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耳其与美国、欧盟与希腊的关系_土族论文

论土耳其与美国、欧盟与希腊的关系_土族论文

土耳其与美国、欧盟、希腊关系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土耳其论文,希腊论文,刍议论文,美国论文,欧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土耳其与美国关系由冷变热,而与欧洲联盟的关系已跌到谷底,形成强烈反差,加之土耳其与希腊关系一波三折,这三对关系涉及美国的全球战略、欧盟的南下部署以及中东的战略格局。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密切关注非常必要。

一、土美关系由冷变热

随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土美关系在悄悄地变冷,相互之间龃龉增多。综观分析,影响土美关系主要是四大问题:人权问题、经援问题、伊拉克问题和伊斯兰问题。

(一)人权问题

自1984年以来,土耳其历届政府均对库尔德工人党采取坚决镇压的方针。土耳其政府认为,镇压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纯系围剿分裂主义恐怖力量的内政问题;而美国则指责土耳其政府践踏人权。彼此立场不同,自然增加了矛盾并导致了摩擦。

(二)经援问题 美国在冷战后进一步把对外援助政治化,加强了在援助中附加政治条件的倾向,美国的这种做法也一度波及土耳其。例如,1994年8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1995年度美国援外法案, 从给土耳其援助款3.63亿美元中扣除10%,并规定这10%的援助是否继续提供将视土耳其人权状况而定。此外,美国政府在1994年至少中止了4批运往土耳其的武器装备,土耳其称之为“非正式武器禁运”。

(三)伊拉克问题 土耳其在海湾战争期间及海湾战争后,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1993年10月,土耳其总理奇莱尔访美时向克林顿总统提出此事,克林顿以“不能用美国纳税人的款项支付对土耳其的补助”为由予以婉拒,从而导致土耳其对伊拉克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1994年8月28日, 土耳其总统访问约旦时和侯赛因国王共同呼吁国际社会停止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与此同时,土耳其的一个庞大贸易代表团访问伊拉克,双方签署了一项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备忘录。此外,土耳其重新开放了自海湾战争以来关闭4年之久的土耳其-伊拉克边贸口岸哈布尔,恢复了该口岸的易货贸易。土耳其政府还允许数以百计的卡车穿过边境进入伊拉克,当卡车抵达巴格达时,伊拉克政府铺上红地毯热烈欢迎,返回时,卡车满载伊拉克的廉价石油。美国对土耳其的伊拉克政策十分恼火,认为这是挖制裁的墙角,并多次提醒土耳其注意后果。

(四)伊斯兰问题 1996年1月28日,埃尔巴坎出任土耳其第54 届政府总理。这届政府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倾向,在内政上,曾提出具有伊斯兰思想的建议,主要是允许妇女在政府大楼和校园里披伊斯兰式头巾、允许朝圣者经陆路去圣城麦加朝圣、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的一些重要地区修建清真寺等;在外交上,把外交重点转移到伊斯兰国家,埃尔巴坎频频出访伊斯兰国家,提出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四方首脑会议新举措,组建“穆斯林八国集团”,加强同伊朗等国的经济合作等。埃尔巴坎组阁给土美关系罩上一层阴影。

冷战期间,土耳其作为北约的主要盟国和对抗苏联的重要前哨,曾经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植,除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后期因塞浦路斯争端使土美关系一度受挫外,两国一直维系着战略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在海湾战争期间达到了高潮。因此,土美关系逐渐冷却必然引起世界、特别是美国部分政界人士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美国国内出现了“谁丢失了土耳其?”的外交政策辨论,批评克林顿政府对土耳其的冷漠态度,指责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4年中几乎没有花时间关注土耳其, 土耳其未受到重视。1997年6月17日,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美国前国务卿理查德·伯特的文章《我们正在失去土耳其吗?》,文章呼吁西方制定新计划,同土耳其建立更牢固的关系,并建议美国近期对土耳其要主动采取4项措施:第一, 克林顿政府和国会必须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帮助土耳其,对土耳其亲西方的政治力量公开表示强有力的支持。对欧洲人施压,使土耳其尽可能接近欧洲联盟。第二,美国必须重新向土耳其输出武器,克林顿政府应立即答应土耳其购买美国武器装备的请求,同时要为能在土耳其共同生产美国武器装备的安排提供方便条件。第三,加强同土耳其联系的努力应当同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在塞浦路斯问题和爱琴海问题上的争执分开。第四,必须正确看待人权问题,土耳其已采取多项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同土耳其在军事、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将鼓励其人权状况的进一步好转。1998年1月9日,美国《华盛顿时报》发表的《是需要认真对待土耳其的时候了》一文指出,土耳其可能是今后半个世纪里北约组织的最重要盟国……。美国需要和土耳其保持一种更密切、更公开的关系,必须确保土耳其不会转向东边和南边。

