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亲子关系模型的建立_亲子关系论文

良性亲子关系模型的建立_亲子关系论文

良性亲子关系创立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亲子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

亲子交往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往,包括父亲和子女的交往、母亲和子女的交往。亲子关系是人们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很大。

要了解亲子关系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亲子关系的特点。

1.亲子关系的不可替代性

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即是其他关系,如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夫妻关系等不能替代的。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即使兄弟姐妹关系具有替代性,但亲子关系仍是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社会化来说,亲子关系的作用是不可弥补的。

2.持久性

亲子关系的持久性是最突出的,这种持久性是其他人际关系所不可比拟的。只要亲子双方存在,这种关系就永远存在着。对于亲子关系而言,其他关系的持久性就低得多,如朋友关系等,即使是夫妻关系,其持久性也远不如亲子关系。

3.强迫性

亲子关系具有典型的强迫性,实际上这种关系在人们出生以前确定了,而且一旦这种关系确定下来,就不可变更。任何一方都不能选择这种关系,不能因为自己不满意而更改。任何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孩子,无法选择自己孩子的特征,包括身体特征、心理特征,相应地,孩子也不能选择父母的特征,不能选择父母的长相、父母的心理特点,无论你是否同意,都必须接受这种关系。

4.不平等性

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在亲子关系中,有一方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方永远是父母。另一方面,亲子关系的出现对父母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父母对这种关系的出现是有准备的,有计划的。而且,父母的行为已经成熟,已经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因此,亲子关系的出现对父母的行为影响较小。但是,对孩子而言,这个关系是最初的,这个关系的特点、质量、程度等对孩子以后的个性、情感和人际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5.变化性

亲子关系是不断地变化的。变化的依据是孩子的年龄,即亲子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婴儿时期的亲子关系与小学时期的亲子关系有很大区别;小学时期的亲子关系和初中、大学时期的亲子关系仍然有很大不相同。年龄阶段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特点,决定了亲子相互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如果亲子关系不存在这种变化性,这样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或形成异常的亲子关系。

二、亲子关系的类型

1.养育型

父母的主要功能是养育子女,其他功能明显不足。这种亲子关系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环境缺陷 父母之所以只能养育孩子,完全是环境的原因,有的父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于孩子的生活,即主要用于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形成优秀的品质。有的是由于工作原因无法教育孩子,但他们可以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如工作压力很大,没有教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是由于家庭原因而仅仅完成养育孩子的功能,如单亲家庭,父母和子女的交往受到很大的限制。

能力缺陷 有很多父母之所以缺少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即使他们有这方面的愿望,但是无法付诸实际。如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或有生理缺陷等。

方式缺陷 现代社会中,这种缺陷的表现越来越明显。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他们认为,养育孩子是他们的责任,而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任务,因此自己没有教育孩子的义务。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饮食上,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品质,很少考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2.财产拥有型

父母将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可以对其任意操作。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权威,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和情绪对待孩子,如批评、指责孩子,指挥、命令孩子。他们的一个顽固的观点是:孩子是我的,我有随意对待孩子的权利。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思想,不考虑孩子的情感,孩子的任何反抗都会使他们出现强烈的愤怒行为,孩子所要做的只能是服从。在这种关系中,孩子失去了独立和个性,成为被动服从的机器。

3.反向型

正常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处于主导地位,是这种关系的支配者,决定着这种关系发展的方向。但是,反向型的亲子关系则相反,在这种关系中,子女处于支配地位,父母处于从属地位,所有的决定几乎都依赖子女,因为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性,或在能力上有明显的缺陷。但是,由于子女的社会阅历很浅,思维也很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判断失误,这必然给家庭带来很多问题。

4.冲突型

亲子出现明显的冲突,父母攻击子女,子女反击父母。这种攻击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身体攻击:父母体罚子女,子女攻击父母;言语攻击:父母用强烈的言词责骂子女,子女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心理攻击:父母用冷落、讽刺以及心理折磨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则对父母表现出很明显的逆反行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来激怒父母,甚至通过犯罪等方式来报复父母等。

5.泛爱型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泛爱型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具体的表现如下:

过度保护 对孩子作较多的限制,如不让孩子外出,不让孩子和他人交往,不让孩子独立地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结果使孩子形成胆小怕事、抑郁的个性。

