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论文_朱秀花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论文_朱秀花

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 朱秀花 010010

摘要:新课改中提到,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新教材更是强调了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方向。随着新课程教学的逐渐普及,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主要以生活、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这也完全符合新时代“追求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主题,传统教育是把这两个世界分离来解析的,所以在传递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这两个方面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目标,妨碍了学生建立有价值的生活秩序和方式。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摈弃传统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独占局面,让学生充分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本文中笔者详细分析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一、充分尊重学生 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数学课堂,实施合作教学。创造和谐、互动、活跃、积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精神饱满和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下去学习、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这也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努力的互动过程,既然是“互动”,那就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共同互动,积极营造双向的互动结果。坚决摈弃那种“我讲你听”的被动式灌输,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教学相符的民主氛围。

教学中,课堂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做。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只采用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式,这样就违背了新课标中学生中心的思想,不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言堂”的课程教学比较难达到教学目的。

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要与学生一道寻找道理,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结合实际教学 增强学以致用意识

在新教材的选材中,更加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的能力,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说生活才是教材选材最主要的资源。

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创造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带学生参观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新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了自己家装修时有些地方整块的的地板砖摆完了离墙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多准备些来填补空缺,所以他建议在实际购买中还要多买几块砖以填补地面接墙处。还可以让小学生尽可能地运用数学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问题,感受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重视合作学习 重视学生讨论模式

合作是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们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根据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对学生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想学,爱学,才能学好。教学中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在向学生灌输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过人之处。课堂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学习园地,老师在讲桌上滔滔不绝只会让学生困倦和反感。让学生讲,他们才会动脑,讲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有问题当堂就解决,学生进步,教师也进步。老师先布置好小组的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定出小组成员的不同任务,最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学习成果展示。整个过程教师不能完全干预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多倾听,多引导。这些活动的设计正是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教学提倡合作探究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彼此之间的想法,发挥所有人独有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讨,从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学习更高效,学习中更富有创造性。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最后反馈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而且增长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四、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素养

通过平常的实践教学,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成果,这就好像把学生从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投放到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来,首先,这样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比较轻松的,惬意的,而且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他们又可以很直接的运用所学,解决身边的问题,对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种检验,更是一种掌握,实现他们知识实践双方面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关注和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教学课程,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教学方法,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讨论,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实践,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那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有效性就一定能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峰.心理学原理.云南省师范大学教育系

[2]乔虹. 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7:147-148.

论文作者:朱秀花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论文_朱秀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