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课堂化的实践探索论文_韩立明

全纳教育课堂化的实践探索论文_韩立明

韩立明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十中 311203

一、问题的提出:追寻十中特色的全纳课堂

我校是一所办学历史十多年的普高,生源质量在全区位居下层,学生在学习的过度压抑下成长,许多学生文化程度,专业意识,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科技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受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教学高付出,低收益,课堂沉闷,课业负担繁重,学生厌学。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在除了加班加点之外,缺少新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四年来,我们依托全纳教育原理,在完成全纳教育校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全纳教育课堂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项课题先后被两次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成果被评为杭州市第28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研究的设计:建构十中特色的全纳课堂

1.研究的目标

立足校本、师本与生本,借鉴国外实施全纳教育以及进行全纳课堂教学的经验,以全纳教育思想为指导,并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全纳教育理念的教学氛围、教学观、课堂特征与形态,教学策略与机制、实施途径与方法,为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为我校实施全纳教育打开突破口,为构建具有十中特色的全纳课堂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2.概念界定

(1)全纳导学。全纳导学命题的提出,是我校的独创,这一理念的创生,是我校四年来全纳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全纳教育背景下课堂研究的一个新视点,具有重大研究内涵与推广价值。“全纳”,即分层,也就是因材施教;导学,即指导学生学,教学生学。全纳导学是对现代教学改革与研究理论的新建构,是全纳教育研究的重大延伸拓展,是对全纳教育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它的亮点是,回答了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重大问题,即教师要分层引导,分层施教;学生要选择性地学,差异化地学,因人而异地学。

(2)全纳导学学案

以全纳为核心理念来实施全纳课堂的方案与载体,是新课堂的设计图与实施图,我校在研究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十中鲜明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的模板。综合几年来各校学案编写的得与失,我校导学案强调两点:一是回归一个“案”字,落脚点是“案”,不是练习集或一些教辅资料的改造和翻版;二是定位一个“学”字,一切聚焦于“学”,服务于“学”,设计于“学”,落实于“学”。

(3)全纳课堂

立足学校课堂教学实际,结合新课程推进而探索的具有十中特点的新的课堂教学体系。所谓全纳课堂,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案为载体,导学为主线,“三学”(合学,展学,独学)并举,“学——导——练”交互,从而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学”起来的教学新形态。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心灵交互与提升的精神家园,成为一种知识与能力双提升,思想与生命同成长的美丽的“生命之旅”

三、研究的操作: 基于六大管理建构全纳课堂

1.面向社会:全天候开放

全校每个教学班全天候开放,在正常上课时间,外来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预先通知,不预先准备,不怕亮丑,每天展现自己的教育原生态,不粉饰和包装,不担心露出什么“马脚”。另外,每天的开放对老师与学生也是鼓舞与督促,让师生感到每天都有外地的老师“督教督学”。

2.面向全校:天天公开课

在校内层面,天天公开课:一是公开课反对以往在上课以前反复打磨,反复排练,公开课的教案成了剧本台词,公开课的教学成了戏剧表演,强调原汁原味,强调常态下的课堂教学,不矫揉做作,从学校领导、中层科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不提前通知,不提前安排,根据需要随时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把公开课本真化,常态化。

3.面向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

在每节课中安排“自我展示”板块,从本质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不仅仅是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背出来,讲出来,他们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等多种多样,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等丰富多彩,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放课程资源。

4.面向个体:分层管理

克服功利主义思想,从人性出发,尊重个性,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和方法技术测查和诊断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和教育上的不同需求,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其制定特定的教育计划和实施差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潜能的最大发展。对学生的测查诊断是差异教学的前提,强调教师要有这种专业意识,自觉树立测查诊断的专业精神,形成一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和力求掌握教育临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觉性,改变以往凭经验操作的模糊性和不科学性。

5.面向差异:多维评价

全纳课堂要依靠评价机制为师生创设多元、自由、超越的时空而形成。所谓“多元”指多元发展的人才观,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所谓自由,指师生创新的自由和有利于师生自主发展的宽松环境,所谓“超越”指超越常规,超越自己,超越昨天。我校构建了有效的多元评价机制和师生自主管理机制,提供了有利于师生自由发展的民主、和谐时空,营造了追求卓越、激励创新的评价环境。对教师的评价的五大维度是:学科成绩指向度(含区域层面、学校层面、班级层面、学科层面、个人层面),科研成绩指向度,学生评价指向度,年级同行认可度,学校行政认可度;对学生五大评价维度:思想品德指向度,考试进步指向度,作业完成指向度,个性特长指向度,综合实践指向度。

6.面向能力:灵活开放

主要指以师生共同营造开放的学科世界为途径、以学生获得主动发展为目的教学活动。从横向维度,开放教学中的学科世界,既包括学生之外的广阔世界,也包括学生在内的具有无限可能的精神世界,居于这一学科世界核心的则是主动发展着的学生,学科世界中的所有内容,只有被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才具有真实的意义,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服务于学生自主建构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合理的世界图景,在融入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而不是让学生的生命成为外在的知识体系的附属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纵向维度,学科世界既向学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原始经验、事物的初始状态开放,也向学科领域中更具有概括性、更高层次的、更高质量的知识结构开放,让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融合。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创生十中特色的全纳课堂

