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教学的几点认识论文_沈辉

“探索规律”教学的几点认识论文_沈辉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实验中学 沈辉

今天进行了数学测验,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观察下列:1×3=3,3×5=15,5×7=35,7×9=63,11×13=143….你猜想到的规律用只含一个字母n的式子表示出来是 ______.

在自己做试卷预设学生的问题时,没把它放在眼里,批卷时结果大跌眼镜,70%的同学做错,我以为是自己班的问题,一问其他老师结果大同小异,学生已到了初三,新课程中探索规律从小学到如今学过的题无数,可是学生的能力依然很差,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于是我们进行了研讨,并归纳了认识。

一、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在《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内容,将其和认数、计算、方程等并列,并对每个学段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从而把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提升为与认数、计算、方程并列的位置。

二、在探索规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探索不够充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探索规律的学习内容是探索学生身边有趣的、与数学有关的现象里的规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观察、操作、画图、实验、猜测、验证、归纳等探索研究性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不力:一是情境创设不好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二是老师没耐心,看着学生探索慢,着急,就直接给出结果或结论,老师用自己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将探索题改成了训练题,事倍功半。

(二)没有举一反三,就题论题,学生的能力提高慢,跟不上学习任务的要求。每学期结合学习内容,教材都会安排一定的素材,或在新授课上,或在习题上,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简单对待,等到考试时往往会出乎意料。

(三)课前不预习。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发现重点难点,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进入初中,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有了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多数能注意听讲,但是只满足于完成作也,不积极思考,害怕困难,遇到难题不是动脑筋自己去求解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过程。

(四)集体备课不够。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集体备课还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教师在教学中的相互竞争,人性中的惰性,还有经验主义等因素,使得集体备课没有达到有效。

三、在探索规律教学中的策略

(一)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具体流程是: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交流→主备教师修正→上课教师再备→课后备课(教后记),这样教师仔细研究、充分理解教材。更好地呈现教学的具体内容、基本线索、主要活动以及对规律的表示与描述的要求,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二)学生是探索规律的主体。“找规律”是学生通过找规律的活动,产生对规律的兴趣,初步形成探索规律的意识;结合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这些教学任务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与传统数学内容的教学有较大不同。对探索规律的价值体验、经验积累,无法由其他人替代。改变传统教学“重演绎、轻归纳”的倾向。

(三)积极改进教学评价。“找规律”作为数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其教学评价应该按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进行。既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也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找规律”过程中的表现主要看两点:一是兴趣和信心;二是活动程度和思维水平。我们期望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规律的学习活动,并且获得成功,积累发现规律的自信心。期望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的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其中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这样培养的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思维敏捷。不受老师讲解的束缚,可为发散思维的培养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同时,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可能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却会让学生受用一生

探索规律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为其后续的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数列的知识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以及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论文作者:沈辉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  ;  ;  ;  ;  ;  ;  ;  

“探索规律”教学的几点认识论文_沈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