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六大关系促进我区乡镇企业两次转型_两个转变论文

处理好六大关系促进我区乡镇企业两次转型_两个转变论文

处理好六个关系,促进我区乡镇企业两个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乡镇企业论文,我区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区乡镇企业发展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经营方式由分散逐渐向集约型过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实现了连年跨越式发展,1995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222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占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87亿元的44.5%。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乡镇企业收入所占份额由1990年的53元增加到1995年的581元,极大地推动了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全区国有工业亏损严重,处于改革转轨的困境时期,乡镇企业的加速发展对于我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安定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低水平粗放型的发展,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条件偏紧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地暴露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切实处理好六个关系,促进“两个转变”。

一、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能否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关系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区乡镇企业能否持续跨越式发展,能否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问题。速度和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一方面,速度不等于效益,但离不开效益,速度必须以效益为基础,只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才会有持久速度。因为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受到资源总量的限制,而且受到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力素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用率的制约,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全国以及我区工业长期以来波动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效益也离不开速度,适当的速度是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适度的增长是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速度与效益的良性循环。适度的速度并不排除一定时期内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高速增长还可以实现同高效益的统一。日本在1953—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3%,投资率高达30%以上,投资收益率为35%。我国广东的实践也充分得到有力证明:1988—1990年,全国国民收入分别每年增长11%、3.3%和4.8%,而广东每年12.1%、6.6%和10.2%。在区域经济优势和行业经济优势都比较明显的广西乡镇企业,在前几年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且在增加科技投入,扩大内涵再生产,加强科学管理以提高效益方面的潜力很大。所以,既保持较高速度又有较高效益地发展我区乡镇企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

目前,在对待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上,企业界和政府部门中存在有两种把速度与效益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一是受传统经济体制、粗放经营方式以及长期以来评价乡镇企业发展及领导成绩片面考核数量和产值指标而忽视效益指标的影响,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从实践上习惯于高速增长,没有认识到经济效益对增长速度的制约,经济效益观念淡薄。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往往容易产生急功近利行为,以至于一说到发展,就是盲目增加投入,搞开发区,铺新摊子,上新项目,而忽视了市场前景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的分析预测。以致于前几年乡镇企业发展成本高,效益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耗费大。全区企业能耗、原材料消耗约占产品成本的70%以上,这表明我区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靠高投入来实现的。二是一谈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出现把效益与速度对立起来的倾向,没认识到速度对经济效益的基础作用。认为前几年我区乡镇企业以翻番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太高了,要提高效益必须把速度降下来。目前,相当部分乡镇企业还有闲置的生产要素没充分利用,还没有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发展潜力还很大。我们不仅要看到广西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还要看到毗邻的广东和其它发展快的省区的发展速度。必须意识到广西发展基础比较差,要实现区党委、区政府提出的“九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振兴广西,潜力、突破口和着力点应该是加强乡镇企业发展。

任何把效益和速度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脱离我区乡镇企业发展实际的,是有碍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是极端错误的。如果继续把速度与效益对立起来,继续搞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那么随着市场竞争和资源约束的进一步加剧,不仅会制约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势必使我区乡镇企业陷入徘徊局面,甚至影响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

