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论文_李凤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论文_李凤辰

李凤辰 河北省宁晋县百尺口学区

摘要: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在转变,理念在更新,教学手段也在改变。四十分钟一节课由原来的老师“满堂灌”到现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激励评价等等,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那么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没有实效性就值得我们教师去探讨、去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教学模式从以往的“满堂灌”变成了如今的“启发式”;从以前的“一言堂”变成了如今的“开放式”。课堂变得华丽而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我们却看到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却被大打了折扣。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呢?

一、创设现实、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大开眼界。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境同样充斥其中。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呢?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情境才是有效的呢?这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了。大家都知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的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需要。由此可见,有效的学习情境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能产生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因此,只有那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有思维价值的、能产生思维认知冲突的课堂学习情境,才是有效的学习情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创设了学生最熟悉的放风筝的热闹场景,通过其中一只风筝突然因尾巴断裂一只而掉下来,引发学生把断风筝与完整风筝进行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为什么断风筝会掉下来呢?通过比较后学生发现它不对称,从而产生认识这种图形的愿望。这样的学习情境既紧密联系生活又能产生思维认知冲突,那才是最有效的。

二、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所有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发挥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1.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即要充分地相信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2.注意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那么它主动参与的可能性不大,参与的质量也不会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语言幽默风趣,环境相对宽松;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不符合标准的答案、看似笨拙的方法;对学生新颖的观点和想法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和想法,不唯师,不唯书;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3.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合作学习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把要达到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问题,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主动去学习。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提问也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所有这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联系实际,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适时、有效地提问,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具有实效性。

四、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我们的老师所应用。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的一项探究性合作学习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过程。因此,教师应创设必要的合作探究情境,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获取知识。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时,教师就要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五、激励评价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激励评价语言作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应用。“你真棒”“非常好”“你很有个性”“你很聪明”等等这些激励语言的使用,使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是激励评价语言的使用也应具有实效性和原则性,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不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激励评价要适时、适当,要有原则性,这样才能使激励评价具有实效性。

总之,随着新课程实施的全面推进和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固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有信心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坚持正确观点并付诸实践;有勇气摒弃错误言论并走出误区,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使学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就会使学生积极思维,但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利用问题情境把大量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探索中去,推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学而乐之,乐而知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邮寄地址:海南省东方市第二中学 赵志敏 收 13307592559

论文作者:李凤辰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论文_李凤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