完全赞赏 不论孩子做什么行为,父母要做的只是对孩子予以赞赏,很少对其作出是非评价。这样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作出正确的行为,父母给予鼓励和赞赏,做出错误的行为也同样给予鼓励和赞赏,因此孩子无法形成是非观和价值观,这不利于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而且易于使子女形成蛮不讲理、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的特点。

6.亚平等型

亲子关系本来就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亲子行为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行为。如果亲子之间表现出完全平等的关系,亲子就会表现出明显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关系也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子女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子女必然表现出对父母的一种依赖性,如果父母无法使他们依赖,那么他们就会有突出的不安全感,子女心理容易出现问题。但是亚平等型是一种较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良好的关系,其特点是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孩子也有较充分的民主。凡是要作出与子女有关的决定,都征求子女的意见。对很多问题,子女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父母的某些做法提出反面意见。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基本平等,既有父母子女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但是,在这种关系中父母起主导作用。在所有的的亲子关系中,亚平等型是最健康的一种。

亲子关系的好坏对子女影响很大。西方学者郝林的研究指出: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形成消极、回避的行为,严重者子女会患孤独症。斯特瓦特对有犯罪行为的人的研究表明,子女的攻击和犯罪行为与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关。我们1988年对初中生的调查研究也发现,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子女形成扭曲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子女往往通过许多方式回避家庭,如撒谎、敌对父母等。

三、良性亲子行为的形成

很多研究都是已经证明,良性亲子关系是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式形成良性亲子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1.父母行为的咨询和控制

由于亲子关系中,父母居主导地位,因此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起决定作用。为了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自身提高 很多人的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影响亲子关系,巴斯卡指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她们倾向于用心理的方式去对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父母文化明显影响家庭关系,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家庭关系相对越好。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会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使人变得高雅而不是肤浅。一方面,读书可以开拓一个人的思路,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另一方面,丰富的知识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自信,使人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知识会使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在质的方面发生变化。为了获得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母提高自身是很重要的。

态度改变 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错误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异常态度。这种异常的态度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很大阻碍,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改变这种态度。主要的异常态度有下面几个:孩子是我自己的,我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对待孩子;我的任务只是养育孩子,教育的任务是老师的;孩子发展必须顺其自然,父母的教育是没有作用的,孩子不会因为你对她进行了教育而成长,也不会因为你没有对她进行教育而一事无成。父母和子女的交往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等等。

态度改变的步骤有下面几个方面:

鼓动 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家长都明确不良态度是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最大阻力之一,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使父母都产生这样的认识:形成对待子女的正确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确定 通过自己评定和他人评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自己对待子女的不正确的态度。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自己将可能的不正确的方式开清单,然后确定急需要改变的态度。将自己的这种评价和他人的评价对照,最后确定自己错误的态度。

计划 根据自己确定的这些错误的态度,制定态度改变的计划,这个计划既包括改变的时间计划,也包括改变的方式计划和结果评估计划。

力行 付出努力完成计划,并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根据结果对计划做进一步的修改。

榜样效应 父母可以通过榜样效应来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为子女树立好的榜样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凡是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家庭,都与父母的榜样效应有很大关系。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母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自律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父母给子女提出很多要求,但是自己又违反他或她的规定,如他们教育子女要有好的卫生习惯,但是他们自己却有很多不好的卫生习惯;他们让孩子不要看电视,但是,他们自己却长时间地坐在电视机前面;他们教育孩子要诚实,但是孩子发现他们却经常撒谎等。要使子女形成好的行为,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必须自律,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否则父母的要求是缺乏力度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示范 为了使孩子对父母一直有一个好的印象,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应尽可能地表现出优秀的行为,使子女永远对父母充满信心,永远将父母看作自己最可依靠和最可信赖的人。为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的任何行为都应有示范的效应,让孩子永远去模仿最优秀的行为方式。由于父母是子女最主要的模仿对象,由于孩子认识的片面性,孩子往往对父母的行为作不加选择的模仿,不仅模仿父母表现出的好的行为方式,也会模仿父母的不良的行为习惯。父母要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在子女的监督之下的,要知道,你今天表现出的行为方式,第二天你的子女可能就会表现出来,因此父母应设法在子女面前保持一种完美的形象。

