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论文_钟剑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论文_钟剑光

深圳市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化跟完善,教学的质量跟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室跟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达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开发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跟自主性。本文就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新课改的延伸下,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改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地去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其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天地。

1.那些问题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1教学模式的陈旧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有很多教师感因自身能力的限制,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将整个课堂充分连贯起来、教学方式也很单一,没有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所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降低。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数学教师要具备更高更好的教育水平,拥有丰富的教学方法,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让新课改的理念发挥出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探究讨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的落后与单一肯定不适合现在初中生的需求,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1.2 学生主体性因素

在现代教育体制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经过时了,尤其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师生关系是对课堂效率高低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很多数学课堂还是采取传统观念,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传授,学生在下面迎合教师,没有任何趣味性,很多学生都一脸茫然,根本没有真正的去理解数学知识都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有些听不懂的同学甚至直接都睡着了,也听不进去,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出现了隔阂,课堂氛围沉闷,互动率几乎很少,只有个别的优等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学生的想法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所以现在的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 学生自身因素

影响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就是智力因素,比如,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其次时非智力因素,它包含了动机、兴趣、意志。根据学生的年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程度、成长环境导致了每个学生他的理解能力跟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对与数学知识的理解跟消化也存在很大差异。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讲解的题目偏难就会严重影响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的自身能力也是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善于了解学生的情况,去提高教学的质量。

1.4学生之间学习机会的不平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在面向全班同学的教育当中,老师只能按大部分人的需求去进行教学,在同一节数学课当中,不同的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所获得的知识也是有多有少,所以出现了有些学生觉得很简单,有些学生甚至还不会听不懂的现象,根据实践调查,只有20%的学生能够参与在整节课的教学中,60%的学生只能参与部分教学过程,剩下的20%的学生则完全听不懂,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对与学习的态度、接受能力等各种原因,教师也是有心无力,很难去做到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造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差距巨大。

1.5 课堂时间的浪费

现在有不少初中教师往往爱占用学生的下课时间来进行讲课,认为时间越多,越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其实不然。主要是有些教师么有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学课堂上,由于自身的准备不足、学生的预习工作也没做好、无关教学内容的话等等,都是浪费时间的表现,这样学生也是三心二意的去学习,时间浪费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数学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多学生从小学突然接触到初中这个数学环境,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不适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调动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并且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3.1提高教师的讲解能力

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觉得会很吃力,而且枯燥乏味怎么也提不起兴趣,这样也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也显得很累。因此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跟讲课技巧着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自己的讲解技巧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其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来加强教师的讲解能力,有两点,第一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第二点是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以便于在课堂上能风趣幽默的讲解时还有合适的素材可讲,吸引了学生的同时也让自己轻松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可以进行合理的理答让学生亲近教师,也更有积极主动性。

3.2 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枯燥乏味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去培养他们的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其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教学、切入生活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并提高其课堂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数学中的一些图形或者抽象的概念更直观的去展现给学生,里面可以加上音乐或者场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效率。其实这就是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的例子,让问题变得有趣,从而去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3 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的理念中,教师在对待学生上应保持耐心跟良好的心态,在知识储备上应该不断地学习积累,保证其教学方法的时代性。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出现难题的时候处理的游刃有余。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

3.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他也肯定喜欢学习这门学科。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师生平等的心态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5 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式

初中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的误区,这样往往就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跟思考的局限性,不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合理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例1:在一道三角形应用题当中,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和5,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但是全班出现了二种答案。

(1)两腰为2,底边为5,周长为9

(2)两腰为5,底边为2,周长为12

很显然第(1)种答案是错误的,明显的定式思维,没认真思考。因为不符合三角形的定理,不存在的。

例2:在学生第一次学习勾股定理时,不少学生往往会直接套用定理的表达式a2+b2=c2而忽视了表达式成立的条件:

条件(1)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ab分别表示两个直角边,C表示斜边。如△ABC中,已知a=3,b=4,求C的值。很快大部分同学给出了答案:C=5.但是思维缜密的同学否定了,因为这道题根本没有说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其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

3.6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这门学科注重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以分小组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假期给学生布置一个长期的课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关注数学问题,可以安排他们对自己家庭的生活支出进行统计,制作相应的表格,或者可以对家庭的电表进行记录等方式,帮其建立一个明确的财务账本,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家庭自身的情况,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学习惯,使其完全发挥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总结

综上上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地在实践中反复的总结自己的经验,找出影响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以学生为主体出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能自主的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广海.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7,(66):127-127.

[2]李果.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4):171-171.

[3]李林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文理导航,2017,(2):6-7.

[4]吴晓珊.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阅读能力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8(38):100.

论文作者:钟剑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论文_钟剑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