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新公厕革新策想—人性化、休憩化的清爽驿站—论文_刘程亮 1,林曼风2

摘要:过去公共厕所的困境,大都市对公共厕所的需求,对公共厕所的规划设想,何种工艺与建筑形式来支撑未来公共厕所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厕所、革新趋势、设想格局、基本工艺、建筑形式、管理与运营。

1、传统厕所的困境

1.1传统公厕的特点

简单、普通又简陋,满足基本解决内急,要求单一。过去城市公共厕所经历了由露天到室内、旱式到水冲、技术也在慢慢的进步

1.2优点与不足

优点:造价低、占地少。

不足:分布数量少;标识性差,服务半径大;卫生问题管理不到位,产生脏乱差现象破坏城市街道形象;公厕选址问题,周边环境受厕所影响严重;开放时间及收费制。

2、新型公厕的革新趋势—新需求趋势

2.1新都市的环境需求:干净、新清、整洁、协调

2.1.1解决W.C通风问题

①在W.C中的通风应该优先考虑设置天窗,天窗的位置应尽量设在气流的负压区,如图1左边,13轴线有窗,为进风口,2轴线无窗,应在2轴线上方顺2轴线设置天窗为出风口,蹲位尽量设置在天窗下方,使臭气排出线相对短捷,为保证天窗稳定排气,应在天窗口设挡风墙或绿化墙,如图2右边挡风墙高度不超过天窗檐口的高度,距离天窗L=(1.1-1.5)h为宜。

②有的采用机械通风,在采用排风扇时,应将排风扇的位置设在室内上部。外墙底部和门的下部留进风口,使室内空气对流,墙上进风口应设在正负零处,每米埋设一根直径小于40mm的硬塑管,放置时向室外倾斜,雨水和脏物进不去,也起到遮挡的作用。

③W.C内的拐角处是风聚集的地方,在窗的数量少、尺寸小或都不能设置天窗时,应尽量在拐角处或天窗墙上增设通风道,与门窗组成穿堂风,能有效地解决室内通风除臭。

④科学地设计门窗、天窗、通风道和进、出风口,能有效地调节室内空气,比机械通风经济、节能而且无噪音,是简易行、改善W.C的卫生状况的有效措施。

2.1.2使用清洁能源

①微生物菌种分解粪便的厕所,利用生长繁殖活动对粪便中可利用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进行生物降解并转化为菌体生物量,竞争性的抑制并杀死粪便中的病原性微生物,吸附、降解、转化粪便中产生的臭味物质,实现了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能达到零排放的功能,对环境完全不造成任何污染。

②安装空气除臭剂微生物除臭:经过二级过滤,第一级为水喷淋洗涤,初步除空气中的水溶性气味物质,第二级为生物过滤气味先被填料吸收,然后被填料中的微生物氧化降解,消气过程,完成废气的除臭过程。

2.2人性化、舒适化的需求:安全、科学、有序、便捷

2.2.1考虑人性的需求,关注是否舒适、方便。男女厕坑位数比例调整、设置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蹲位、老年座边器等充分体现了对女性、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2.2.2在W.C规划上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即有远期规划蓝图,要有中、近规划重点使规划有好的现实性和可操性。

2.2.3与科技相结合充分利用科技为生活服务。小便池要有红外线感应器,人离开后自动冲水。马桶旁踏脚下的电子秤测出用厕人的体重,旁边的扶手会量出血压、心跳等。如图2所示。

2.3驿站化延展服务的需求:休憩、零商、传媒、信息互动

2.3.1配套休息室可提供坐椅、饮水机等设施。在如厕,等伴侣、亲人的同时也可以休息放松一下。

2.3.2实现W.C休息室能wifi上网,(厕所内部不考虑wifi上网,免长时间占用厕位)。

2.3.3市民通过信息发布了解到资讯、路线等,在通过交通导航到达所需地点

2.3.4基于信息发布推广本地特色,通过投放广告及相关旅游产品、发布软文及微电影、策划各种活动

2.3.5发布紧急信息、突发事件,插播媒体文件天气预报、时钟等即时信息的实时发布

新公厕发展趋势:

