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证监会由海外机构评估基金公司_基金论文

游说证监会由海外机构评估基金公司_基金论文

游说证监会 境外机构图谋基金公司评级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谋论文,证监会论文,境外论文,机构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将去中国证监会,与管理层商讨有关对中国基金管理公司评级的事情。”富通集团全球市场总监范德斯汀先生告诉记者。

作为富通集团全球市场总监,范德斯汀此行中国的任务重大。一方面是为其参股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打气,2月5日,海富通要发行其开业以来的第二只开放式基金——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

另一方面,正如同行的富通基金行政总裁王翰锴(Richard Wohanka)和富通集团全球投资总监杜威德(boulevardroi albert)极力表达的,“在同全球投资者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中国主题’更加明显。”范德斯汀此行想要对中国的基金公司评级有所作为。

富通牵线

按照独立性的原则,富通集团作为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它是不能参与对中国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评级的。“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和评价中心杜书明博士道出了市场人士的共同疑惑。

据记者了解,富通集团的本意不是作为基金公司评级市场的评价方,而是作为一个推动方建议中国证监会去关注此问题的。或许,就像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内部人士所描述的“我们只是想推动管理层更加关注此事”。

没有利益,就不会有驱动力,如果仅将富通集团的行动看作推动中国基金市场规范发展的友善行为的话,那就小觑了富通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步骤和战术计划。

自2003年初首批合资基金公司湘财合丰、招商基金面世以来,“外来的和尚能念好经吗?”一直是中国基金市场悬而未决的疑问,这样的疑问也给外资参股的合资基金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经过了一年多运作,虽然在规范运作方面,合资基金公司以其规范的操作让基金业无可厚非,但在业绩方面,以博时、易方达、华夏、嘉实为首的基金公司在2003年取得优秀的业绩让更多人士确信:基于本土化的经验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土鳖”基金管理公司和“半海龟”基金管理公司更适合中国市场。

而且,更多国内投资者表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管理者多少显得不合群,“他们从不与国内同行进行交流,表现得有些点刚愎自用。”

对此,富通集团专家们的看法是:“海富通所有管理架构和投资模式完全引用了富通集团的东西,在国外成熟的、传统的市场上,各家基金管理相互之间也是不交流的。”

就像富通集团极力想展示给外界的:海富通的所有管理人员正在致力于使用富通集团一整套成熟理念和方法,将海富通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公开招聘形成的人事架构和投研一体的投资平台,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正是运用富通集团管理资金的经验,海富通精选投资基金自2003年8月份成立以来,截至2004年1月12日已经取得了16.89%的收益率,但这不是海富通所宣扬的主要标的。“海富通精选前十大重仓股市值合计低于基金总市值的30%,即我们在执行严格风险控制下取得如此业绩的。“海富通精选经理陈洪表达了海富通对风险控制的关注。

或许,这既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证明自己的方式,也是范德斯汀极力推动中国基金管理公司评级的底气所在。

惠誉参与

“推动基金公司评级的发展肯定是件好事情,因为这样将更加有利于中国基金市场的规范。”说这话的是惠誉评级公司中国代表处的负责人邬润扬博士。

“其实,对国内基金公司来说也算是好事,如果优秀的基金公司能够获得一个不错的评级,对其发行新基金和开展新业务都有很大的帮助。”国联安基金公司一位人士表示。

虽然邬润扬不愿过多地透露更多关于惠誉参与中国基金管理公司评级的事情,但他还是告诉记者,早在一年之前,惠誉就已经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基金管理公司评级的事情。

“我们也与证监会高层和基金部的一些人士进行了交流,现在主要就看管理层的意见。因为没有管理层的推动,目前要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评级是不大可能的。”邬表达他的观点。

邬的观点基于一年之前参与对中国基金管理公司评级的经验。他清楚地知道:在对中国基金公司评级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多数基金管理公司不愿公开自己公司的内部资料。

“就像国际上对银行评级一样,基金管理公司评级中主动性因素要占据一半以上。”中信基金的刘慧告诉记者。

按照标准普尔对基金管理公司评级的设计,在基金公司评级中,定量审核占据30%的比例,这包括在三年时间内,基金管理公司是否提供了稳定的、超过平均风险收益的回报。而其余70%则是定性分析,主要来自于对基金管理公司公开采访中获得的信息,包括对基金公司的背景分析和面对面的访谈。

背景分析就是在进行访谈之前,收集所有可用的关于基金的信息,包括现在的组合价值,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前面两年每年和中期的审计报告、基金表现的衡量基准、基金管理层的经历和现在股东基础等。

之后,面对面的访谈将由两个有经验的、专业的分析师来进行,其评定的内容有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文化、投资过程、激励机制、组织结构;基金公司制定投资程序、风险控制;基金公司投资组合经理的团队风格、团队能力以及投资经验等。

“目前在中国,靠基金管理公司主动提供这些资料存在着困难,”邬润扬表示,“关键是它们缺乏需要评级的动力。”

市场多大

根据邬润扬介绍,在国外,基金管理公司评级的动力是大投资者推动。“国外都是类似于共同基金的大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这些大资金一般会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评级。”

而国内目前的现状是,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多数通过直接发行基金单位募集资金,专业委托资金做得很少。不过,专家预期,按照市场化趋势,这种状况将会随着社会保障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企业补充资金入市逐步得到改观。

2002年,社保理事会在为其管理的社保基金寻找委托理财人时,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评级办法使其工作十分被动,虽然社保理事会在2002年11月公布六家委托理财人,但评价问题至今还遭到市场的不断质疑,这种情况将会随着第三方评级机构的参与变得相对简单。

“但这个市场也不是很大,”邬润扬告诉记者,同时也表明惠誉正在关注中国市场,“惠誉已经对全球3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评级,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的确,虽然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超过50多家(加上没有开业的),但是这对中国虎视眈眈的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来说,这块蛋糕还是太小了。

“即使国外,也不是每家基金公司都参与评级的。”中信基金的刘慧表示。首先基金公司要去申请,但国内现实是,目前各家基金公司尚且不愿公布公司年报,让其主动寻找评级公司更是不可能。

而且,刘慧还告诉记者,即使是申请,也不是每个申请的公司都可以被评级,评级机构要对申请者初步评价,如果达不到要求,评级机构将会拒绝给予评级。

所以,掰着指头数数,目前基金市场上有评级资格的公司也就十多家,“所以只有希望管理层去推动。”邬告诉记者,“从市场发展角度看,基金市场有了专业的监督机构,将更加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标签:;  ;  ;  

游说证监会由海外机构评估基金公司_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