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合力,精准教学论文_蒋丽君

智慧合力,精准教学论文_蒋丽君

蒋丽君(江阴市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400)

摘要:借力智慧课堂的优势,可以:1.实现动态的开放课堂;2.促进合作探究学习;3.增进课堂高效互动;同时,可以让我们的科学教学更精准:1.找准“融合点”,突破教学难度; 2.提升“思维点”,深挖思维尺度;3.把握“关键点”,夯实创新力度。

关键词:智慧课堂;科学教学;融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278-01

小学科学课标中明确了小学科学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核心素养,以学科融合为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互联网+下的教育,解除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禁锢,新技术、新模式,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智慧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模式的革新,切实提升了学习者的综合素养。

作者就借助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看星座》这堂课来谈谈智慧课堂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技术促进学与教方式变革,实现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什么是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相对于“知识课堂”而言,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构建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

智慧课堂将技术引入课堂,把传统的课堂引向信息化,引向交互式,更引向了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需要。课堂不再是点对点地简单师生对话,而是问题展示、小组讨论、平台交流、个性解决相结合的立体式互动模式,老师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用技术点燃智慧的火花,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收获自然也更丰富起来,真正实现了立体化交互与个性化教学的全新课堂生态。

二、借力智慧课堂的优势

1.实现动态的开放课堂

智慧课堂本质上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在本堂课中我借力智慧课堂,依托了PAD,通过些模拟天文馆软件的运用,直接将浩瀚的星空“搬”到课堂上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实的观察场景,让每个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观察研究,这样一个开放的动态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主性,让学生自己有意识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

2.促进合作探究学习

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协商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帮助有相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生自动形成学习共同体。在本堂课中,我把3人分为一小组,3人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不管是在PAD上观察模拟天文馆,还是拍照上传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都有适合自己的任务,就某个问题开展深人的互动交流和探索,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内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对小组合作进行实时的数字化评价和及时的反馈,指导、帮助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合作探究更深入、更有效。

3.增进课堂高效互动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造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个性化。提高课堂互动能力和教学效率。如在上课之前的抢答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使用技术的熟练程度,又活跃了学习氛围,同时还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做了铺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后面的教学中三次运用PAD上观察模拟天文馆,观察不同的星座。同学们观察收集到的资料各不相同,学到的知识也更多,在整节课中运用智慧课堂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实施智慧课堂的精准教学

1.找准“融合点”,突破教学难度

在科学课的设计中,找准“融合点”至关重要。我们寻找适合融合的教学难点,要善于发现智慧课堂在辅助科学教学突破难点上的优势作用。让融合之光照亮学生学习的道路,在学生探究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育技术不能成为教学的附庸,而应该促使教学高效进行。

例如,在《看星座》这课的教学中,由于时空的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对于各个天区和不同季节的星座的位置及变化很难理解,孩子们的理解总是不够透彻,老师们每次上到这个内容时,总是感叹:难!现在我运用智慧课堂,利用模拟天文馆APP,将星空带入课堂,孩子们在真实的场景中更容易理解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同时还在科学课堂上享受了一顿视觉盛宴,趣味盎然!

其他课程与科学课融合的关键在于融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知识。找准了科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融合点”,整合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才能出有利于教学有效的开展。

2.提升“思维点”,深挖思维尺度

在科学课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科学教师关注的核心,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其他学科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提升上。判断科学探究是否有效,我们应该看整合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本堂课中,利用模拟天文馆APP,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四个不同季节的北斗七星所在的位置及它们的形状,利用拍照上传的功能将四季的北斗七星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发现北斗七星的勺柄在四季所指的方向是不一样的,由此理解古人用北斗指示方向和判断季节。

因此,科学教学要注重提升学课融合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更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这是提升学科融合价值中的非常重要的尝试。

3.把握“关键点”,夯实创新效度

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将最终引领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通过融合,我们要实现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而创新思维是高阶思维的核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建立。只有沉下心来积极研究学生主体地位下的融合,才能找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

我们积极主动地尝试信息技术跟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精准、高效,同时也要注意使用信息技术时要避免“为了使用而使用”。精准教学并不是一定要使用怎样的技术才叫精准,在无移动终端、无平板、无网络覆盖情况下,我们怎样做到精准教学才是根本,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融合到课堂里,为教学而服务。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课堂进程,及时调整、优化和改进,充分体现了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小E语文教育

[3]《小学科学学科融合策略与应用研究》

论文作者:蒋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智慧合力,精准教学论文_蒋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