关于土耳其问题辨论的结果是,美国政府根据其中东战略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对土耳其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土美关系随之也一步步走出低谷,由冷变暖,这种变化日趋明朗,其表现也日益明显。

(一)土美在关于库尔德工人党问题上的立场日渐趋同 美国从1995年开始,对土耳其政府关于库尔德工人党的立场,特别是其在伊拉克北部镇压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的军事行动上的态度发生较大变化。克林顿总统说,他“理解”土耳其的行动。白宫发言人麦柯里甚至声称,土耳其的军事行动并非入侵,因为土政府已保证它将尊重伊拉克的领土完整。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让人们相信,土耳其的军事行动在范围和时间上均是有限度的。美国不再指责土耳其政府践踏人权,土美关系改善的大门随即敞开。

(二)美国支持土耳其与以色列建立军事合作关系 在美国的撮合下,土耳其和以色列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近几年在安全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关系发展很快,这种关系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情报交流、战略对话、联合军事演习、军事技术转让、军备的维修与改良等各个方面。对于土耳其来说,它获得了改善和更新军事装备的机会,加强了在中东政治格局中的力量。尤应指出的是,1998年1月7日,美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派出一艘驱逐舰参加了土耳其和以色列举行的“自信美人鱼”首次联合军事演习,表明土美关系更加紧密。

(三)土耳其与美国联手争夺里海西岸的石油管线 位于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是里海地区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阿塞拜疆石油大量开采后,需要多条管线输油。关于石油管线的方案主要有4 种:一是从阿塞拜疆的巴库经俄罗斯的车臣至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二是从巴库经格鲁吉亚至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杰伊汉;三是从巴库至格鲁吉亚黑海沿岸的苏普萨;四是经伊朗到波斯湾。里海石油管线不仅会给有关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也是这些国家地缘政治中的重要砝码。美国政府力主铺设“巴库——杰伊汉”管线,为此,克林顿总统直接打电话给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帮助土耳其争夺里海石油运输线。

(四)美国支持土耳其圆欧盟梦 在土耳其与欧盟实现关税一体化的时候,积极支持它的是美国。美国驻安卡拉大使公开在外交使团内奔走,为土耳其的有关立场辨护,使土耳其最终如愿以偿。1997年底,当土耳其失去入盟谈判机会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于12月15日飞抵布鲁塞尔会见北约各国外长,她毫不掩饰华盛顿对一些美国人士所说的土耳其在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上遭到“无端嘲讽”的愤慨,表现了对土耳其的同情和关心。对土耳其来说,加入欧盟是其长期的、主要的外交目标,能得到美国相助,这必会大大推进双方关系的改善。

土美关系由冷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双方利益的结合。对土耳其来说,美国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土耳其近年来面临十分严重的困难,它需要抵挡周围3个最易发生冲突的地区——巴尔干、 高加索和中东——不稳定局势的蔓延,与希腊关系日益恶化使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形象受损,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已跌入谷底;在国内,经济发展遇到诸多麻烦,深受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的困扰,再加上又遇到伊斯兰势力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再升级的库尔德问题等。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超级大国美国的协助,而土耳其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仍然举足轻重。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是“两洋一区”,在大西洋一欧洲地区推行北约东扩;在太平洋—亚太地区重建美日安全保证体系;在中东地区巩固以其为主导的中东新秩序。(注:参见《1997~1998年中东非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83页。)美国在中东有重大战略利益, 主要是石油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土耳其对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和保障既得的中东利益是十分重要的。在北约内,土耳其军队规模仅次于美国军队,土耳其的军事基地对于控制伊拉克北部禁飞地区以及确保对伊拉克的遏制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土耳其处于美国所关注的欧亚大陆所有安全问题——如恐怖主义活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扩散、激进的伊斯兰运动的蔓延等——的中心。另外,土耳其是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中流砥柱,它代表着现代主义,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主,同时,又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于美国在中东和中亚推行所谓自由民主制度是一个难得的样板和范例。再者,土耳其对于美国争夺里海石油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里海海域石油藏量估计为40亿至50亿吨,在21世纪的能源战略中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染指里海石油资源,必然要同土耳其建立更牢固的关系,必然需要保持在土耳其发挥独特和广泛的作用,美国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地处战略要冲的土耳其。

