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之初探论文_邵斌

小班化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之初探论文_邵斌

浙江省嵊泗县海星中学 邵斌

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学生都存在着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各方面的个性差异,分层递进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小班化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授课,训练,辅导,评价,使教学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一、“分层递进教学”一般有五个操作要点:

1、学生分层

将一个团体的学生分成若干层次,为了让教学对于全班不同的学生更加贴切、有针对性,从而使教学更有效。因此分层必须符合实际,必须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前提。以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或者以健康情况,家庭教养方式和文化氛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等将学生氛围A、B、C即低、中、高三层。

2、目标分层

制定教学目标,为了根据大纲的总体要求和以此为教学活动定向,引导教学过程展开,同时为衡量教学成效提供标尺。在一般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统一的,在分层递进教学中要求根据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提出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更能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作为评价标尺的功能。

3、分层施教

如何全班同学课堂上有效、充分地学习,各得其所;在课后,课堂教学的延伸段内,继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别指导。为此,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全班教学,解决反映不同层次个性的问题是采用分组教学。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教师可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适当点拨。对于学困生,教师多对他们进行辅导并创设机会给他们予以帮助。

4、分层评价

反馈是提高教学的有效保证。对于预防和克服学业不良来说,及时的反馈尤为重要。分层递进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评价以分层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它可以用不同层次的目标相对应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较好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鼓励。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衡量学生,结果造成一部分学生因无法达到目标而丧失信心,一部分学生因较易达标而丧失兴趣,新的评价制度必然要多方位考虑各种层次的学生。

5、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分层评价仅仅是了解了学生达到各自目标的情况,还没有直接解决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分层评价基础上采取进一步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行动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工作:(1)、对未达标的学生采取补救措施。对于一些有较多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试题,通常要在课堂上由教师采取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讲解。课内外组织小组互帮互学是矫正的一种很好的形式。(2)、鼓励顺利达标的学习困难学生向高一层目标努力。对于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有可能在几个单元学习中都比较顺利地达标,这就要鼓励他们以后要按高一层次目标冲刺。(3)、调整教学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所任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馈,对教学上的得失及时加以补整。

二、分层教学的几种形式

分层递进教学最早在二十多年前的上海率先提出来的,这几年上海市虹口区的分层递进教学突飞猛进,在上海市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形式来说,分层递进教学主要的模式有:

1、班内目标分层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好中差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班际走班分层

根据学科的摸底,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将年级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原有的行政班级没有变,只是从形式上让学生按照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级去上课。这种形式不仅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优等生”拓展思维的需求。

3、能力监测分层

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情况和后续进行再调整,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配合此模式的分层练习册,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学业成效给予相应的肯定。这一评价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课即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测。

4、个性学习分层

这种分层教学是基于网络的个性化,主要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网络中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分层递进要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对于分层递进工作有几点要注意的地方,做好充分的评估,才能认真寻找对策,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1、要注意分层的依据

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是因材施教,但是确定这个材的依据,我们只能通过检测摸底来进行确定,那么就要注意测试的难度、监测的内容、学生的状态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

2、要注意学生的负担

分层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来说是提前给他下了定义,对好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了一定的压力,如果没有考好是否要降级到下一个层次,对家长来说能有一种“面子”的问题。可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比较重要,还要做好分层递进客观有利的宣传工作。分层应以尊重学生的选择为主,客观说服为辅,消除学生和家长的顾虑。

3、要注意动态的管理

实行分层走班后,学生将不再固定在自己的行政班级和自己的座位上进行上课,不再受到班主任的监管,任课教师不能保证全员性的管理,学生也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在这个动态的管理中,不确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对各个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要注意教师的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避免分层后教师的顾此失彼,遗弃底层学生,无论在不同层次班级还是同层次班级中的差异,教师也应面面俱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他们的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可以弥补很多授课制先天不足的特性,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索“分层递进教学”的规律,找出“分层递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递进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最有效化。

论文作者:邵斌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小班化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之初探论文_邵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