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论文_袁小爱

郴州市汝城县井坡乡卫生院 湖南郴州 424107

【摘 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对照组为38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颈动脉MT以痰湿壅盛型占比最大,为44.53%,显著高于其他症型;斑块检出率中,阴虚阳亢型和痰湿壅盛型显著高于肝火亢盛和阴阳两虚型,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颈动脉MT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症型的主要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血瘀症和阴虚症在病例中出现的比例最高。作为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是高血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有效预测心脑血管病,其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中医证型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可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现代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1]。颈动脉硬化部位的血管壁上有斑块,会导致血液在流通受阻,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会引起大脑萎缩。高血压可导致其他脏器并发症: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脑卒中。颈动脉硬化的形成是由多种病因参与,早期主要累积动脉内膜,引起颈动脉内膜的增厚[2]。本文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特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对照组为38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肝火亢盛型(19)、阳虚阳亢型(27)、阴阳两虚(23)、痰湿壅盛型(55)。对照组男32例,女5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59岁,平均(65.8±6.7)岁;对照组男10例,女1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61岁,平均(67.8±5.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肝火亢盛型、阳虚阳亢型、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3]1.体检项目中长期高血压(≥140/90mm/Hg)2.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硬化患者:颈总、颈内动脉IMT>1.0mm;分叉处 IMT>1.2mm(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1.3mm说明有斑块形成。

1.2.2中医诊断标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衰退为主要症状,伴有腰膝酸软,唇甲紫钳,耳鸣;舌体胖大,暗或有瘀斑瘀点等,分为肝火亢盛型、阳虚阳亢型、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

1.3入选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患者表示知情本次研究所有研究项目,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4排除标准①彩超结果显示完全无斑块或管腔内斑块较严重,已严重阻塞血流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或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③Takayasu病、肌纤维发育不良症、颈动脉瘤和颈动脉扭曲等。

1.5方法

1.3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规格型号000),分别常规检查左右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观察血管内膜光滑及斑块状况。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MT)和斑块面积。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检出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颈动脉MT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颈动脉MT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动脉MT以痰湿壅盛型占比最大,为44.53%,显著高于其他症型;斑块检出率中,阴虚阳亢型和痰湿壅盛型显著高于肝火亢盛和阴阳两虚型,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血中“痰浊”的病理实质多表现为现代医学中的高血脂症,“瘀”的实质则包含粥样硬化斑块、高凝血症及高脂血症等解剖生理学的变化,在治疗中一般以化痰祛瘀等为主。颈动脉IMT增厚作为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临床上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进展的评价。当颈动脉斑块脱落,随血液循环流动,可引发动脉血管阻塞,造成脑梗塞,严重时言语不清,甚至瘫痪。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瘀血”“痰浊”有关,可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4]。有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是引起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血压升高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则加重对血管内中膜的损害。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对照组为38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原发性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症型的主要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血瘀症和阴虚症在病例中出现的比例最高。作为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是高血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有效预测心脑血管病,其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李小米.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9(10):435-436

[2]周佳,骆丽菊,陈海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3):161-162.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0

[4]梁艳玲.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系统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128-130.

论文作者:袁小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论文_袁小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