二、土耳其难圆欧盟梦

早在1963年,土耳其就与当时只有6 个成员国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的前身)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该协定不仅允许土耳其公民从1986年开始可以在共同体内自由迁徙,而且还答应它加入共同体。1973年,又签订了至1995年逐步取消关税的附加议定书。可是,欧共体后来悄悄地取消了公民“自由迁徙”协议,以致土耳其公民现在进入欧盟国家仍须有签证。1987年4月,土耳其申请成为欧共体正式成员国,但1989 年12月欧共体决定无限期地拒绝考虑其申请。特别使土耳其不满的是,后来提出申请的瑞典、芬兰和奥地利于1995年初先于它成为欧盟正式成员。更令土耳其愤恨不平的是1997年12月12~13日的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的如下决定:10个要求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和塞浦路斯一起从1998年3月30日起加入欧盟谈判。1998年3月31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开始与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和塞浦路斯6 国分别举行有关入盟谈判的政府间会议。当天下午,欧盟委员会完成了参与入盟谈判代表的任命工作,这标志着欧盟历史上第5次, 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组织正式启动了。土耳其对此反应强烈,耶尔马兹总理声称,如果欧盟不于1998年6月以前改变态度,土耳其将撤销其申请。 (注:参见《土耳其与欧盟不和》,载《中东》1998年4月号,第17页。)与此同时, 土耳其与北塞浦路斯的关系进一步发展,1998年4月23日, 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与塞浦路斯土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发表联合声明说,北塞浦路斯将加快与土耳其一体化进程,塞浦路斯土族将继续以一个“独立和拥有主权的国家”而存在。

妨碍土耳其加入欧盟的原因既有表层的,也有深层的。就表层原因来说,主要有四大障碍:

(一)民主制度欠完善 欧盟认为,土耳其民主结构不完善。1980年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欧盟为此冻结了对其经济援助。关于1982年宪法,欧盟也颇多微词,特别不满该宪法对青年和妇女参政所设置的重重障碍,如大学生不许参加政党、选民年龄规定为20岁、各党不得成立妇女和青年组织等。此外,1994年土耳其宪法法院取缔支持库尔德人的民主党,该党13名议员中除被投入监狱者外,已全部逃往国外,同时还取消6名库尔德族议员的议会豁免权。 欧盟还指责土耳其公民在土耳其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表意见的不民主状况,并多次要求土耳其政府扩大自由表达意见的程度,释放在押的库尔德血统的议员等。对此,土耳其政府虽然一再进行辩解,但也在实际行动上有所改进。 例如,1995年7月23日,土以投票方式修改宪法,共有23项修正案的宪法改革方案被批准成为法律。总理奇莱尔在投票表决后说,土耳其在文官政府领导下进行广泛的宪法改革,这是百年来的头一次。修改后的宪法规定,大学师生能够加入政党;一旦当选为议员,可以自由改变自己的党派;议员的人数从450人增加到550人,选民年龄从20岁降至18岁等。

