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体参与式授课模式分析论文_龙言霞

小学数学主体参与式授课模式分析论文_龙言霞

西昌市高枧小学 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总结了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然后剖析了存在困境的原因,针对原因,笔者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求在小学数学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想方设法的去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开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提升了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问题;对策

一、摆正师生位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和学生的有心“学”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认真学习也不可能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要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要想方设法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技艺能力,认真的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课堂的回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其次,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备学情,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并且巧妙的运用学情信息,整合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或者乐于接受的教学环节或者教学模式。再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导入的模式就是角色呼唤,让学生来考老师,给老师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号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每种三角形之间的形状差异;然后让学生使用量角器两处每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大小,让老师迅速的回答,第三只角的大小;学生好不容易有了考问老师的机会,学生纷纷发言,课堂显得非常的活跃。但是没有一个同学难住老师,很多的同学瞬间觉得老师很厉害,一下子提升了教师的个人魅力。最后,教师通过知识的讲授,过渡到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上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课堂学习,最终获取应有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采用问题教学模式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是数学老师整堂课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掌握住了多少知识,并且学生能通过掌握的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教学的目标。问题教学模式恰恰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至于选择何种教学模式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采用的,需要教师认真的研究教材和学情,充分的考虑教学条件,然后再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不是盲目的,对问题的设计也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紧紧的围绕着教材和课堂讲授内容来进行有效设计的,同时还要确保问题设计的启发性、针对性和目的性。针对问题教学模式的开展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也只有尊重这些原则,问题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第一个原则就是问题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不是随意的,不是数学老师想出就出,想设计几个问题就设计几个问题,而是数学教师在有效的挖掘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问题的设计要紧扣学习内容,对知识的学习有辅助作用,这就是针对性。第二就是适度性,这里说的适度性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就是问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就可以依据学情进行一个问题多种设计,有基础知识的问题,有能力拓展的问题,有实际问题的解决问题等;其二就是问题的设计数量是适中,一堂课的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在问题的设计数量上要做到适中,不宜过多也不易过少。第三就是,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相应的深度,能启发学生联系到相关的数学知识,耐人寻味,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

三、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并且给足了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思考和锻炼的时间与空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它是依据相关的教育教学因素,特别是学情,依据相关的标准把学生分成一定数量的小团队或者小组,然后对各小组就行分门别类的布置学习任务和设置教学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最后共同努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要依据学习的需要进行有效分组。分组不是目的,目的是激发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竞争与合作,教师作为组织者和调控者,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引导和督促。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同时也要转换自身角色,重教更重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依据学生分好组,设计好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的参与课堂,参与问题探究,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比如说,再一次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点后,再一次做练习的过程中,我分别展示的不同方位,不同大小的共计五组三角形,让学生判断他们的内角和是多少,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他们的大小和方位没有关系,都是180°。在此基础上,我随即让学生思考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大三角形,被分成了两个小三角形,请问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这时有的同学答是180°,有的同学答是90°。由于刚总结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受三角形的大小影响,但却有同学还是犯了错误,对此,我认为这是学生们逻辑思维还不够严谨所造成的。所以,我又耐心的问他们,大三角形被分成了两个小的三角形,是这两个小的三角形是不是三角形?同学们都说是。我又接着说,那只要是三角形他的内角和都应该是多少?同学们都回答是180°。所以说被分出来的这来那个三角形各自的内角和也是180°。为此我在设问,假如两个内角和都是180°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时所有同学整齐的回答我是180°。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有问题并不可怕,有时课堂中的问题恰好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好好加以利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志勇.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79-82

[2]尧国慧.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龙言霞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主体参与式授课模式分析论文_龙言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