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及防范能力论文_莫清蓉

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及防范能力论文_莫清蓉

莫清蓉

(江油市人民医院 621700)

【摘要】分析低年资护士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总结规避风险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出低年资护士的护理风险来源于安全意识、责任心、对疾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预见性和警惕性、沟通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存在不足。为了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应加强岗前培训、重视临床带教、增强法制观念、强化安全意识、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实验模拟应急训练等,控制或减少事故和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护理风险意识;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32-02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存在着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不但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了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也加重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近几年,随着医疗保险范围地扩大,就医患者越来越多,大量的低年资护士被分配到临床一线,工作1-3 年的低年资护士抗风险能力较差,暴露的问题较多。因此,如何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已是护理工作者日渐关注的重要问题。

1. 低年资护士存在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法律意识淡薄

首先,低年资护士在校所受的法律教育和岗前法律知识讲座都是理论上的讲解,缺乏和临床实际法律知识接轨,新护士踏上工作岗位后,对职责、权利、义务不明确,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次,对规章制度不重视,对各项制度内容未掌握,不能正确的应用等问题。部分新护士由于安全意识缺乏,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对能预见的安全隐患心存侥幸心理,在工作中极易发生护理差错。如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发错药、打错针等现象。

1.2 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强,新护士由于对业务不熟练,专业知识缺乏或操作规程不正确,被动应付工作,可给病人造成技术性风险[2]。如给吸氧患者的氧气装置安装不好,抢救患者时反复静脉穿刺失败,等。

1.3 沟通能力较差

由于低年资护士的沟通能力欠缺,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时,若只是态度冷淡、语言不妥、简单应付,甚至对患者善意的提醒也置若罔闻,极易诱发患者或家属的不良情绪,引起纠纷。如长期卧床病人起床活动时没有做到安全告知,病人起床时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病人晕倒,引起家属的不满。

1.4 护理记录不规范

在书写护理文件时不严谨,任意涂改,记录不及时、缺乏连贯性,错记、漏记,缺乏可靠性。具有法律效力的护理文件随意记录,将会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1.5 临床经验不足

低年资护士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对病人潜在的危险缺乏预见性,对多变的病情缺乏判断能力,没能及时报告病情的变化或遇突发事件时应急能力差,以至于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病人易出现意外和并发症。

2. 防范对策

2.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法律不仅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加强低年资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做好上岗前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强化意识,用法律观念自律职业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抗风险能力。

2.2 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业务能力

2.2.1 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

科室常见的抢救流程如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流程、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流程等,定期学习定期考核,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2.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针对科室的特点制定专科常见病及严重并发症所产生的原因、临床症状、应对措施,系统地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利用晨会提问、护理查房、新技术讲座、组织护理技能竞赛等多形式多途径的方式不断学习,对科室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故障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等进行严格培训并掌握,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整体素质,降低安全隐患。

2.2.3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对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如预防病人烫伤、坠床、摔伤等意外伤害的《病人安全管理规定》,《病人转科、转院程序》,《病区安全管理》等护理应急预案,规范危重病人遇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 让护士能够清楚地了解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办法,对有褥疮高风险因素的病人,实施褥疮预报制,如发现病人突然摔倒或有自杀倾向时按处理程序及时报告处理。定期组织学习已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案例,督促护理人员警惕,减少护理差错的再次发生。护士长及科室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对护士不规范行为登记并提醒,可建立奖惩制度,与绩效挂勾。

2.2.4 加强护理文书的记录规范

护理文件是病人住院期间病情转归、处置治疗的客观反映,其中的各项文字记录都成为重要法律证据,记录者担负着法律责任[3],加强新护士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及有关法律知识、病例书写规范培训,完善护理病历质量监控体系,制定《护理记录书写管理规定》,规范护士观察的重点、范围和记录的频次,从记录内容、时间、格式管理上体现护理的责任感,规定一些特殊操作和病情变化要有文字记录。避免使用“可能或是疑似”等主观判断的词语。使护理文书书写者意识到护理病案所具有的法律效力,从而客观、真实、准确的完成护理记录。

2.2.5. 履行告知义务,促进护患沟通。

医护人员有如实告知病人病情的义务,病人及家属有权利知道具体各项操作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承担的风险。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必须把具体医疗措施、医疗中存在的风险、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度,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如输液、导尿、灌肠等,一定要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对病人的影响及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必要时可签署知情同意书。

2.2.6 合理调配科室人力资源

新护士上岗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专科护理,逐渐了解和掌握抢救配合,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实行弹性排班,新老同志间隔,分组时考虑力量搭配使其具有安全感,同时可起到把关作用[4]。

2.2.7 加强医疗设备、设施的管理

良好的医疗设备、完善的设施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人员、病人使用医疗设备、设施的风险,保证病人的安全。如应经常检查吸引器、呼吸机等,随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敏. 护理风险管理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8,22(7):1947.

[2] 张晓蓉. 胸外科试用期护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7(7):82-83.

[3] 朱晓红,李淑迦. 强化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0(2):183.

[4] 蔡学联. 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 第2 版.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188-189.

论文作者:莫清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  ;  ;  ;  ;  ;  ;  ;  

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及防范能力论文_莫清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