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_黄世广

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_黄世广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二中 黄世广

[摘要]:本文就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付出了辛苦,却收效甚微的现象,从多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理论性强,操作容易,主题鲜明。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写训练 读写训练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深感茫然,渐有越教越难教,越教越不会教之感。诚然,作为语文老师,平时教学非常辛苦,教材钻得不可谓不深入,不透彻,课文分析得不可谓不具体,巩固训练得不可谓不全面、不扎实。但学生就是经不住考验,其中原因确实令人困惑不解,现我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来谈一些体会。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正确理解语文教学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其次,应该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就是能听懂他人说话意思,看懂别人的所写的文章。我想,这种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便能入门,绝非老师苦口婆心讲解而获得,它需要不断积累,最终才能“厚积而薄发”。鉴于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讲解法,应变对语文窗支破碎的“剖肚掏肠”式的繁琐分析,为学生的多谈感想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即复“讲”为“谈”,以谈为主,让学生自身通过语言文学的反复咀嚼,感悟而领略到表达的要意及立意的方法,在学生思绪堵塞之时,教师要点拨,启迪学生拓开思路,使理解引向深入。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扬民主教学,创造宽松、和谐、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要允许学生七嘴八舌,允许学生争辩议论,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允许学生怀疑教材,不迷信权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活泼,才能不断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学生的“读”绝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通过这个例子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励学生“品读”其他同类型的文章,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我想,教师加强学生“读”的迁移一定能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开启学生思路,这样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也将会水到渠成。因此,语文老师首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多元化教育观”,绝不能将几课时花在单一的文章分析上,应跳出教材,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去教语文,完全可能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学得更多的信息;其次,在教学中,绝不能摆权威,以自己说了算数,整堂课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学的辛苦腻烦,思维得不到拓展,兴趣得不到培养,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感。我想,如果学生怕学语文,怕上语文课,这将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大的悲哀,更是极大的耻辱。语文教学应给学生非常充分的“读”的时间,给学生充分感悟的时间,老师应着力创设激励学生把文章“读好”,敢于陈述自己想法的氛围。“激励法”应贯穿教学始终,以使每个学生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再次,教师要善于对整册教材进行分析,要敢于删减“欠佳”的文章,要敢于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使其切合学生实际,以腾出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去,让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深处。要想长期以往,学生必将能做到“依卷而自然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体现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即“读”和“写”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是最高要求和目标。为什么一些高中生甚至是高学历的人,“读”“写”的却那么差呢?我想,这和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有极大的关系。再看看目前的语文学习,学生怕“读”,厌“写”,“读”时吞吞吐吐,面红耳赤,无话可说,“写”词不达意,内容空洞,无病呻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症结何在?这恐怕是语文教学给学生“读”得太少,“写”得更少的缘故吧!“读”“写”要求不高,训练又少,指导又不得力,加之有些“说”“写”脱离学生实际,“读”“写”能力怎能提高?因此,现今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老师应结合年级“读”“写”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计划,采取扎实可靠的举措,指导学生“读”“写”,稳步提高“读”“写”质量。我认为“读”“写”的指导训练,有效途径是:选准“读”“写”切入点,“读”“写”内容符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读”可“写”着力创设“读”“写”情境,激活“读”“写”氛围,使学生想“读”要“写”。“读”“写”训练平时要有机渗透教学之中,常抓不懈,使学生能“读”会“写”,构建“读”“写”激励机制,激发“读”“写”欲望,爱“读”乐“写”。

此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就能够把在“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写”的训练的强性认识上,读是是前提和基础,写是巩固和发展,写又反作用于读,促使读的水平的提高。读和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那么,怎样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呢?课堂阅读中适时安排“片断写作训练”是最好的选择。虽然“片断”并不等于“段”,但“片断”是“段”的组合,一个“片断”可有一个“段”,也可以有几个“段”,依写作中的需要而定。因此“片断写作训练”对于中学生那些写作水平偏低的学生来说很适宜很重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写结合教学的手段。

课堂安排“片断写作训练”宜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

1、见缝插针,找训练训的切入点。

2、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

3、有的放矢,创设学生构置的情境。

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点”,不错过练笔的机会,如果这“知识点”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那么这“知识点”就是写作练习的“切入点”,这样,学生对认识对象产生了兴趣,就会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起写作的兴趣。

只有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语文教学多年来的“少”“慢”“差”“费”等现象,必将在我们手中变得“多”“快”“好”“省”,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柯义琳主编的《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上卷)(新疆大学出版社)420—430页;

2、马元亮等 主编的《教坛新论》(陕西人民版社)165—175页;

3、蒙权主编的2005年出版的《新课程与专业发展》90—200页;

4、于海洪主编的2000年出版的《中国教育教学理论丛刊》(吉林人民出版社)420—440页。

论文作者:黄世广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文_黄世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