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油轮运输投资政策博弈分析的研究

关于我国油轮运输投资政策博弈分析的研究

裘海燕[1]2001年在《关于我国油轮运输投资政策博弈分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轮投资政策从政策目标的确定到政策工具的选择,从政策的实施到政策效应及政策调整,实际上是政策制定者与政策作用对象行为互相作用和理性决策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本文研究表明,作为研究政策制定者和油运企业对于油轮投资政策的反映的分析工具,博弈论十分有效。 本文共分为六章展开讨论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在第二章中,笔者分析了油轮运输的基本特征,认为由于石油运输供给的特点使得油轮投资存在超前性,同时由于油轮市场的垄断性,导致油轮投资随经济波动起伏显着,油轮投资政策分析缺乏针对性的直观经济理论引导;随后进行的行业背景分析对世界和中国的石油水上运输业的发展及投资现状加以剖析,说明世界油轮投资与中国油轮投资存在差异。为此,提出了本文需要研究大主要问题:中国油轮投资水平暂低于世界油轮投资水平,政府在今后的政策制定方面应采取何种立场及举动。 在第二章中,笔者描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博弈论的一般研究思路根据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分析航运投资政策博弈的要素及特征,随后将博弈论的思想引入经济政策分析,表明本文的研究手段是利用博弈分析工具,研究如何提高航运投资政策的效应。 在第四章,笔者构造了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航运投资博弈模型,模型建(?)在企业面临的船舶供给是完全弹性的和调整船舶投资的成本为零的前提(?),模型以油运企业和油运政策制定者为研究分析对象,分析在存在某一运(?)增长π_t,时,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和投资结构规模调整的目标,可能与企(?)达成的一致,即模型中的均衡。 第五章对第四章中的博弈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主要针对航运投资(?)弈中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客观现实,讨论其将如何影响前述模型中政府(?)企业的行为,博弈均衡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从而进一步解释第二章中提出(?)问题。 在第六章中,通过前述的博弈分析,笔者得出一些重要结论与可供政府(?)定政策参考的建议。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看,油运投资存在膨胀的内在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这种膨胀有脱离合理投资的趋势。为此笔者提出:(?)实现运输增长与航运投资结构规模合理化的双重目标,政府在运用投资政 策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第六章陈述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博奕模型的根本来源是现实中的 各种决策问题。由于建立一个博奕模型要求准确抽象和设定的回素很多且复 杂,因此准确地从现实问题的相关环境中抽象出既符合实际情况,又符合博 奕分析需要的精确设定的模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本文目前所进行的工作仅 限于从假设到理论的讨论,即把握现实油运投资政策决策问题的一些根本特 征,根据理论分析的需要做出补充设定,凋整、改变假设。但是博奕投资分 析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本文所抽象出的油轮投资的相关 特征与现实的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同时博奔分析的实证研究的数据收集与 整理为笔者力所不及,故博奕分析的结果更侧重于政策发展的定性分析。

