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的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论文

全球化视野下的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论文

全球化视野下的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杨 坤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 澳门 999078;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 广东·珠海 519087)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文旨在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结合全球化大发展的背景,以澳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特区”为例,诠释多元族群文化和谐共处的场景。全球化的进程并非是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是促进整个人类文明出现一个不断相互融合的状态。澳门的经验证明了人类多元族群与文化和谐共处的可能,对未来澳门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整体的构建有所启迪,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 全球化 澳门 中西文化交流

1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进入了全球化的阶段,整个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碰撞与融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国家的冲突中,文化的冲突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展顺利,那么国际关系就比较容易相处,如果出现矛盾和分歧也相对容易解决;反之,如果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相互封闭,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和认识,就会产生冲突、摩擦与误解。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注意在对外的文化交流中,确保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保留特色的同时又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如何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独具特色,发挥影响力,是当代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向,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要选拔、任用素质好、威信高、能力强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从根本上选拔好领导干部。

2 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澳门

长期以来澳门一直处于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在生活习俗、语言、法律、教育、文学等许多方面,都保持着与外来文化的密切联系,因此澳门的文化状态比较独特:澳门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同时它又吸收多种外来文化的精华并与之融合。几百年中西交汇的历史使它经历了一个文化重构的过程,形成了独具欧陆风情的城市景观和中西并举、古今同在、雅俗共存、多元复合的地区文化。[1]澳门居民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和民俗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个文化特性。现在澳门仍然保留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2.1 多种族群并存

澳门的族群呈现出多样性,澳门族群的形成与人口迁移有相当密切的关系。[2]澳门的居民来源广泛,主要可以分成四个主要的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广东族群,广东人占澳门人口的大半部分,大部分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部分是福建族群,福建人是较早的移民。第三部分是其他国籍的人形成的族群,如菲律宾人、泰国人、马来西亚人等等。此外还有第四部分是土生葡人。土生葡人大约占澳门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族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葡通婚。土生葡萄牙人这个特殊的族群具有文化混合的特征。

2.2 宗教文化

宗教信仰在澳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澳门的土地上,教堂林立,信徒众多,除了天主教,澳门还有基督教、犹太教以及伊斯兰教等等。如此众多的宗教对澳门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澳门形形色色的宗教文化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多种宗教在澳门可以融洽并存,说明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对不同系统的宗教价值的容纳空间是较大的。

2.3 语言文化

由于澳门历来是商业贸易的中心,澳门的文化艺术发展既是文化的需要也是商业的需要。1817年澳门出版了世界第一部用英语撰写的《英华词典》。《澳门月报》由第一个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于1832在澳门创办,这是一份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报刊。在文学交流方面主要是文学著作的互译。《伊索寓言》被翻译成中文,而《诗经》则为众多传教士译为法文、拉丁文等各种文字。法国的传教士马若瑟还翻译了《赵氏孤儿》,伏尔泰曾经将其改编为剧本,在巴黎等地上演,成为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佳话。而西洋音乐最早进入澳门,然后再传入中国的其他地方。澳门还有许多方面的文化艺术,如精神文化和心理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中西文化的影响。

2.4 建筑文化

澳门的教育是一种多元化办学和多种学制共同存在的状态。它的办学模式有官立、官制和私立教育。官立教育实行澳门政府的教育计划;官制教育接受政府的财政支持,由社会一些特别的实体机构创办,实行官立学校的教育计划;私立教育由社会团体及个人开办,其办学经费自筹,私立学校与官立教育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澳门的中小学教育有中文体系、葡文体系和英文体系。而教育学制有中国的学制、台湾的学制、葡萄牙的学制和香港的学制。澳门多样化的教育制度使东西方文化和知识体系可以优势互补。

博彩业是澳门商业文化中的一大特点,其历史悠久。博彩业在澳门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同时促进了澳门的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澳门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澳门拥有众多的博物馆、文化中心以及国际烟花节、音乐节和龙舟节等。

2.5 文化文学艺术

在澳门语言的使用还鲜明地体现出多样性。多种语言的交汇使用也是很有特色。普通话、广东话、葡语、英语以及澳门方言等多种语言的交互使用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在澳门文化中的交融。澳门的民间语言交流工具是粤语,澳门的华人和土生葡萄牙人是粤语的主要使用者。葡萄牙语的使用者主要是在澳门生活的葡萄牙移民和土生葡萄牙人。英语主要用于与世界沟通和交流,英语还大量应用于用于国际贸易、大学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随着澳门的回归,普通话在澳门的普及也得到了很好的进展。多种语言的并存是为了适应澳门社会的多种人口结构的需求,同时也和澳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适应。多种语言的并存不仅使澳门的各阶层、各社会群体间的联系与交往可以顺畅进行,同时也促进澳门与欧洲、拉丁美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往。

