诱发行动的种子;言传在后启发,便是施下了催发种子成长的肥料。所以在教育工作中,首要任务是教师品德的自我完善。

在教师看来,许多小事因为自认无伤大雅而被忽略,而在学生眼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却如摄影般定格在学生心中。听到老师对自己说“谢谢”,学生会觉得“谢谢”是最美的语言,哪一个学生不想跟老师一样使用最美的语言呢?看到老师在犯了错误后也会说:“对不起,请原谅。”学生对错的认识,会少走很长的弯路,至少他不会觉得“认错”难以启齿,当他犯错误时他会敢于认错,即使他可能不懂得什么是真诚,但他做到了……

教师应把学生无暇的目光当成是一面最明亮的镜子,教师的言行在这个镜子中是一览无遗、无所藏掖的,教师应能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长与短,时刻警惕,不断上进,使“镜”中呈现的是美的化身,以美的形象去影响学生。

二、爱先于望,重于教

爱使言行有最美的体现,它是世间最美的语言,把爱传递给学生,学生对感情行为会有最真切、最美的表达;爱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学生会在这种爱中学会关怀,学会合作;爱是弥补学生缺陷,使其能不断认错改错的唯一良药,只有爱的救治才能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

学校是学生个体融入群体进而逐步提升自我进而步入社会的“熔炉”,是学生社会性初步形成的重要领地。教师是学生走出家庭、走出父母保护伞后的第一片天空,师爱犹如这一片天空中的太阳,它对儿童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对其心灵的塑造,更重要的是使儿童形成对社会正确的初步认识和健康情感。

丽玲是一个听话本分的外地女孩,不白净的脸上偶尔有污痕,头发时常蓬松散乱。班里的女孩子很少像她这样不注意形象,我想。我到丽玲家家访时,她正在洗衣服,她妈妈守着小山似的手工活埋头苦干,这情景深深地触动了我。班会课上,我把丽玲的事例作为珍贵的教育资源与学生分享。称她是最值得老师尊重的学生,因为她已有能力为家里分担家务,她是最有生活能力的人。小女孩激动得满脸通红,她一向默默无闻,为自己的境遇自卑,但是,从老师这一番谈话中,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原来老师这么欣赏自己!她的脸上绽开了最纯美的笑容,眼睛似乎一下子亮了起来,这仅仅是因为,老师欣赏的目光照亮了她金子般的心,从此,她越来越自信,形象也越来越好。

由此可见,师爱也包括了教师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认识社会的窗口,应让学生在高尚的爱中体验到作为“社会”中人的自尊和骄傲,以及必须具备的道德和责任感;学生只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才有健全的心理,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论文作者:吴小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5

标签:;  ;  ;  ;  ;  ;  ;  ;  

言传身教,爱育德行论文_吴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