—更加干浄、新清、酷爽

—更加人性、便捷

—驿站组合式新休憩终端

3、规划布局及特色构建设想

3.1规划路线

现状基础条件踏勘、模查与分析→需求总量与发展空间分布研究→相关规划的研读与专项协调→总体规划布局及各专项系统规划(含用地、规模、造型、空间、工艺及费用估算等)→投资与管理运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及优化完善。

3.2规划设想

3.2.1总体层面:突出全面覆盖,重点区域加密,尽可能降低布点间距,提高密度,突现更多终端

3.2.2环境方面:强调与周边环境融合、和谐、美观、艺术、整洁、变化统一相结合

3.2.3卫生方面:利用自然及最新科技应用,体现低能耗,家用感强,干净无味

3.2.4功能方面:强调功能的复合性及以人为本,延展为休憩驿站化的酷尚、清爽城市服务节点,作为生活服务终端提供更多人性化、休闲化的场所

3.2.5景观形象方面:强调单体艺术化与园林景观的精细品质化,提升其吸引力与亲近感,甚至有可能成为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3.3创意点子探讨

3.3.1异性儿童如厕的解决方案:①专用厕位(独立通道);②专用厕区(靠近门口);

3.3.2男女厕位忙闲均衡解决方案:①设置‘潮汐厕区’(类同潮汐车道);②设置双门厕区(男女共用),男先进女不进,女先进男不进;

3.3.3人性化体现方案:①设置紧急对讲系统,直连服务台;②设置音姬;③背景音乐自选;

3.3.4产品体验旗舰店:①新产品展示与体验;②传媒与广告终端互动。

4、公厕基本工艺分析——什么工艺技术支撑功能齐全W.C?

4.1通风系统设计

为减少厕所产生的臭味,应合理布置通风系统以增加厕所的换气量(每个蹲位不得少于40m3/h,小便位不得少于20m3/h)

①机械通风,换气频率要3次/h

②负压通风;负压通风利用空气对流(负压抽风)原理将室内臭气完全排到室外,装设地点对向大门或窗户,自然流入新鲜空气,降压换所、抽风换气,可达90&-97%的除臭换气效果

4.2粪便及水处理系统设计

4.2.1设置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在排入市政管道。详见图3。

4.2.2直管系统,直接接入市政管道,但要对市政管道进行模查是否有相关粪便接入系统。

4.2.3以小便冲大便的无水厕所“蓝洁士”公共厕所十分具有创艺,它利用人体排除的尿液,通过除臭、上色后来冲刷厕所,不需水源,粪便排除后通过处理形成一种无臭味的纸浆状的东西,没有污染。可就地填埋,或干燥后当普通垃圾进行处理。详见如下:

粪尿→沉淀池→曝气池→沉淀池→过滤池→灭菌塔→贮水池→回用。

4.3臭味处理系统设计

4.3.1安装空气除臭剂

4.3.2微生物除臭:经过二级过滤,第一级为水喷淋洗涤,初步除空气中的水溶性气味物质,第二级为生物过滤气味先被填料吸收,然后被填料中的微生物氧化降解,消气过程,完成废气的除臭过程。

4.4其他科技设备设计

4.4.1“音姬”是安装在厕位内的发声装置,可以发出潺潺流水声,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如厕时发出的声音外泄被人听到

4.4.2母婴厕位

在日本的很多的女厕所内,厕位内设有婴儿隔板、婴儿座位,母亲可以在厕所内给婴儿更换尿布,也可以在如厕时将婴儿暂存在隔板上。

4.4.3温水清洁座便器

这项高科技技术已经由家庭、宾馆饭店走向了街道和公共场所设置的公共厕所内,很多公共厕所内都配置的是温水清洁座便器。这种座便器既可以在冬天自动加热,如厕者不会因为坐便垫冰冷感到不适,而且在方便后可以选择温水清洗烘干。

4.5环保厕所

4.5.1太阳能厕所

利用一套集热、蓄热装置,有意识地利用太阳能现代技术中的太阳房,通过建筑物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利用,以自然热交换方式,在冬季集取、保持、贮存、分布太阳热能,从而解决公厕采暖问题。同时夏季又能使之降温。

这种公厕对没有采暖条件的地区具有很大吸引力,不仅让上厕所的感到舒适,且厕所内管道不易冻裂、损坏。与一般的公厕相比,更节能降耗

4.5.2泡沫封堵型厕所

将水经过发泡器处理产生丰富的水体泡沬,从而体积急剧膨胀,将排泄物封堵包围,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管道进入生化处理池进行处理,与传统公厕相比下,最大限度节水,传统公厕1次用水约10L,而泡沫公厕不间断使用只需4L水。

