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绘画的势与质

谈绘画的势与质

张世博[1]2012年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势与质》文中研究说明“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是中国古画论中对山水画创作的美学要求之一,本课题将古画论中“势”与“质”的观点放在当下的历史情境与文化背景下展开讨论与研究,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来发掘“势”与“质”的深刻内涵。“势”是从整体造型和气韵着眼的审美要求,在对自然山川进行的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它可以使画面获得先入为主的印象,同时也可将山水画的中心情感的表现一览无余。“质”则是画者对审美客体进行本质的、内在的规律性的表现,通过深刻的认识并依附笔墨来表现对象。“势”与“质”观念的养成,是通过对自然山川的自觉体验和深刻的认知而来的,“势”与“质”的观念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不可缺少。在“势”的营造过程当中要把握好其与空间布局、笔势、画面虚实间的关系,同时在“质”的表现过程当中要把握其与中国画中的用笔线条、水墨运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会在画面中呈现出有整体有局部,有宏观有微观,有精神有物质,耐人寻味的妙品。中国传统绘画经几千年的沉积与积累已形成了其独特艺术审美体系,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随着外来文化的走入国门,中国传统绘画需要在其发展进程当中不断融合,筛选,变异而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与革新不能脱离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的“势”与“质”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理念,是千百年来古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山水画审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西方艺术的传入,使得传统中国绘画与西方艺术产生的对撞,时代要求中国画要有新的面貌和发展方向。在文化冲撞中,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一面要求继承,一面要求创新,需要对中国传统画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表达新面貌新气象的同时把握中国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使画者自身构建一个完善的自觉意识以对准发展方向,同时需要画者对中国传统语言的表现带有充满哲学性的认识与思考,把握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笔墨语言精神,表现自然万物的生命气息与内美。在现代环境中“势”与“质”随历史情境、文化背景的变迁被赋予新的理解和时代性的内涵。通过对“势”与“质”内涵的扩展与深入进而使画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系产生思考,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艺术思潮的联系产生思考,并将这种关系的反思融入到新时代的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当中。

王海强[2]2003年在《谈绘画的势与质》文中研究说明势与质是构成画面最为根本的因素,二者体现着画面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精神与物质间的辩证关系。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详尽的论述:(1)势的概念阐释,指出势为动态的形及势的精神所在;(2)绘画中势的表现形式分为形势、情势、笔势;(3)对质的概念阐释,其包含了局部的形、物体的质感、绘画中的笔触及肌理,在中国画中表现为皴、墨、线,在西方绘画中表现为肌理与笔痕。(4)从艺术观念的差异及物质材料的差异这两点出发,对中西绘画中的势与质进行比较。(5)综合论述势与质的关系,从而揭示势决定质,质丰富了势的内涵这一论点。

白晓宁[3]2016年在《明清绘画审美范畴—“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势”是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范畴,是画家在艺术创作中主客观因素统一的结果,是画家审美情趣的体现和艺术创作追求的目标。纵观“势”论发展的历史,“势”与绘画的结合并成为画论的重要范畴并非偶然。尤其当绘画发展到明清时期,绘画求“势”的意识已广泛地渗入到艺术实践之中,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对明清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势”涉及到绘画艺术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绘画创作的始终,是明清绘画理论及实践研究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对“势”的阐释广泛地出现在明清的画论中,充分表明了画论家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势”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势”的作用和意义,不仅表现在画论家纸上谈“势”,更体现在创作中的积极取“势”。在明清画论中,“势”涉及到创作主体的思维方式、内容表现以及章法技巧等方面,也作用着整个绘画艺术美感的生成,是绘画艺术创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可见,“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成为中国画审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明清两代作为时间节点,研究这一时期“势”在具体绘画作品中的情态及其对明清时期绘画创作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厘清“势”入画论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和认识绘画之“势”的内涵;二、从审美活动的角度出发,阐释“势”的形成因素及其特性;叁、将“势”置入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创作中,展现这一时期绘画“势”论的不同内涵;四、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势”与明清绘画艺术美感的关系,阐述“势”在绘画构图中的重要性,突出强调“势”论对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徐建融[4]2008年在《“书画同源”论》文中研究指明『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美谈。但相对而言,绘画界对这个问题谈得比较多,书法界则谈得比较少。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中国画的追求,『画法全是书法』、『书法即是画法』、『画家以书法作画,自是上乘,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魔师境界,不复可救药』、『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画家,首先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等等,至少也有七八百年的时间,为中国画家们孜孜以求。但它对于书法,却只是一种骄傲,并未成为追求。从来没有人讲过

参考文献:

[1]. 中国山水画中的势与质[D]. 张世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2]. 谈绘画的势与质[D]. 王海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3]. 明清绘画审美范畴—“势”的研究[D]. 白晓宁. 四川师范大学. 2016

[4]. “书画同源”论[J]. 徐建融. 书法. 2008

标签:;  ;  ;  ;  ;  ;  ;  ;  

谈绘画的势与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