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的新型课堂模式论文_蔡 妍

谈新课改下的新型课堂模式论文_蔡 妍

◆ 蔡 妍 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新区学校 114000

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可能常常会感到课堂上要教授的内容多、而课上的时间却少,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和观念上进行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课堂模式 转变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时间+汗水”、“填鸭式”、“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注入式”、“题海战术”等旧有的模式,走向多元化的个性教学模式就势在必行,如果在未来所有的学校都能借助高效课堂的模式,实现“零作业”目标,那么对当代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将大大减少学生学习负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下面,就在实践中打造“高效课堂”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那么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模式,必须注意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高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教师可能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课上问题,其实不然,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工作都要改变,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首先谈谈课前。教师方面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课前没有充分准备,这样的课堂注定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师课前要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而对于学生方面,每节内容应做到课前预习, 预习时要带着问题思考:讲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这样行吗?同旧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还要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听课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容易,课堂自然也就高效了。

其次谈谈课中。教师方面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是高效课堂运行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要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分层。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一次成功,这就是高效率。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高效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适时选择采用“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身动、心动、神动”,课堂上小组与小组、对子与对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互动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也是高效的。教要出效率,学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教给学生多少,而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接受得快,理解得快,记忆得也就会更牢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学法指导,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高效的。

最后,谈谈课后。教师方面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课后要及时思考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儿,失误之处在哪儿,还存在哪些目标没有实现或没有完全实现,哪些地方的设计和实施产生了差距,为什么会这样?多问自己多反思教学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另外,课后辅导也很重要,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把培优补差落实到位。在课后,注重学生暴露的问题和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调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对后进生辅导的力度,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思想方面的辅导,帮助学生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产生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也不能没有模式,高效课堂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开启学生的心智,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厌教为乐教,改善了师生关系,让学校充满了魅力。课堂充满了生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是适应时代的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蔡 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  ;  ;  ;  ;  ;  ;  ;  

谈新课改下的新型课堂模式论文_蔡 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