2.6 法律文化

在澳门有来自葡萄牙的法律、中国的传统法律以及香港的法律。多元的法律可以适应澳门社会的现实情况,从而可以促进澳门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健康发展。澳门目前的法律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由葡萄牙制定的澳门法律,如宪法、民事法典、刑事法典、商法典、公证法等。第二部分是由澳门制定的法律,如银行法、工业法、保险业务法、对外贸易法、劳工法例、土地法以及经营幸运博彩业的相关法例等。第三部分是参考香港政府而制定的商贸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2.7 教育制度

作为中西文化的融合之地,澳门的建筑也融合了中西的建筑文化特点。既有西方建筑的经典样式又有中国的典型建筑:比如澳门有中华文化背景的妈祖阁、普济禅院,又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大三巴牌坊、天主教堂。澳门的西洋建筑群除了教堂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洋房。澳门的西方建筑样式同中国典型的妈祖庙,关公庙和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交相辉映,无疑是世界多种文化相互结合的真实写照。

2.8 商业文化

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双有源桥拓扑结构的柔性直流潮流控制器(见图2)。该柔性直流潮流控制器主要是由2大部分共同构成:高频隔离DC/DC变换器和分时单项全桥变换器。其中,前一种变换器在进行能量获取时需要从逆变侧直流母线中获取,通过获取的能量用以维持后一种变换器的正常运行。在单相全桥变换器与传输线进行串联时,可以有效改变电流、输出电压的运输方向和运输电压大小,最终完成传输线路潮流的有效调节任务。

2.9 多元的风俗文化

澳门的风俗文化无论是从澳门的饮食还是服饰等生活方面的诸多习惯都可以看到中西交流融合的特点。中西饮食的交融造就了澳门饮食的兼容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从而产生了具有澳门特色的饮食文化。同样中国服饰与西式服饰的相互影响,也使得澳门的着装风格有了明显的相互交融影响的特点。这也体现了澳门人在文化观念上的互相认同与模仿。

说到青铜文化,各种著述无不自豪地描述古代的青铜文化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但是这种表述只说到了史实的一个层面,青铜文化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就像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告诉我们的那样,还有无数矿工千辛万苦的劳作,用血与汗擦亮了青铜器的幽冥绿光,用无数条鲜活而屈辱的生命,幻化成了我们灿烂的青铜文化!

3 多元共生,和而不同

历史学家章文钦认为“澳门可以当之无愧地列入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列。”[3]澳门文化不仅仅是澳门的文化遗物和资料,还应该包括由于中西文化的交融而形成的新的思想观念和开放精神,因为这当中有未成为过去而是属于未来的东西。[4]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从中西文化交融中心的澳门研究跨文化的生成原因和演变,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研究的学术话题。

澳门文化的多元性很好地诠释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的演变过程。澳门经历了多年西方文化的撞击,在深层的精神文化领域里,华人与葡人之间显示出来的文化状态却是和而不同。费孝通认为,“和而不同”这一古老的观念仍然具有强大的活力。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5]澳门回归祖国后,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澳门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伴随着澳门的二十年腾飞,关于澳门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历史意义。本文旨在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结合全球化大发展的背景,以澳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特区”为例,诠释多元族群文化和谐共处的场景。澳门的经验证明了人类多元族群与文化和谐共处的可能,对未来澳门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整体的构建有所启迪。也为人类社会的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2.3 不同肥料增效剂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植物群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与最终产量高低密切相关。由表2可知,处理间抽丝期玉米叶面积指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施用氮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施用肥料增效剂的处理叶面积指数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在3.521~4.584,以处理⑨最高,其次为处理⑩。施用肥料增效剂可以使玉米植株获得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从而更好地吸收光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宋柏年.世界文明尊重原则与澳门的多重文化认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1-14.

[2] 周大鸣.澳门的族群[J].中国社会科学,1997(05):141-154.

[3] 章文钦.澳门与中华历史文化[M].澳门基金会1992:274-275.

[4] 饶芃子.澳门文化的历史坐标与未来意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03):42-46,64.

[5] 费孝通.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文化研究,2001(01):2-8.

Macao and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YANG Kun
(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Cultural Research,Mac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cao 999078;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Zhuhai,Guangdong 519087)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globalization,a series ofchangeshave takenplaceinpolitics andeconomyofthe world.At the same time,it has also brought about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East and West cultu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this paper takes Macao as an example to interpret the scen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ulti-ethnic cultures in such a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as"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with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s not to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but to promote a state of integr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s a whole.Macao's experience has proved the possibility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multi-ethnic groups and cultures,which has enlighten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Macao research in the future,and also provided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ulture and harmonious society in human society.

Keywords globalization;Macao;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x.2019.05.065

标签:;  ;  ;  ;  ;  

全球化视野下的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