(二)库尔德政策和镇压库尔德斯坦工人党 土耳其境内约有1000万库尔德人,但土耳其历届政府不承认其境内存在库尔德民族。1982年宪法第66条宣布“凡是通过公民资格的纽带隶属于土耳其国家的人都是土耳其人”(注:《世界宪法大全》(上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第431页。),第42条规定:“在教育和训练机构中, 不得把土耳其语之外的任何一种语言作为母语传授给土耳其公民。”(注:《世界宪法大全》(上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第433页。 )库尔德族议员若在议会用库尔德语宣誓,即使他声明这样做是为了库尔德人和土耳其人的友谊,仍被斥责为分裂主义的活动。对活动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库尔德斯坦工人党,土耳其历届政府均视其为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组织,并实施以军事镇压为主的政策,连年出动大部队围剿库工党游击队,并多次进入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境内进行越境追击。土耳其政府1987年7月在东南部地区实施紧急状态法, 严厉打击库工党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数以千计的库尔德人以“盗匪”、“通匪”罪被关进监狱。自库工党1984年开展武装斗争以来,已有2.2 万名库尔德武装分子丧生,数千名平民和军、警人员伤亡。欧盟多次指责土耳其政府的库尔德政策违反民主和人权原则,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认库尔德民族,并赋予其广泛的自治权利。欧盟还强烈要求土耳其政府以民主和政治的方式和平解决库工党问题,并将解决此问题与其加入欧盟挂钩,在达到西方人权标准之前不接纳其入盟。土耳其政府则针锋相对,坚决反对欧盟利用库尔德问题对其施压,强调在土耳其并不存在库尔德民族问题,库工党是恐怖组织,必须坚决镇压。其实,土耳其历届政府在库尔德问题上也并非一贯坚持强硬立场,1991年初,土耳其议会决定取消30年代制定的、1982年宪法肯定的禁止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使用其母语的决议案,允许库尔德人印刷出版本民族语言的报纸和书籍。1991年11月,正确道路党和社民党在组成联合政府的议定书中指出,土耳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具有平等权利。但是,这些议案并未落实。此外,库工党总书记阿卜杜拉·厄恰兰也宣布,他的党不再谋求土耳其库尔德人居住区的完全独立,只要求得到“自由发表政治言论”的权利;库工党还多次主动提出与政府停火,并曾多次单方面主动停火,但均遭土耳其政府拒绝。1998年元旦前后,约有1200名主要来自土耳其和伊拉克的库尔德难民抵达意大利海岸,欧盟为此对土耳其政府十分不满,认为库尔德人在土耳其已无法生存。

(三)经济因素 耶尔马兹总理1997年10月对法国《解放报》记者皮埃尔·阿斯基谈话时说,土耳其在经济方面尚达不到欧盟的标准,土耳其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美元,远远低于欧盟其他成员国;土耳其的通货膨胀率高达85%,而欧盟的平均水平只有2%; 土耳其还必须实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各项标准,这一切至少需要5~10年时间。 但他又认为,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土耳其成为一个能与其他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平起平坐的国家,土耳其必须能够参加1998年的入盟谈判。近几年,土耳其政局动荡已影响其经济发展。由于政局不稳定,外国投资者裹足不前。虽然经济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但增幅已有所减少。土耳其失业率高,人口增长较快,现已达6200万人。1998年初,当1200名库尔德难民抵达意大利海岸时,9 个欧盟国家正在努力执行免护照放行的《申根协定》,那意味着意大利一旦允许这些难民避难,他们将能很容易地前往德国、法国或荷兰等国,这些国家对本来已经很多的库尔德难民继续扩大的前景感到恐惧。库尔德难民问题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它也与土耳其东南部地区的贫穷落后密切相关。除库尔德难民外,土耳其的移民问题也对欧盟国家特别是德国形成压力。从1998年4月起, 《申根协定》9国边界全面开放, 难民问题和移民问题对有关国家经济冲击的严重性更加突出。因此,土耳其加入欧盟困难重重,其中有关的经济因素不能低估。

(四)塞浦路斯问题与希腊因素 所谓塞浦路斯问题是指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的矛盾以及与此有关的国际纠纷。土耳其和希腊两国在此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势必增加土耳其加入欧盟的难度。因为早在1981年,希腊就已成为欧共体成员。在欧盟内,希腊握有否决权。据土耳其媒体1998年5月报道,在一份由土耳其总理府办公室发表的声明中, 耶尔马兹总理谴责希腊采取“一系列有计划的步骤”阻挠土耳其的发展及其与西方世界特别是欧盟的融合,并呼吁希腊放弃对土耳其的“敌对立场”,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创造有利条件。

土耳其难以加入欧盟的深层原因,则是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冲突。土耳其渴望成为欧洲成员,而它的历史、地理和宗教却决定了它是一个东方国家。欧洲联盟的现成员国都是基督教国家,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往往视土耳其是一个不稳定的、落后的东方国家。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会继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文化冲突与国家利益相比则总是第二位的,因此,当欧盟需要土耳其在一个动荡地区起到地区大国作用的时候,就会淡化文化冲突,愿意发展同土耳其的关系。关于文化冲突问题,德米雷尔总统早已敏锐地意识到,他说:“我们不相信欧洲联盟会是一个基督教的俱乐部……我们不相信,就因为99%的土耳其人是穆斯林,我们的欧洲朋友就会歧视土耳其。如果欧洲这样做,那就是在鼓励原教旨主义。土耳其正在证明一个穆斯林国家也可以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一个世俗国家,一个市场国家。”