吴绩新[2]2008年在《里海石油、天然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文中提出里海横跨欧亚大陆,是世界政治、地缘战略的重要地区,里海地区更是以其重要的能源资源着称于世,可以称之为世界第叁大能源生产地。同时里海又是民族矛盾、各国经济利益争夺的热点地区,特别是当前世界石油价格高涨,各国都面临着能源危机的威胁,都在为各自国家的能源安全煞费苦心,纷纷提出全球能源战略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更是以自己的武力和经济实力来争夺世界的能源。苏联解体后,里海地区相继勘探、发现了新的油气储量,使人们对里海的能源前景有了新的期望,西方石油公司纷纷进驻里海,开拓里海的石油资源。随着里海石油勘探的升温,里海的能源研究也随之展开。本文提出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地缘政治处于多极世界的博弈之中;在多极世界的博弈中,地缘政治形势有可能出现局部的平衡;在里海的能源政治中,里海国家为抵制能源垄断要运用多极世界的一极来平衡霸权国家的垄断;中国作为多极世界的一极,有可能也有能力获得里海能源国际合作的空间。本文从上述观点出发论述了里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里海地缘政治形势分析、石油管道的走向与地缘政治的关系、里海石油管道走向的博弈分析;对里海以石油管道为特点的管道政治斗争进行了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分析,探讨在管道经济背后的政治、外交利益争夺。本文还提出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性的转变,从一个政治性、反恐组织进一步发展为能源合作组织,就此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论证。本文还结合中国新疆的能源开发实际,探讨在中亚、里海石油合作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地区能源合作,中国在当前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利用政治、经济、外交的手段维护自己在地区的利益,同时发挥自己大国的作用,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将地区的能源合作进行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第一章从里海石油的储量着手,分析其石油、天然气储量,着重叙述里海的石油管道及天然气管道,对其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将世界及中国研究部门的数据进行对比,同时提出自己在里海能源储量上看法。第二章,从地缘政治博弈分析美国为首的西方对里海的渗透,能源资源的争夺,俄罗斯在里海地区为维护自己原有的势力范围,运用自己前苏联的能源运输及政治、外交影响里海国家。俄罗斯在里海也不放弃与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的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里海地位和经济利益。本文还分析了伊朗、土耳其在里海的地缘政治、经济博弈,也是里海地区能源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力量。第叁章对里海各国的能源进行了国别论述,针对各国具体的能源情况分别加以论述,其中对国际组织对里海能源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巴杰石油管道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一件重大事件,必将对世界能源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在第四章对里海石油管道以及巴杰石油管道方面着墨较多,分析了里海石油管道及巴杰石油管道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对俄罗斯石油运输的影响,以及巴杰石油管道在未来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分析了中哈石油管道与巴杰石油管道在未来能源市场上的博弈。本文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各国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合作博弈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主要以西方石油公司为主里海的石油开发概况,西方石油公司占据着较大的里海能源市场份额,介绍了它们在里海地区的石油生产,以及对地区所产生的影响。俄罗斯目前由于经济的回升以及它在里海的传统势力影响也占据着里海石油市场的较大份额,俄罗斯在里海的综合实力不容忽视。里海地区由两国分为五国,现实就存在着地域、资源、海岸线划分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本章特别分析了高加索地区的民族问题,车臣的恐怖主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能源生产、管道过境产生的威胁。中国虽然与里海相隔万里,但是从历史上就有丝绸之路相连,自古就有贸易往来,里海地区与中国有着历史的传统友谊。里海国家自独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愿意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进行石油领域的合作,中国与里海的石油合作也正在逐步展开。中国虽然进入里海石油领域的时间不长,但是中国石油公司进军里海的业绩不俗,在里海地区开拓一系列的石油合作项目,赢得了石油市场,也在国际石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锻炼了年轻的队伍。本文第六章分析了中国石油公司在里海的优势和弱势,中国石油公司今后在里海地区石油合作的战略。本文第七章用博弈论来分析里海石油、天然气市场的博弈,分析里海石油管道中石油流向的博弈,特别是这场博弈中,认为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将长期处于多元博弈之中;在当前的多极世界的博弈中,可能出现一种局部的博弈平衡;中国在这场多极博弈中作为多级的一极,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战略优势和政治、经济优势就可以获得在里海地区合作的空间。在分析里海管道博弈中,通过一系列矩阵模型分析,分析了中哈石油管道与巴杰石油管道之间存在的博弈之争,博弈之争的结果如何,对于中国在这场博弈能源之争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本文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郭峰濂[3]2006年在《中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研究》文中指出矿产资源的开放型保障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理论、政策、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超越系数与矿产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来分析预测中国矿产资源的供给形势;同时在对矿产资源需求分析预测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矿产资源需求分析预测,即通过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模式参数,来预测未来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形势。结果表明:我国许多矿产资源(特别是大宗、支柱性的矿产资源)非常短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旺盛增长,从而提出了中国应当实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的问题。其次,本文着重从叁个方面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第一,通过探讨经济全球化与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在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问题。