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论文_卞元香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论文_卞元香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互动式教学可以达到这个要求。自主互动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富有成效,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互动型教学的特征及互动型教学情境的构建等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互动型教学模式;特征;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教授知识,而是通过师生互动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进取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就成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师生互动能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潜力发展;师生互动可以起到以导促学,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心理的作用。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心理学又指出“人的心理具有自觉性与能动性,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与能动就越强,心理状态越佳,学习越自觉,越主动,效率就越高”。所以,只要教师将学生求知心理激发出来,内存的自觉性、自动性就会被挖掘出来。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个中心来构建互动型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和主动的发展。

一、互动型地理课堂教学的特征

1.课堂互动的结构化。互动的结构化就是体现为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和方式,建构结构性的对话,从而实现有效建构意义的目的。通常教师围绕某一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态度和方式,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其中,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之间意义联系的纽带,而维系这一纽带持续深入的就是“设问”“提问”“研讨协商”“总结评价”“点拔深化迁移”等策略,这些策略就是互动结构化的关键。教学互动中,师生、生生相互影响、激励、了解、鼓舞,才能使教学相长成为可能。可以说,正是这种结构化的互动,形成了一种意义建构“场”,使师生能始终处于对话的意义关系的联结状态与过程中,从而使得情感和情绪能被自发地充分体验、表达和分享;经验和认识能最大值地接近充分理解和容纳;师生双方能最大化地、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2.课堂互动的相互依存性。互动式教学体现为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的各要素组合就成为一个系统。系统内诸要素之间是整体关联、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也就是说互动式教学系统具有很强的生态性。互动的相互依存性主要是指教学系统的生态关系方面。(1)角色互动的相互依存性。互动式教学中,师生、生生及其与文本之间的角色处于不断的转移和转化。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和主观的职能分化,以小组的形式调动全体成员参与,并赋予小组不同的职责和任务。此时,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习策略指导者,学生的主体活动依存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又悄悄地成为倾听者、思考者、学习者,教师的主体活动尤其是教学反思和诊断依存于学生主体作用的能动性。生生间,“领导者”“发言者”等角色也在不断的轮流互换。同时,人与文本之间,文本不断由“客体”的角色转变为互动作用的媒介,以“桥梁”“杠杆”的角色启发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意义理解。这些角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是不断转换、关联和依存的。这不仅保证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主动参与活动,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联系与激活每个人的背景知识经验,使每个学生乃至其内隐的知识经验都有一个自由表达和生长的空间,而不是被遗忘和压抑。(2)知识经验互动的相互依存性。“学生不是空着头脑走进教室的”。师生在生活中已形成了自己的背景知识经验,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就是不断地从自己的背景知识经验出发建构自己的逻辑假设和意义的。他们建构的新认识与背景知识经验密切联系、相互依存。这是一个不断累积——建构的知识螺旋运动过程,知识的每次重新组合、调整都是知识深化、超越的质变过程。这一特性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同时,要运用不同的策略使新旧知识密切关联,提高它们的相互依存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生生间及其各小组间的知识也是相互依存的。它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知识、信息,但都不可能拥有某个主题全部的、完整的知识信息。只有他们彼此不同的知识信息整合,才可能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个体间及其与主题间的知识的依存性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独特价值。另外,互动式教学在目标、任务、方法策略等方面都具有互动的相互依存性。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依存性,才使得互动式教学体系保持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生态发展。

3.课堂互动的时空及学习方式的开放性。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固定不变的教学结构,让学生根据内容的需要,自主组合各自需要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利于学生的交流、研讨,同时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并在时间上将课下“自我累积充实的自主学习”与课堂的“师生、生生对话建构学习”相联结,两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实现学习时空的系统化、生态化建设。在互动式教学中,学习方法不是固定的,而应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

二、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

1.构建师生情感共鸣的和谐性教学情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及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是新课程的主导理念。人本主义教育认为,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教学心理效应的总体反映,是课堂内部个人人格的组合,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的一种潜在反映。课堂心理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软环境,其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构建师生情感共鸣的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2.构建学生自主参与的体验性教学情境。教育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主动的亲历和体验思维和探究过程,其思维和探究就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所以在同样的时间和相同的学习资源的条件下,如果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过程,有了爬越问题“阶梯”和遭遇解疑析难的充分体验,那么学生也就容易理解地理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

3.构建课堂学习活动的辅助性教学情境。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因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地理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思维、抽象思维要求高,多媒体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等信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能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多媒体的实际应用确实给地理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种倾向值得注意:(1)过分夸大多媒体的功能。在新课程的实施中,由于一些教师过于看中多媒体的作用,过分夸大多媒体的功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由传统的“人灌”变成“机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2)过分轻视多媒体的功能。一些教师,尤其是一些经验型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成绩一贯都好,完全没有应用多媒体的必要,而且认为运用多媒体,课前准备的时间长,费时费力,并不见得有很好的效果。(3)过分排斥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一些比较直观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可以解决,但用多媒体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来构建课堂学习和教学活动的辅助性教学情境,并尽可能地优化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4.构建学生质疑析疑的问题性教学情境。地理教学要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创造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积极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这是地理课堂的重要目标。在许多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也在努力地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不断地提出一些地理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但不可否认的是,常常是教师设问多而学生的质疑少,虽然课堂上是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往往是教师主动的动而学生被动的动,即使个别学生发言,甚至感觉很积极踊跃,但质疑、创新的成分少,因而不可避免的是,地理课堂常常出现学生不思维或思维很浅薄的状况,这种地理课堂教学,学习的主动权还是在教师的把握之中。新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地理教师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者还没领悟到新理念的实质,因而在教学中不能把新理念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往往对问题的探究和能力的培养仅是浅尝辄止。为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紧围绕地理问题的解决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问题的质疑、问题的讨论、问题的探究中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210000)

论文作者:卞元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论文_卞元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