1.创生了以全纳课堂研究为载体的教研新模式

以全纳课堂研究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团队,以课堂观察为主线,构建了基于课型、彰显课形、凸显智慧、展示自我的“预诊、坐诊、会诊、复诊”四环节全纳课堂诊断教研新模式。在本课题研究背景下,从研究的视角切入,按设计课型研讨、学习、设计课堂,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与研究,打磨,相同学科和不同学科共同参与课堂观察与诊断,一起进行集中会诊,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要填写课堂观察诊断分析表,每个备课组深度点评课堂,每个上课老师上完课后还要进行后续性研究工作,并填写研究档案(教学设计、教后反思、自我诊断),每个评课的老师不但要口头评析,而且会诊后再度修订,写出书面文稿;每一轮研究结束后,各个学科还回到原点:课型,继续研究,课型研究成为本学年各教研组、备课组研究的焦点与重心;并做好下一轮研究启动与实施的准备。

2.形成了以全纳理念为特质的“新课堂课型群”

基于课型的“全纳课堂诊断”成为教师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工作方式与习惯,同伴互诊、师生互诊形成了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效果都相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内化为学校全纳课堂新课型。

(1)“超市式”课型。

即把课堂变得如同超级市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注重探究性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教师利用外部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的环境,将有关知识呈现于眼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取,并进行加工与整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当“导购员”的角色,这样的课原汁原味,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究。

(2)“切块组合式”课型。

根据课堂实际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小组内分ABCD四个学生,全班分成四类,人人有专门研究的任务,每大组同类的学生则是同一学习任务的合作者,全班所有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得到充分地体现。

(3)“情境再现式”课型。

教师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学生需要宜讲则讲,宜练则练,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4)“擂台式”课型。

根据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过程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个人擂台、小组擂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赏识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这种“擂台式”课型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5)“现场操作式”课型。

把课堂当作实验室、制作间,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那些适合动手做的内容,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做,玩一玩,练一练,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再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理科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图片资料与其它信息的能力,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在文科教学中,加强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老师采取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同时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的资源增强学生对学文科、用文科的意识。

3.促进了以全纳课堂研究为抓手的师生新发展

在全纳课堂研究的背景下,我校师生在2011到2015年度发表获奖各类文章一千多篇,立项各级课题100多项,物理组赵虎老师《气悬球演示仪》荣获杭州市一等奖、浙江省一等奖,实验《内能变化演示仪》杭州市物理学会实验评比三等奖,金华泉实验《金属杆微小形变演示仪》杭州市物理学会实验评比三等奖;我校胡正好老师的国画作品《清气满乾坤》在第四届全国院校美术大赛中获得教师组一等奖。在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的“家·爱——中国青少年摄影比赛”中传来喜讯,浙江杭州萧山十中再获奖项:“微视界”摄影社社长葛峰同学的作品《爱在春色里》获得铜奖,《助人为“乐”》获得优秀奖,社员曹紫熙同学的《宝贝别怕》获得优秀奖。2014年萧山区高中、初中教师新课程教学质量检测卷命题比赛中,普高组共有172份命题卷获奖。我校共有24份命题卷获奖,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1名,获奖成绩在普高中仅次于萧山中学;2014年浙江省高中学生生物竞赛(B组),我校2人获得浙江省二等奖,5人获得浙江省三等奖。我校优秀毕业生董路平“执棒”里昂国家音乐厅的事迹被传为佳话,天津网、钱江晚报、萧山日报、萧山教育等区内外媒体,纷纷进行了采访报道。

4.推动了以全纳课堂研究为动力的质量新提升

由于我校的生源太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给课堂教学与管理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性普遍存在,成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严重瓶颈。《全纳课堂研究》实施以来,作为校长工程来抓,校长把课题作为自己和学校的重要抓手与中心工作来推进,从老师的教来改进学生的学,以诊断的方式方法来促使课堂从改造到再造的升华,全面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与面貌。我校2014年高考孙杰同学文科637分,超一本线16分;叶迎新同学理科611分,超一本线14分,此次文理科均有学生上重点线;艺术特长生的高考成绩本科上线人数为122人,本科率达82%,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高考我校文理艺术第一批上线158人,比去年增加36人,艺术一批本科率94.5%,同比增长12.5%。其中音乐传媒类42人,一批率100%;美术类116人,一批本科率92.6%。我校中考录取分数线接近甚至超过了部分老牌学校。全纳课堂研究助推了我校质量新提升,我校的课堂教学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五、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全纳课堂,十中教育新梦想

如何更好地把全纳教育课堂化,这是我们探讨了四年的问题,回过头来,想要准确而明晰的回答,感到还是很难。或许我们暂不需要说得太明白,我们只要先做起来,我们先阐释它的意义,让它的核心价值作为一种信念,融入教学的机体与血脉,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对于全纳课堂,除了具体实践体悟外,我们没有生搬硬套地灌输理念,我们希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形成某种行为样式来体现对全纳课堂的理解。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举行的“全课课堂导学案”、“全纳课堂学——导——练模式”、“全纳课堂研究课大赛”、“全纳课堂研究名校名师名课精品展”,可谓是我校课堂教学的盛宴,全纳理念展现在执教老师的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对情境的领悟,我们看到了教师调节课堂的魄力,我们看到师生双边活动中被唤作“全纳”的新思考。用行动来打造全纳课堂,是我校师生智慧、经验、精神的积淀和提炼,是教学理念成为共同付诸实践的氛围,是我校教学发展的灵魂和情感根基,它蕴化成意义,物化成行动,我们将继续这一行动。这就是我们逐渐体悟到的对“全纳课堂”的开放式界定、课堂关键行为的整体勾勒、累积的教学历程。虽然这条轨迹还不很清晰,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但我们毕竟“已阔步行走在全纳课堂的大道上”了。我们将推进全纳课堂的后续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

论文作者:韩立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全纳教育课堂化的实践探索论文_韩立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