4.5.3负压节水公厕

为了保证大便器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公厕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大便器冲洗干净,达到节水、节能、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现高铁上大量在运用这项技术。

5、公厕的建筑形式

5.1环保型厕所

-利用自然环保的建材

-自然通风采光节能及绿化的厕所

5.2生态园林厕所

—与周边环境融合为一体

—利用生态型、无污染材料

—厕所与自然结合,一边方便,一边赏景

5.3科技与艺术结合

—厕所的外观造形融合艺术审美如同一座雕塑作品。

—厕所外形及内装均富有创意及特色,成为吸引市民与游客的卖点。图4所示。

5.4休憩驿站:

—厕所与休憩设施结合如同处驿站

5.5主题性厕所:

—厕所的设计以某一主题为主要理念,以营造特别之意或氣氛。

—例如有以城堡、森林、动物园等主题之厕所

6、公厕的管理与运营

6.1社会化运营的道路:免费如厕入口加衍生产品收旨模式

国内公厕的管理模式正在积极的发展中,部分城市有的已经有新的运营模式,即免费如厕入口加衍生产品的运营模式。对公厕不收费,发展衍生产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以商养厕方式,推动公厕建设改造的全面实施,全面实现公厕免费开放,整体上提高公厕建设改造与管理水平。

6.2挖掘配套商业潜能:利用人口流量,挖掘新时期厕所经济,结合政府优惠政策,实现自我维护并溢价的价值

按照城市建设政策融资、以地生资、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旅游、工商、园林、贸易及公共服务行业的公厕作为其相应配套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厕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来自于其主业的经营收入;比如将临街面建成商业门面,背面为公厕;或将一楼建成商业门面,二楼为公厕;对不适于建设商业门面的地段,将一楼建成公厕,二楼、三楼为住房;对于公厕原地无法规划建设门面或住房的,采取异地补偿的方式予以解决。

街区公厕则与相应的商业门面“捆绑”起来,公开向社会招标,中标者不仅负责公厕与门面(住房)的建设和改造,而且负责公厕建成后的长效管理并享有公厕和商业门面(住房)的经营管理权50年不变。城区政府与中标者签订公厕建设和管理承包合同,实行责任明确、随时检查、违约解约的原则。政府对公厕建设和管理给予政策扶持,相关的行政事业费,对公厕用水、用电实行优惠减免政策,减免部分水费、按路灯用电收费标准计收电费

结束语

针对中国人自己的习惯,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道德、公德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对于建设公共厕所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人性化。即更多地考虑人性的需求,关注是否舒适、方便。男女厕坑位数比例调整、设置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册建、老年座边器等充分体现了对女性、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第二,个性化。就是充分考虑个人的隐私和个人习惯,如规划设计单间,设置婴儿床或供给婴儿换尿床的平台,音响设备、临时冲洗设施安装等。人们在如厕时,关注厕所私密性、防范个人隐私暴露的心理活动,对公厕室内空气气味、声响的心理感受,对公厕建筑用材的色调、建筑灯光氛围的心理反应,如厕结束表现出轻松愉悦的心理等,都构成使用者对公厕特殊的要求,也形成一种公厕所特有的心理文化现象。

第三,绿色化。即加强对环保、节水、节能、资源开发的重视。努力开发微生物公厕,免冲公厕或中水循环公厕、太阳能公厕等新型环保公厕。

第四,智能化。即引入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自动化管理程序,实现自动化开门、关门、照明、排风、冲厕、接收太阳能供电等功能,并有向无人化管理发展的趋势。

第五,多功能化。即发展公厕休息,理妆甚至通讯、邮政报刊、公告栏、广告等多种服务功能。

第六,无接触化。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而发展的无须解除按钮即可实现开门、关门等操作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尧文元、江斯、潘志坤、钟观福,公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以广州市公厕规划为例,1005-8206(2006)01-0017-05.

[2]杨冰瑜等,城市环保公厕设计与应用研究,1005-8203(2008)02-0014-05.

论文作者:刘程亮 1,林曼风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大都市新公厕革新策想—人性化、休憩化的清爽驿站—论文_刘程亮 1,林曼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