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你……论文_王丽

我想对你……论文_王丽

——关于教育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264000

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投资成倍增加,教育专家越来越多,有人说:“教育越来越让人读不懂、看不透了。”有人说:“孩子越来越不好养了。”我想对你说,教育应该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成全每个生命的价值,成全每一个孩子成为最真实的最好的自己。

一、我想对你说,请通过问题看到本质

公开课上,一片热闹和谐,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精彩热烈,小组代表汇报慷慨激昂……考试结束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卷面评语通常是:做题粗心、马虎、不认真或者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我想对你说:请透过现象找到原因、通过问题看到本质,才能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

深入学生,我们会发现表面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隐藏着很多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参与讨论的学生大都是那些基础较好、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一大群基础很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无所适从,他们被新课程教学法忽略了。此外,我们反复地表扬那些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使得这部分孩子丧失了倾听的能力、注意力的稳定性差、思维的深刻性降低,这部分孩子过于表现自己,变得浮躁,不够沉稳。做题马虎、粗心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对需要记忆的内容没有过度学习,观察力缺乏,注意力的广度和稳定性低,阅读理解能力差等。教育者需要用心思考,找到眺望的窗口,了解到现象背后更多的东西,以便用更周全的决策,更人性的方法来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我想对你说,教育需要心平气和、不抱怨

上课铃响了,苏老师疾步走进教室,紧接着听到一声重重的关门声,乱哄哄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了,我们大家立刻知趣地调整自己,做到坐姿端正。苏老师的脸耷拉着,阴得快要滴出水来。只见她叫起了几个男同学,大声呵斥道:“又是你们给班级扣分了,你们这几条鱼腥了咱们班一锅汤!”说着还不解气,边说边走上前去,分别给了那几个男同学一人一个耳刮子。接着,苏老师开始了新课文的讲解,全班齐读课文时,声音不太响亮,苏老师拿起教鞭将讲桌拍得巨响,指着我们说到:“你们这些棺材瓤子,声音能不能响亮点,这课没法上了!”说完,扬长而去。老师走后,我们还在心中窃喜,老师终于走了,否则不知道下一个遭殃的是谁。

这是小学四年级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堂语文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苏老师是一位爱岗敬业,工作认真的老师,教学成绩突出,经常进行学生辅导,只是她的教室里总是传来呵斥声、谩骂声。有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而教师的平均寿命是59.3岁,教师平均要比别人少活12.7岁。看到这个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人说,教师太容易生气上火了,可以说教师没有一天不发脾气的。

我想对你说,为了自己和孩子请学会心平气和、不抱怨,学会处理与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们面对的都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孩子正是因为不明事理,对世界和未来充满了未知,需要成长才来学校接受教育的,教师这个职业才诞生了,因此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总是心烦气躁、情绪激动的话,痛苦的不只是孩子,更多的是教育者。

三、我想对你说,接纳并喜欢孩子的个性

“萱萱,听说学校里有组织读书演讲比赛,你读过那么多的书,去报名参加吧。”

“妈妈,这种比赛我以前参加过,但是我觉得我不适合这样的活动,与其参加这样的活动,不如多读几本书呢。”

萱萱和妈妈就参不参加读书演讲比赛,进行了一番争论。

妈妈很苦恼,萱萱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经常考满分。可妈妈总希望萱萱个性更张扬一些,上课多举手回答问题,多参加一些类似辩论、演讲等方面的比赛,想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

每一个社会与时代文化,都有一种非常认同的性格特征,例如现在我们推崇张扬个性、自信果敢、学会表达、不断超越等,上个世纪我们推崇隐忍坚持、勤劳质朴、跟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等。教育者希望孩子养成主流文化推崇的个性特征,作为教师更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有高度的一致性,这样在进行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时,就更简单、更易操作些。然而,我们的世界与社会,需要不同个性的人构成一个整体,就像机器需要不同的零件,每种性格对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大革命就在寻求大家个性的高度一致,失去个性时,集体就变得单调、极端甚至有些癫狂。

孩子本身是什么个性并没有好坏之分,也不会给孩子造成困扰和痛苦,影响孩子发展的是我们的教育者对不同的性格赋予的意义与概念。

我想对你说,接纳并喜欢孩子的个性,才能帮助孩子完成自我认同并健康成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孩子心理、性格是否健康发展,主要在于对自己性格的接纳程度,而不在于本身是什么性格。因为接纳程度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满意度。教育者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更好,但纠正孩子天赋个性的结果可能是导致孩子对自己的不接纳、不喜欢,产生深深的自我缺陷感,陷入对自己的否定中难以自拔。接受并喜欢孩子的个性比塑造主流文化认同的完美个性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可以帮助孩子更积极上进,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教育者需要做的就是积极认同孩子的个性,解读主流文化对孩子个性与行为的要求,让孩子掌握适当的合乎社会规则的语言与行为交往技术。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我想对你……论文_王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