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季 娟
论文摘要:
只要教师改变一下教学策略,将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引入课堂教学中,就能消除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倦情绪,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励策略的合理性,是决定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断探索激励学生的有效措施,积极接受新式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关键词:
初中历史、激情策略
没有情的教学就像晒干的丝瓜,无汁无味。历史教学的内容讲的是过去的事,说的是过去的人,似乎与我们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来讲,要他们去跟那“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的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打交道,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因为行家们都知道,历史课不是故事课,不是绘画,不是请客吃饭,历史教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使不得半点做作。因此,要使学生乐学、想学,情感教学就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之情,并体验到历史之情呢?
一、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要创设情境,还要不断变化、不断创新,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比如利用图片、故事、歌曲、社会热点导入等。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一步一步渐入佳境。例如: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我用了一张漂亮的罂粟花图片。先出示图片,以静带动,用静态的图片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点。然后提出问题以此导入。再如:八下8课《伟大历史转折》这课,我就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用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带着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学习。无论用什么方法导入,我认为最重要的应抓住以下三点:(1)导入要紧扣主题。(2)激发学生的情趣。(3)导入精炼。总之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自己创新,哪怕一句话,一首诗,一个动作都可以的。
二、激情引导自主学习
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历史事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经过,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因此,在学生预习自学时,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可以系统地把握知识的脉络,清晰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整体把握,整体理解,并发现历史规律。
如学习近代史上的战争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一场战争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学生回答后,共同构建自学知识体系,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经过、结果、影响、性质、胜负原因分析等几个方面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学。最后基础知识学完后,画出知识体系结构图或表格,形成整体网络,学生就掌握了学习战争的基本规律,再学习战争时,不用教师指导,学生就能自己学习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从哪个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才能提高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呢?
1.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课伊始,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比如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时,提出: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是怎样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有意设疑,促使自学深入。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疑应设何处?一般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3.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进行联系比较:两者的背景、内容、领导阶段、维新方式诸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其结果却是前者胜利后者失败呢?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
4.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课堂活力。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并且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营造活跃氛围,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对历史构建起系统知识体系。在课程内容及过程中按照历史时间、空间的逻辑顺序,将不同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将时间和空间视为横、纵坐标,再结合信息技术多媒体形象直观、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等特点,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且有条有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动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听、看、脑等多种器官,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同样使学生潜在能力得以发挥。让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理论讲述,而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四、适当鼓励批评
首先,要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并使学生对知识保持长久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采用表扬策略,尤其要鼓励那些成绩不是很好、学习热情不是很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为成绩好的同学发放一些小奖品,或者对回答问题准确的同学给予热情肯定,鼓励学生探索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教师在讲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时,如果有的同学提出与教材不一致的观点,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并指导同学们讨论变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明确变法事件的历史价值,并帮助学生养成大胆提问的好习惯。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观点与主流观点不一致,就不予理睬,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挫伤,对历史知识的爱好就会受到打击。
在探索鼓励策略的同时,教师还要巧妙采用一些批评手段。这样做不是为了单纯的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克服学生散漫、马虎大意、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学习习惯,更好地实现课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批评手段不能被过于频繁地运用,否则将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态,反而达不到批评的目标。教师要在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的条件下,恰当地鼓励和批评学生,而不能采用偏激的激励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授课模式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时间的绝大部分。然而,部分历史教师只注重单方向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实际上,只要教师改变一下教学策略,将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引入课堂教学中,就能消除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倦情绪,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励策略的合理性,是决定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断探索激励学生的有效措施,积极接受新式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彦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激励策略[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07).
[2]宋爱泉.浅析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J].科教文汇,2007(36).
[3]郑瑶.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B,2011(12).
论文作者:季娟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策略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