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结合区情,吸取区内外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高速高效发展我区乡镇企业。(1)要增强市场观念。市场是企业竞争的前沿阵地和经营成果的实现方式。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快各类市场的培育,规范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建立统一而完善的市场体系,为企业的平等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良好条件。各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市场观念,把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引进企业,变市场压力和动力为车间、班组和每个职工的压力和动力,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要增强效益观念,加强企业管理。乡镇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市场,必须增强效益观念,效益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看经济成果,而且要看劳动消耗,在每项生产经营活动前,必须按“资源消耗最小、经济成果最大、效益最佳”的标准和目的,进行分析、比较、预测,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行严密的量化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结束时,进行核算,并将最终效益指标与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工资收入相联系。总之,从管理人员到生产工人,从生产车间到各个生产环节,全面树立和贯彻效益第一的思想,以此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来抓。(3)在生产与经营决策上要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前几年我区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表现在决策失误上,一哄而起,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效益低下。因此,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科学决策。对原来决策失误,资源浪费严重,效益很低的项目,要在重新进行科学分析决策的基础上,实行改造和转产。对新上项目,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项目该不该建设,何时建设,在那里建设,动力和原料如何解决,目前和未来社会需求量有多大,该项目产品及其替代品、互补品的市场行情怎样等,企业和综合经济部门、决策机构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克服形式主义,严格按规律办事,在经过严格的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和技术论证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决策,增强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4)要增强集约经营观念。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快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制定有利于乡镇企业吸引人才的政策,为乡镇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其次,乡镇企业要建立全员劳动技术和文化培训进修制度,经费列入预算,强化培训手段,并与岗位和待遇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再次,在技改和新项目的选择上,以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合理的工艺逐步取代淘汰的设备和落后工艺,提高产品产出率和合格率。总之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摆脱几十年计划经济长期形成的某些不切实际的陈旧观念和固有习惯势力的影响,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从而把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真正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搞开发铺摊子,追求数量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实现我区乡镇企业高速高效发展。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是数量的增长过程。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数量的增长过程,而且包括质量变化的增长过程。增长质量的变化,是指生活质量的改善,包括医疗卫生条件、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好的健康和消费水平,更好的住房和更高的文化教育程度等。可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护环境与持续增长战略是一致的,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一方面,今日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当代而且是后代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的生态环境及其提供的自然资源不仅是今天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明日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经济增长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恶劣的环境和掠夺性的资源开发将不仅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而且严重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会使前一阶段的经济增长效益毁于一旦。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重性,若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且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自然环境和资源必将遭到严重的破坏;若采取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充分节约而不是浪费地开发利用资源,且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将相得益彰,同步发展。按照“生态发展”的原则,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超过环境所容许的极限,使经济与环境兼收并得,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目前在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企业环保治污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企业主要是发展生产;二是认为现在企业效益不好,应首先把企业搞好再考虑环保问题。这是把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对立起来,采取“先污染、后治理”或“先牺牲,后抢救”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企业经济增长。

农村改革以来,乡镇企业,以连年翻番的速度增长,农村产业结构变动率不断提高。但由于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等原因,造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1987年以前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化肥、农药等,1978年以后污染源主要是乡镇工业污染,带有明显的污染重、速度快、分布不平衡、浪费资源严重等特点。据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的典型调查结果:目前,有污染的乡镇企业占总数的40%,其中重度污染10%,中度的占10%,轻度的占20%。据对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等城市环境监测的结果,这些城市的SO[,2]日均浓度都超过国家标准,全区酸雨污染严重,饮用水、地下水、鱼业用水都不同程度超出国家标准。全区1/3河流受有害物质污染,不少河段水质变黑变臭,鱼虾绝迹,污染事故日益频繁,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的破坏,耕地面积的减少,令人担扰。我区乡镇企业大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难免采取粗放经营,所以“三废”处理能力低,特别是一些水泥厂、玻璃厂、塑料厂、化肥厂、纸厂,“三废”污染较严重。这与环保设施、技术问题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是企业主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不强,只顾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根本没考虑到长远环境效益。

经济发展既依赖于经济增长,又依赖于环境保护,我们面临着经济落后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我们不仅要加速经济增长,而且要加强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否则,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被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巨额损失所抵消。为此,一要加强全民生态意识。广泛开展环保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尤其是对于一些行政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如果没有基本的持续发展观念和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就会给实际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二要严格监督执行环保法规,加强环保机构建设。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生产者应尽快摆脱既管生产又管环保的格局,毫无疑义地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把环保作为各级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结果公开曝光,以利于公众监督。同时加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权威。三要加强乡镇企业生产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防止承包短期行为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各项承包制中必须明确环保内容和考核指标。四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由过去“善后处理”转到“防患于未然”,新建、改建、扩建企业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五是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各级环保责任制。我区乡镇企业污染严重不仅与企业技术落后有关,而且与企业管理水平低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实行企业环保厂长负责制,防止污染大、危害大的企业盲目发展,对一些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到期不能达标的应坚决关掉。六要坚持经济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同时,加强环保法规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树立法律权威。总之乡镇企业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依赖于全民生态责任的提高,依赖于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是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