尽管土耳其不止一次地表示要撤销其加入欧盟的申请,但实际上只是说说而已。土耳其虽然在地理上处于欧亚交接处,其大部国土在亚洲,但它始终坚持“欧洲定位观”,无时不把自己当成“文明欧洲的一员”,一心一意要“脱亚入欧”,加入欧盟已是其基本国策、主要目标和长期愿望。更重要的是,土耳其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同欧盟的联系十分密切,如果土耳其断绝与欧洲的联系,那意味着要冒国内经济彻底崩溃的风险。土耳其进出口的一半都与欧盟有关,土耳其成年人中的10%受雇于外国公司。土耳其当前面临的对付繁荣党问题、库尔德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和严重的失业问题都有求于欧盟的鼎力相助。同样,欧盟也不愿失掉土耳其,欧盟实现“南下战略”、抑制伊朗和俄罗斯扩大势力范围、阻止伊斯兰主义势力扩展、抵挡核武器核技术在这一地区扩散以及争夺里海石油等,都离不开土耳其的密切合作。总之,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系将以波浪式向前发展,和则两利,不和则两害。但由于矛盾太多、积怨较深,双方完全和睦相处也不大可能,争吵和摩擦在所难免。土耳其加入欧盟的问题,短时期内不可能解决,土耳其难圆欧盟梦。

三、土希关系一波三折

当前,土耳其与希腊关系日趋恶化,虽不致于彼此大动干戈,但短时间内和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土希不和已断续续几十年了,主要是由以下问题引起的:

(一)塞浦路斯问题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于1923年10月29日,其外交政策总原则是凯末尔提出的“国内和平、世界和平”。首任总理伊斯迈特在建国第二天(10月30日)宣读第一届共和国政府政纲的对外政策中指出,土耳其主要注意保卫共和国的领土完整,继续发展同邻国的关系,竭力同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1930年12月30日,土耳其与希腊签订一项友好条约,以解决边界及居民交换问题。双方议定:在东部地中海,两国海军保持均势;双方一致肯定了现状。1934年2月9日,土耳其、希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签订《巴尔干协商公约》,公约规定:互相保证维持现有疆界,任何一国受到进攻时,其他协约国应予援助。1936年7月20日,苏、英、法、土、保、希、罗、南、日、奥等10 国在瑞士蒙特勒签订《关于(黑海)海峡制度的公约》(简称《蒙特勒公约》),承认了土耳其在海峡的无限制、无条件的主权,土耳其开始在海峡设访并在爱琴海东部驻屯军队。1959年2月11日, 土耳其和希腊在瑞士签订《苏黎世协议》。同年2月19日,英、希、土3国政府代表和塞浦路斯希、土两族代表签订了以《苏黎世协议》为基础的《伦敦协定》,确定英移交塞浦路斯主权后英国基地的主权和希、土在塞浦路斯驻军以及塞独立后议会和政府组成等事宜。1960年8月16日, 根据签订的《关于建立塞浦路斯共和国条约》、《英、希、土、塞保证条约》和《希、土、塞同盟条约》,塞浦路斯宣告独立,马卡里奥斯(希族)任总统、库楚克(土族)任副总统。

1963年12月21日,由于马卡里奥斯提出修改宪法,塞浦路斯希、土两族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这次冲突持续到1964年8月,死亡数百人。 在冲突期间,土、希两国都向塞浦路斯增派驻军,希腊驻军由950 人增至4000多人,土耳其驻军由650人增至1000多人;土、 希两国分别支持塞浦路斯的土族、希族。此后,塞浦路斯土族抵制议会,也不参加政府工作,希族即完全取而代之,土族也相应成立自己的“行政当局”,这就开始形成希、土族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67年,希腊军政权向土耳其建议:塞浦路斯与希腊合并,希腊在色雷斯地区向土耳其作出让步。土耳其断然拒绝。同年11月5日, 希腊驻塞军队司令兼塞希族国民警卫队司令格里瓦斯在希腊军政权的唆使下,出动大批军队占领了希、土两族杂居的圣锡奥多罗村和土族聚居的科菲努村,又一次挑起了规模较大的希、土两族流血冲突。同年11月17日,土耳其议会授权政府派军队进入塞浦路斯。18日,希腊政府命令武装部队全面进入戒备状态。27日,土族代表库楚克致电安卡拉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干预。土耳其和希腊再次为塞岛问题剑拔弩张。1968年6月3日,塞岛希、土两族在贝鲁特举行了自1963年武装冲突以来的第一次谈判。1974年7月15日, 塞岛希族军人发动政变,企图与希腊合并,总统马卡里奥斯被迫流亡伦敦。同年7 月19日,土耳其以保证国身份及履行条约义务为由,派军队进入塞岛,占据约占全塞36%的塞北部领土,使原居北部的约20万希族人被迫南迁,在南部居住的土族人有一部分北移。从此,塞浦路斯两族杂居的状况基本上改变为分域分治的局面。1975年2月13日, 塞岛土族为了迫使希腊和塞岛希族让步,在塞浦路斯北部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土族邦”。至此,塞浦路斯两族联合政体完全瓦解。