进而提出了中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及实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应当处理好的若干关系。第二,围绕我国矿产资源“引进来”,本文对吸引外商投资的软环境(矿业法律法规、矿业税赋、矿业融资、矿业审批制度)进行了分析;通过融合博弈理论、寡头竞争模型、外商矿业投资及优惠政策的标准经济学模型,构建了矿业利用外资的博弈模型—“古诺模型”和“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对矿业优惠政策进行了研究;以铁矿石、石油为例,运用古典经济学供求曲线对我国矿产品贸易进口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如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矿产品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矿产资源“引进来”的制约因素、基本方式和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探讨。第叁,围绕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本文运用贝叶斯理论和国外60个典型矿床的发现规律对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进行了探讨;对购买国外矿山股权是选择新建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以跨国石油企业并购项目为例进行了模型分析;对“走出去”的可行性、制约因素、区域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本文以前面的分析研究为基础,对中国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ZHAKISHEVA, LAZZAT[4]2017年在《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能源可以说是人类血液的第二层。最近十多年来,世界变化速度快、范围大、层次多、影响深,世界秩序和格局日益复杂与多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当今世界,能源是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着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叁大挑战。能源对世界各国的格局和政治文化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影响仍在继续。中亚的油气、煤、水能、风能、太阳能非常丰富,已成为世界关注的能源基地。中亚一直是世界大国博弈的焦点,而该地区丰富的能源储备,更是吸引了各个大国追逐,由此成为世界的能源政治的中心。同时,中亚各国将能源视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独立和安全的基础,发展大国关系的保证。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关系到国家生存与发展。但中亚的能源开发和利用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开采利用价值低、在能源开发方面的急功近利致使地区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国家之间常因能源供求产生矛盾,能源发展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等。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石油世界消费国,已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的国内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消费的需求,能源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中国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严重障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世界能源合作,扩大国际能源贸易,促进对外投资和跨国能源公司发展,积极参与世界能源战略对话,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积极向外发展,到外国投资开发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血液支持”,使得中国的能源安全得到了保障。当中国鼓励能源公司发展海外能源市场时,中亚国家现实地选择与中国开展互补的能源合作。进入本世纪,中亚和中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提出了合作共赢,建立区域合作共同体,始终坚持深化友好合作机制。坚持与中亚五国建立利益共同体,化解矛盾,增进互信,实现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自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叁年多来,五十多个国家积极响应,亚欧大陆共同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中亚-中国的合作保持“先行一步、一马当先”的势头。中亚各国期望与中国共同发展,为发展地区经济和改善民生谋求外部援助。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先后与中国签署双边合作协议。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塔吉克斯坦的“能源交通粮食”以及土库曼斯坦的“强盛幸福时代”等发展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高度吻合,这为中亚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本研究先对世界、中亚以及中国的能源形势作简单分析,然后叙述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的现状和机制,阐述双方未来能源合作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介绍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指出能源博弈与合作并存,然后概述中亚能源和中国能源状况,再介绍能源是沟通中亚和中国的桥梁,双方之间近二十年的能源合作历程。第二章先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管道建设、油气加工、油气贸易、油气相关工程服务、技术合作、能源金融合作阐述了中亚与中国的能源合作领域,然后分别介绍了中亚五国的能源状况以及各国与中国的合作情况。第叁章探讨了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的法律机制、安全机制、争端机制以及协调机制。第四章论述了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需面对诸多挑战,如各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宗教斗争、“叁股势力”、生态环境恶化、里海划分等。第五章则是在分析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的机遇基础上,对双方合作提供中肯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关于我国油轮运输投资政策博弈分析的研究[D]. 裘海燕. 上海海运学院. 2001

[2]. 里海石油、天然气与中国能源安全[D]. 吴绩新.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 中国矿产资源开放型保障研究[D]. 郭峰濂. 湖南大学. 2006

[4]. 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研究[D]. ZHAKISHEVA, LAZZAT.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关于我国油轮运输投资政策博弈分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