三、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近年来,各界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讨论研究较多,似乎冷落了乡村集体企业。其实,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国有企业存在产权改革的问题,乡村集体企业同样面临处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紧迫问题。两权分离不是财产所有权与单纯经营权的分离,而对资产的最终所有和资产收益的资产价值所有权同实际占有和营运资产的“经济上的实物所有权”之间的分离。要增强乡村集体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产权必须明晰,实现两权有效分离,这种有效性体现在企业组织成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代理费用的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目前,乡村集体企业,产权模糊,政企不分,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混乱,成本高效益低,乡村集体企业面临着两难问题,两权合一则政企不分,效益低,两权分离,则资产流失严重。具体来说,一难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为一身的集仅型管理,由乡村领导或干部直接出任厂长经理。这种政企不分的管理方式,企业没有自主权,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面对市场无所适从,管理松懈,效益甚微,有的亏损严重;二难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租赁制等。这种管理方式在开始几年是较好的,承包者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他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市场信息灵敏性,产品营销的灵活性得以充分发挥,发包方和承包方都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它也有局限性和缺陷,承包企业用自有资金追加投资形成的资产增量归属陷入两难境地。近年来逐渐地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经营者钻管理和法律空子,采取增加劳动强度,超负荷生产,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拼设备、拼机器的短期行为,有的甚至采取转移、低价变卖资产等手段,结果经营者赚了大钱,而企业资产耗费、浪费、报废严重。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产权关系不明晰,没有真正实现两权分离,而只是一种虚拟的两权分离,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乡村集体企业如何处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管理值得研究和探索。首先对全部集体资产存量及新增流量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的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权分离,并选择以此相适应的管理制度。(1)对实行承包和租赁的企业,要合理确定承包指标,从产权关系上规范承包合同,完善约束机制,把节能降耗,提高效益,技术进步,企业建设等指标同利润指标捆绑承包,做到产权经营的灵活性和资产保值相统一。(2)实行产权改革,对经济效益差,资产能基本抵债的企业,实行全部或部分产权公开拍续或转让。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实行破产。(3)坚持从实际出发,自愿互利,平等公平的原则,与乡镇骨干企业或国营企业实行兼并与联合。(4)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根据企业组建方式,筹资形式,企业现状和出路等具体特殊情况,从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出发,分别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改造。有些地区对有职工群众以资产入股组建的企业,采取清产核资,私人集体分别量化,全部存量折股;对以自有资金或贷款组建的企业则采取整体量化,全部折股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四、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企业制度,这里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流通、服务等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而制订的,对企业人、财、物、供、产、销进行管理的,全体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追求实现企业目标而表现出来并为广大职工共同信守的企业价值观念,经济思想和企业精神,及以此为核心反映出来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企业风貌等,它的中心就是用共同价值观念统一职工的行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都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要求和反映并为其服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不同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不同的企业制度,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严而细的企业制度,消极的企业文化就会产生松而散的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管理带有刚性行为控制,侧重于对物的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软”件部分;企业文化对人及其行为的控制,主要不是靠硬性的规章制度,而是靠其独特的价值观,企业职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全体员工的行为有一定舆论的压力、理智的压力和感情的压力,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因素。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的物化形态和外在表现,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协调和控制可以通过企业制度等“刚性连接件”产生,但必须由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这些“内部粘结剂”加固和补充,因为制度不可能面面俱到,且难以适应复杂多变及分散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可见,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起的作用是企业制度本身无法代替的。美国《幸福杂志》载文说:“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