1980年9月12日,土耳其军队发动政变,推翻文官政府, 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总参谋长埃夫伦任主席。军政权上台后对希腊采取和解态度,同意希腊返回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83年11月15日,塞浦路斯土族区“议会”通过了土族区独立的决定,并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对此,土耳其和希腊的反应针锋相对。土耳其外长蒂尔克曼在当天就正式宣布土耳其正式承认这个共和国,希腊领导人则指责土耳其鼓励塞浦路斯土族的分裂行动,要求土耳其政府撤销其承认, 并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土耳其进行“经济制裁”。 1984年4月17日,土耳其和“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互派大使, 希腊政府宣称,它将不接受土耳其这种“突然行动”。1993年11月15~18日,塞浦路斯总统克莱里季斯对希腊进行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 双方达成协议:抛弃将近20年来的两国遵循的“塞政府决定、希政府支持”的方针,改为重要决策由两国共同决定,将塞浦路斯纳入希腊防务范围之内。土耳其外长18日在安卡拉说,希腊将塞岛纳入其防务范围对和平解决塞岛问题带来“消极影响”,说明希腊“继续否认塞土族的存在,把塞浦路斯视作希腊的一个岛屿”。1995年12月28日,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会见塞浦路斯土族领导人登克塔什时许诺,土耳其在与欧洲联盟建立关税同盟后仍将继续支持塞浦路斯土耳其族;双方在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宣言》,《宣言》说:在塞浦路斯土族和希族双方达成的共同立场的框架下,由一个联合代表团参加,才能讨论塞浦路斯加入欧盟的条件;政治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后,塞浦路斯要同时与土耳其一起加入欧盟;土耳其仍将始终如一地确保“北塞浦路斯共和国”的安全,仍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抵抗希腊继续增加军事力量的企图。希腊则对《联合宣言》严厉谴责。1996年8月中旬,塞浦路斯发生希族示威者冲击绿线缓冲区、两名希族人在冲突中先后被土方杀害的严重事件。土耳其总理埃尔巴坎、副总理奇莱尔和希腊总理西米蒂斯先后飞往塞岛,分别对希土两族支持和声援。10月间,希腊与塞希族、土耳其与塞土族分别举行了规模较大的联合军事演习,土、希两国均派出战机飞临塞岛上空,进行投弹和轰炸等实战演习。12月初,希腊国防部长措哈佐普洛斯对塞浦路斯进行了4天访问,就加快实现希、塞军事一体化制订了计划。1997年1月4日, 塞浦路斯与俄罗斯达成一项俄向塞出售价值2.5亿美元的S-300 地对空导弹的合同,引发塞岛“导弹风波”,土、希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土耳其甚至扬言不惜对塞动武。7月以后, 为塞浦路斯加入欧盟谈判问题,土、希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土耳其声称,如果欧盟不放弃同希族方面的入盟谈判,它将同北塞在经济和财政方面实行全面合并,在安全、防务和外交领域实行部分合并。7月20日,土耳其一位副总理访问北塞, 同土族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正式提出土与北塞合并的步骤。8月6日,土耳其外长出访北塞并同土族就合并问题签署了一项具体协议。1998年3月30日,土外长杰姆在访问北塞时说, 任何来自爱琴海和地中海对你们(塞土族人)的挑衅和侵略都将是针对我们的,希腊在塞浦路斯的军事集结和部署俄罗斯的S-300导弹的计划对土耳其构成威胁。4月23 日,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和塞浦路斯土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在安卡拉举行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指责欧盟不顾土耳其与塞土族的反对,坚持邀请塞浦路斯政府参加入盟谈判,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促使土耳其和北塞加快一体化进程。

