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架空输电线路通道防外破管理模式论文_郑青松

探析架空输电线路通道防外破管理模式论文_郑青松

(国网黄石供电公司 湖北黄石 435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高速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的发生愈加频繁。运行数据表明,吊车碰线、违章施工、山火、盗窃等外力破坏故障已成为线路事故跳闸和强迫停运的主要原因,在输电线路保护区机械作业、违章施工、建房、植树、修路、挖沙、取土、开山放炮、围堰挖塘、钓鱼等违章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该文从宜昌地区架空输电线路通道防外破管理入手,探究了防外破管理的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源头控制、健全网络、强化执行、科技创新的管理模式并进行应用,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跟踪统计表明,外力破坏导致的线路跳闸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通道;防外破坏;管理模式

1导言

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作为国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一项具体要求,是强化输电线路运维职责、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随着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大幅增加,线路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劣,导致防外破工作管控难度大、任务艰巨,压力空前。面对日益复杂的形势以及自身身份的转变,通过开展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梳理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流程等一系列工作,从内外结合、疏堵结合、严细结合等方面下功夫,可以使电力设施防外破工作可控、能控、在控。

2防外破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2.1防外破管理的范围

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范围包括宜昌境内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主要负责对辖区内输电线路进行状态监测、动态评价、缺陷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通道防护。管理重点就是降低外破原因跳闸,在严格控制运行指标的前提下,着力规范管理,梳理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打造全新线路差异化防外破、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建设线路标准化,提升线路健康状况,确保可靠稳定运行,促进绩效水平和精益化管理水平的双提升。

2.2防外破管理的目标

2.2.1建立健全的体系

依据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的指导方针,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和指标体系,推行相关的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技术标准,确立标准化工作流程。从外破隐患的发现到上报到处理到消除,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标准和办法。在外破管控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对工作中所有环节进行质量把关。对于隐患高发的危险点进行重点防控,跟踪处理,从而实现外破隐患的“可控、能控、在控”,确保线路运行安全稳定。

2.2.2推行规范的管理

在管理的理念上,坚持内外结合,多方联动构建防外破工作网络;坚持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攻克线路防外破难题;坚持严细结合,多项手段完善防外破管控体系。通过成立防外破工作专项稽查小组,对输电线路防外破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通过建立完善的防外破工作考核机制,对隐患发现情况、隐患排查情况、协助处理情况、通道事故发生情况、资料台帐建立情况进行考核。在方式上采用月度统计、季度通报、年终考核的三级考核制度;对防外破工作进行不定期随机抽查,确保考核覆盖率和考核质量;同时明确工作职责、梳理工作内容并建立详细的管理流程。

3防外破管理的方法

3.1源头控制,提升全民护电意识

外力破坏事件的频发,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对方对电力设施保护相关知识的匮乏,在无意之间造成事故的发生。首先通过积极与媒体加强合作,开辟专版进行电力设施保护及法律法规的知识普及,同时组织开展“四进”即电力设施保护进农村、进工地、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宣传电力设施保护及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学校的教育平台,让学生懂得如何保护电力设施,并引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保护电力设施,扩大宣传面和知晓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深入各个工地,对施工人员开展集中安全教育,讲明施工安全注意事项、防范措施、危害后果和法律责任,消除施工人员涉电安全认知误区。针对施工危及电网安全行为,现场对损毁警示牌等行为进行针对性教育,发放涉电法规宣传手册。利用幻灯片、警示卡片等方式进行安全提示,巩固警示效果。为涉及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车辆司机发放电力设施保护区作业警示卡,提示与高压线路保持安全距离。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加强电力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电力设施保护社会氛围。积极联动地方政府,开展共建活动。在人口密集地段、交通要道、农村集镇,通过广播、露天电影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政策,用定期给特种车辆作业人员发送短信进行温馨提示,用流动宣传车播放电力设施保护提示语,提高公众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健全网络,构建防外破互联网

防外力破坏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牵涉面多且广,需要打通各系统、各单位、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覆盖全辖区、全社会的“防外破管理互联网”。内部形成运维单位与属地单位联动、管理与基层单位联动的良好格局。通过系统内联动,输电线路运维单位与属地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联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管控的局面。通过部门间联动,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功能,如输电运检室与客户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用电业务报装的现场勘察工作,提前介入并确定用户即将建设的工程是否危及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及时将输电线路的外破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外部形成政企联动、警企联动、企企联动、校企联动,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企业都纳入同一张管理网络进行统筹兼顾、高效运作、使信息畅通,一经发现外破隐患可以迅速相互通知、联合共管,形成优秀的联防体系。

一是政企联动。推动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电力设施保护组织机构,在源头上,充分发挥市政府、市经信委的作用,进行联动,对大型园区建设项目,公司联系政府主管部门提前介入,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公司主动联系城市规划部门,对邻近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电力部门审批。促请市经信委加大电力执法力度,协调清理线下违章建筑和树障,制止危害线路安全的隐患,会同市经信委开展全市电力执法检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二是警企联动。通过主动向宜昌市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与宜昌市公安局联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输电专业电力警务室。促进并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重大案件提请挂牌督办。继续贯彻“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突发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事件联动制度,依法保护电力设施,努力实现警企合作整体联动防范长效机制,杜绝外力破坏事件。

3.3推陈出新,推进防外破智能管控

智能巡检GIS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融合GPS、RFID、B/S、PDA、GPRS无线通信等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巡检工作中人员到位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全面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消除输电线路缺陷和隐患。开展基于图像识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借助其简便实用的操作步骤和功能强大的监控能力,针对外破通道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实现固定外破点全天候的监测、预警、宣传和管控,同时对线路通道外围人员及外破蹲守人员到位情况采取实时监控和考核。无人机防外破安全稽查和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作为一种全新的稽查和巡检模式,可以有力提升输电线路巡检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无人机协助解决防外破难题、防山火问题、查找故障点、协助运维人员治理设备本体及通道环境、带电清除异物,大幅化解安全风险,为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谭金荣.浅析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35):72.[2017-08-06].

[2]刘伟平.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6,(17):191-192.[2017-08-06].

[3]党晓奎.浅析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及维护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6,(04):180.[2017-08-06].

[4]冯正华,马玉新,谢学平.架空输电线路走廊烟火的视频检测技术研究[J].测控技术,2016,35(02):40-43+47.[2017-08-06].

论文作者:郑青松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探析架空输电线路通道防外破管理模式论文_郑青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