目前,乡镇企业管理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把企业制度管理同企业文化约束相结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共同价值观念统一职工行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万向集团成功的秘诀第一条就是精神取胜。乡镇企业广西陆川县第二水泥厂近年来注意抓企业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奖励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周末节假日组织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关心职工物质和文化生活,职工福利待遇与企业发展同步增长。企业成为全体员工同甘苦共命运的共同体。职工生产、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涨,其聪明才智在企业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连年高于同类国营企业。另一种是把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片面强调企业制度的严控制、硬约束,把职工看作是经济人而没有把职工看成是社会人,出现一种消极的不良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采取封闭式管理,唯利是图,不考虑职工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外地职工较多的企业,企业主把职工看作是雇佣工人,厂长经理与职工之间是一种主仆关系,企业主任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不关心职工的住房和生活,甚至采取收取抵押金、扣发迟发工资等不公平手段,控制工人为其创造利润。这种作法使职工与企业主之间处于极不平等地位,关系紧张,职工抵触情绪很大,谈不上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企业必定是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这种企业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终被市场淘汰。有的企业盲目追求暴利,毫不考虑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违法生产销售假、伪、劣产品。此类企业终将受到市场经济和法律的制裁。由此可见,加强乡镇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促进乡镇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效益是多么重要和紧迫。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乡镇企业要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优势,而且还要具备一种精神优势,即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缺乏强烈的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造有利条件,运用有效的方法,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转变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对职工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和市场经济教育,从而明确目标,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进而树立忧患意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适当的忧患意识,能使人产生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压力,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使人求变求新、不断开拓进取。其次,乡镇企业文化建设,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产业行业的共性和企业实际状况的个性相结合,针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认真分析企业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职工的思想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规划和内容,把具有明显个性的价值标准、观念、行为规范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再次,创造性借鉴和发挥优秀的传统企业文化,同时又要考虑到乡镇企业处于城市与乡村中介的特点,它既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又受农村文化的喧染,企业职工既有传统体制下的旧观念,又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价值观,所以乡镇企业的文化建设就要考虑到各方面的正负影响,弃糟取精,取长补短,努力探索成功的企为业文化建设道路。最后,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严爱并济。从企业目标、组织设计、干部选拔、员工资惩及各项制度建设上贯彻企业文化的要求,使企业文化不致成为空洞的口号。同时严爱并济,严,就是要讲究科学管理,建立一整套规范制度,严肃纪律、严格管理、严明奖罚。爱,就是要突出人性,重视感情。企业文化建设要运用严爱并济的管理哲学,既不强调单一的以法治厂,也不强调单一的以情治厂,只严不爱不行,只爱不严也不行,必须二者结合,做到既有法的约束,又有情的激励,使“软”约束与“硬”管理相结合。

五、企业管理中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法制来形成和维持,是一种法律的程序,所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管企业经营者意识与否,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从组建、生产、经营、服务、竞争等一切行为和市场规则都离不开法律,都离不开法律的监督和约束。企业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企业经营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运用物质激励、奖罚、工资福利等包括金钱交易在内的一切经济措施和方法。企业管理的法律手段,是指企业运用法律来规定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和事务,调节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平等主体之间及企业内部的关系。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调节,而经济手段的调节以法律作保障,经济手段运用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合法性。符合企业实际又不违背法律要求的经济手段是有效的和合法的,而符合企业实际但与法律相抵制的经济手段将是无效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法律手段具有经济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要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使用法律这个特殊手段来加强乡镇企业规范化管理。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旧习惯的影响,加上我国企业立法不够完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全民法制观念不强,目前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大多运用经济手段,而忽视了法律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平等主体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和复杂,乡镇企业越来越受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纠纷的困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干扰企业的发展,令许多企业主苦不堪言。玉林地区某镇办年产能力10万吨水泥厂,于1992年实行承包经营,合同期为20年,每年承包金不足以偿还银行货款利息。还未到合同期满水泥厂的设备全部报废,镇政府还得背上近亿元的债务。后由金融部门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二年多的努力,经营权已经解决,但双方经济纠纷仍未能妥善处理,致使该厂自95年春至今一直停产,这都是由于当时决策者们没按法律程度办事,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企业,造成集体资产的巨大损失。有的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不强,制定实施与法律相抵触的管理制度,随便解雇职工,结果不仅造成“工人炒老板的鱿鱼”,而且受到仲裁机构的处罚。企业之间发生债务导致经济纠纷后,有的企业经营者不是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绑架、组织职工强抢对方财物的办法来处理,适得其反,本可以解决的问题,非但未能解决,反而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损失是惨重的,教训是深刻的。