(二)爱琴海问题 爱琴海问题也是土、希两国长期交恶的重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流逝,此问题日益严重。爱琴海问题,说到底,是领土问题、领空问题、经济问题,对这样一个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解决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早在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前夕,即1923年7 月24日,在瑞士洛桑签订的《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简称《洛桑和约》)规定,爱琴海上近3000个岛屿几乎全部划归希腊。土耳其对此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土耳其建立共和国以后,曾在一段时间内与希腊保持和平共处、睦邻友好的关系。1980年9月12日, 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总参谋长埃夫伦主席公开表示,“希望爱琴海成为友谊之海,而不要成为不和之源”,但又声明在以下6个方面土耳其不会让步:1.不接受希腊将其在爱琴海领海扩大到12海里;2.希腊在爱琴海的领空不得超过6英里(希要求10英里);3.希腊不得在爱琴海岛屿上建立武装;4.北约组织对爱琴海的控制权不得交给希腊;5.不得虐待在希腊的土耳其族人;6.不接受希腊要求美国、北约给予安全保证。上述6点, 其中4点涉及爱琴海有关问题,足见土耳其对其何等重视。1987年3月,土耳其和希腊就爱琴海大陆架石油开采权问题发生争执,几乎爆发一场战争。1994年11月16日,《国际海洋法》开始生效,希腊政府发言人声明,扩大领海范围为12海里是希腊的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希腊将在它认为“合适”的时候这样做。土耳其政府则宣称,爱琴海的情况有其特殊性,如果希腊扩大其在爱琴海的领海范围,将被认为是对土耳其采取的一种“战争行动”。与此同时,土、希两国海军舰艇分别驶往爱琴海北部及南部海域,进行为期一周的海空军事演习,两国空军战机也在狭窄的爱琴海上空频频“擦肩而过”。1996年1月底,爱琴海风波又起, 土希之间因东爱琴海伊米亚岛主权问题紧张关系升级,在经历了4 天的“换旗事件”和向该海域互派军舰、两国军队对峙后,土耳其军队在伊米亚岛的一个岛礁登陆,冲突一触即发,后由于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的亲自斡旋,才避免了一场严重的军事冲突。希腊政府宣称,这是几十年来土耳其第一次具体地以武力向希腊提出领土要求,而土耳其总理则扬言,爱琴海上有1000个岛屿属于土耳其。1996年4月, 土耳其首次提出“灰色区域”理论,将爱琴海上靠近土耳其的一批岛屿列入“主权不明确”的“灰色区域”。此后,土耳其又提出“共享”爱琴海的要求,希腊则拒不接受。双方“舌战”不断,指责之声不绝于耳,并竞相在爱琴海举行军事演习,双方关系十分紧张。1998年1月7日,土耳其外交部发言人乌特坎再次声明,土耳其绝不能承认希腊宣布的10英里领空权,只承认希腊6英里的领空权;而希腊国防部于1月6 日指责土耳其空军出动F-16战斗机侵犯希腊领空,并称这是该月土耳其第2次入侵希腊领空。总之,土、希两国关于爱琴海的争吵主要是4 个问题:爱琴海的大陆架、领海范围、领空范围以及近海岛屿归属问题。

由于土、希两国在塞浦路斯、爱琴海等问题上分歧严重,难以调和,两国关系红灯频亮,危机不断。但两国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也存在努力改善与缓解紧张关系的一面。就土耳其而言,改善同希腊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其早圆欧盟梦,得到其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必要资金,也有利于其避免同时多面受攻,将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库工党和伊斯兰主义运动以及来自叙利亚、伊朗的威胁,同时有利于土耳其在巴尔干地区扩大影响。对希腊来说,希、土关系涉及到希腊的稳定和繁荣、希腊在欧盟的贫富排行榜上属末尾,它迫切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经济,不被甩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快车。此外,土希关系早已越出它们两国的范围,已直接关系到巴尔干以及欧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关系到北约南翼的安全,美国和欧盟绝不会放任其恶化下去。因此,未来的土希关系会更加微妙,变化多端,改善与恶化交替,缓和与较量并存,继续一波三折。

标签:;  ;  ;  ;  ;  ;  ;  ;  ;  ;  

论土耳其与美国、欧盟与希腊的关系_土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