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葫芦丝)与音乐教学的结合论文_俞瑾

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葫芦丝)与音乐教学的结合论文_俞瑾

俞瑾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 317200

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行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行性转变为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其智力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活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更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积极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会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一、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唱歌的创造思维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唱歌唱得好不好,最基本的要求是节奏、音准的正确性。小学生的音准训练是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音准也就成为音乐老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我认为如果能有效地使用一些固定音高的乐器如葫芦丝来帮助学生训练听觉,对学生正确的音高概念的形成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可以从单音、音程入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吹奏,另一组学生唱,然后再进行简单旋律的吹奏和视唱。最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练习,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校正音准的目的。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出现了二声部或三声部,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例如,第九册中《美丽的黄昏》是三部轮唱的歌曲,其中在二声部结合处的音准比较难掌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可以先分两大组来进行练习,第一声部吹奏1-2|3-1|4-3|321|,第二声部吹奏3-4|5-3|6-5|543|,第三声部吹奏1-|1-|1-|1-|,让学生相互聆听模唱,感受音高,然后再由三个声部进行合奏,最后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唱歌教学教程中,气息训练也是重点。我们使用葫芦丝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气息训练。在葫芦丝教学时,都是采用胸膜联合呼吸法,要求气息下沉,两肋向外扩张。这与唱歌时的运气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学生在唱歌时感受不到气息的流动,而葫芦丝的吹奏中则能感受到气息对胸腹的作用。

二、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视唱练耳创造思维

视唱教学要求学生正确地唱出每一首练习曲,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把视唱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则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视唱的兴趣。在视唱训练时,学生一般对视唱的旋律不熟悉,音高音准都很难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可先学生自己演奏视唱谱,然后再进行视唱教学。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牧童》中112|354|32|110|556|721|76|550|切分节奏学生不易唱准,教师在视唱之前让学生用葫芦丝 口琴或竖笛来吹奏一遍,使学生对音高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最后再视唱就能较快地把握音准。这样唱奏结合,学生兴趣盎然,避免了刻板枯燥。

三、器乐教学意在激活学生欣赏创造思维

欣赏教学是一种不易被学生理解的课程,因为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来理解音乐作品,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较难被理解。如果通过乐器与之相结合,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旋律的情感,使他们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意境产生共鸣。例如:在欣赏第二册《快乐的啰嗦》时,让学生演奏作品第一部分的主题,这样学生不仅是一名音乐欣赏者,同时也是一名演员直接参与作品的演奏。这也使学生感觉到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乐曲,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从听觉到情感感受的桥梁作用。

四、器乐教学与节奏的练习相结合

节奏训练是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和听觉的一种方法。我们都知道将节奏比喻成身体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节奏则就是人的骨骼,想想人没有骨骼是不能站立和行走的,可见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在节奏训练时,可利用一些打击乐器来进行训练,如锣、鼓、镲等。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一些常见的节奏型的音响效果。如×××× ×××节奏时,先由学生口读和手拍节奏,再让学生掌握这种节奏型,吹奏同一个音,如6666 666这样就使学生既进行了听觉训练又增强了内心的节奏感。

要使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前提条件应是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一些难点的问题,老师应予以解决,这还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专业技能。

当然,在器乐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必须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2.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培养从小规范地演奏和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齐奏、伴奏及合奏的能力,注意增强其器乐演奏的表现力。3.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性的“有趣”的教学形式、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论文作者:俞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葫芦丝)与音乐教学的结合论文_俞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