2.亲子沟通法

人们的心理距离的远近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很大关系,沟通是出现心理相融的基础,心理相融又是产生密切关系的基础。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青年恋爱的基础是沟通,因此我们称之为“谈恋爱”。火车上的陌生人之所以没有密切的关系,原因是人们之间缺乏沟通,或以前人们没有沟通的机会。因此,要形成密切的关系,就必须沟通,必须用较多的时间沟通。

人们之间的矛盾形成原因之一是缺乏沟通,或存在沟通异常。沟通异常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表现:

单向沟通 只有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不存在另一方向的信息传递。如独断专行的领导对下级的沟通,严厉霸道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单向沟通不会出现亲密的关系,相反人们之间会更多地出现矛盾和隔阂。

二重沟通 双方或一方表达出的信息与其真实的意图矛盾,即,人们在真实和虚假两个层次上进行着沟通。如父母说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发现父母并没有表现出爱孩子的行为;一个人说很喜欢吃这种菜,实际上他对这个菜很反感。二重沟通是人们之间的虚伪情感和疏离产生的基础之一。

零沟通 双方几乎没有沟通。零沟通状态下,人们之间倾向于表现出情绪冷漠和互不关心的心理。

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心,父母必须注意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去沟通,具体的方法如下:

定时沟通 要形成密切的亲子沟通,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一些性格健康、成就突出的人,其父母都很重视和他们的沟通,有效的沟通促使了有效的行为方式的形成。定时沟通的具体程序是这样的: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2—3次,每次沟通时间为1—2小时。沟通的内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也可以是随机的,前者主要用于了解子女的情况,后者主要用于情感的交流。一般情况下的沟通程序是这样的,首先做设计好的沟通,然后用更多的时间做随机沟通。沟通时要注意让子女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子女毫不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够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这种程序的沟通会使子女形成对父母的信任,当自己有什么想法或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及时地想到父母,和谐的亲子关系就形成了。

情感发泄 亲子出现的问题之一由于父母的独断带来的情绪压抑。由于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中父母起主导地位,这也很容易造成子女的情绪压抑。子女的情绪压抑出现后又无法发泄,因为这种压抑是父母造成的,他们找不到发泄的对象。子女的情绪压抑会使他们出现消极情绪,这一方面影响子女的学业,也影响密切亲子关系的形成。为了产生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子女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情绪发泄是很重要的。如果子女的情绪压抑程度较大,或父母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性较差,父母可以考虑使用定期的情绪发泄方式,每周让子女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给孩子一个讲话的机会。在父母发泄的时候,子女只能耐心接受,不能反驳,但可以对孩子作出一些解释。能够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一个人就倾向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角色互换

由于亲子角色的固定性或界限分明的特征,亲子交往时往往站在各自角色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亲子的意见分歧,甚至出现亲子冲突。为了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产生有效的亲子行为,在亲子交往时使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互换的基本观点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分析看待某一问题。角色互换的目的是理解对方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理相融。

角色互换的程序是这样的:

问题确定 角色互换一般在亲子共同解决问题或亲子出现问题时使用。当问题出现或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问题,即问题是什么。如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逛商店。

角色互换 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体验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从父母的角度去体验父母的心理状态。在进行角色互换时,角色体验的重点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的体验,因为孩子很难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为了体验孩子不喜欢逛商店的心理状态,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到商店。因为孩子比较矮小,父母就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走,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到底看到了什么。其结果会使父母吃惊。在父母看来,商店里有这么多漂亮的东西,五彩缤纷。但这是父母看到的,父母也因此认为孩子看到的也是如此。通过体验父母会发现,孩子没有看到所谓的五彩缤纷的东西,因为商店里有很高的柜台,孩子根本看不到里面的东西,他能够看到的仅仅是人们的脚和腿。这时,父母就会发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是多么重要,否则父母就永远无法理解子女。

角色扮演 当亲子的冲突难以调和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角色扮演又叫做心理剧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父母和子女商定用这一方式解决问题。具体程序是:父母扮演孩子的角色,孩子扮演父母的角色,相互体验对方的思想和情绪,这样亲子倾向于达到相互理解消除隔阂和冲突的目的。

标签:;  ;  ;  ;  ;  ;  ;  

良性亲子关系模型的建立_亲子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