市场经济本身就属于法律经济,所以,各级政府要为市场主体——企业创造一个在市场上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立法、司法、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立法与执法工作,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要增强执法的严肃性和执法力度,为企业的发展,经济繁荣创造一个正常的法制秩序和完善的市场规范。乡镇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要学法用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总结推广运用经济管理手段的成功经验,更要重视利用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协调处理各种关系,维护企业权益,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六、能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关系

是靠能人发展经济,还是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或两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个重要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到能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科技进步,影响到我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经济能人思想解放,锐意改革,信息灵通,艰苦创业,勇于参与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最重要的力量。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动力和根本途径。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离开科技进步,能人经济就会失去发展的根本动力,高速发展的能人经济也将是不持久的。所以,能人经济和科技进步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我区乡镇企业发展。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企业、地区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表明,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勇于将科技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杰出代表。

由于近年来能人经济发展很快,在能人和科技进步,哪个推动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出现不统一的思想认识。一是认为目前我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能人经济,广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就是经济能人更加成熟的过程,一大批懂得经营善管理的能人队伍日益壮大,能人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能人经济在全区乡镇企业中占有绝对优势。据此提出我区乡镇企业是靠能人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是不准确的。在现实中,有的地方过于夸大能人的作用,对投资一千万、几百万的是能人,投资十万、八万的也是能人,于是制定实施各种倾斜政策,资金扶持、土地优惠、税收减免,一下子新上项目几倍、十几倍增加。但是有的企业还没投产就已“破产”;有的好景不长,才投产几个月就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少数企业虽能继续生产,但由于产品成本高,质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也十分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强调能人的力量,忽视了科技进步的作用。他们只看到能人的优势,却看不到能人队伍中相当部分文化素质低,缺乏现代企业意识和科技意识的局限性。二是片面强调科技进步的作用,忽视能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盲目引进、购买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才组织生产,结果这些先进的潜在生产力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样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造成巨大浪费。科技进步必须与能人经济相结合,才能发挥它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能人中大部分既有一套较成功的企业经营策略,又饱偿因产品科技含量低而溃败于市场的苦痛,对增加科技投入,扩大内含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比以前更深刻的认识和较强的紧迫感,又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管理经验。经济能人和能人经济是努力促进科技进步,推动我区乡镇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重要力量。

我们既要充分利用能人的优势,加速企业的科技进步,同时又要用科技进步武装能人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健康发展。(1)各级政府要在处理能人和科技进步关系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举办能人培训班、行业协会、研讨会的形式,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等,增强经济能人现代企业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人才意识,全面提高能人素质,造就高素质的乡镇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发展能人经济优惠政策,对积极吸收、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在税收、贷款上给予优惠,对不重视技术进步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制约,以增加追求科技进步的动力和压力。充分发挥能人的先进性和物质基础优势,增加科技投入,加速技术改造,挖掘生产潜力,充分利用现存的生产要素,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集约型发展能人经济的道路,并以此为龙头,推动全区乡镇企业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变。(2)加快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沟通科研与企业之间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交易和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3)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经济能人要增强科技意识和市场观念,善于总结和吸收一切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学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重视职工劳动技术培训,为企业吸收、消化新的生产技术和实行现代化管理创造良好条件,以加速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

标签:;  ;  ;  ;  ;  ;  ;  ;  ;  ;  ;  ;  ;  ;  ;  ;  

处理好六大关系促进我区乡镇企业两次转型_两个转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