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习惯养成研究论文_刘剑锋

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习惯养成研究论文_刘剑锋

摘要:“生态课堂”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最高要求和标准,生态课堂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和思维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学习习惯;养成

课堂是初中数学知识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等。在生态课堂模式下,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分析数学学科特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确保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能够稳中提升,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综合思维等数学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1.以问促思,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生态课堂”也叫“生本课堂”,生本课堂理念是一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和实际,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积极思维和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意识。比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在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设置如下教学问题情境:

例如,“小明早上以18km/h的速度骑自行车上学,当剩下的路程比已走路程少3.2km时,小明又改以25km/h的速度骑完剩下路程,如果小明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km/h,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一共有多少千米?”针对此题,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和全面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然后教师可在展示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此题需要将题中哪一个未知量设为x,同时需要让学生思考此题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来列方程求解,假设小明骑完全程的路程为xkm,则(x/2+3.2)÷18+(x/2-3.2)÷25=x/20,x=22.4km。通过对这一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归纳相关知识点,更要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变,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合作共进,塑造“协作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相互帮助、相互进步的合作过程,在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之外,更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或者团队合作学习,塑造学生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但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学会主动预习,然后才能在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围绕如下问题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现有一张厚0.1mm的纸张,如果连续将这张白纸对折30次,那么折纸的最终厚度会是多少?如果对其连续对折40次、50次,那么,请问这张白纸的厚度又分别会是多少呢?”此类开放型的问题如果按照步骤累计计算,过程不仅相当复杂,而且计算工作量较大,单个学生完成这一问题任务量繁重,效率不高。对此,教师要多在数学生本课堂中为学生设计此类开放型的合作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同时,多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通过任务分工,顺势引导,就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优势,在互动交流中,通过小组协作,有的同学在认真梳理课本中有理数乘方的内容,有的同学则在剪纸、折纸、实践验证,相互合作,通过这一实践互动过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在合作共进的良好学习氛围下,塑造“协作学习”习惯。

3.探究提升,养成“创新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能力,只有让学生在“个体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论证”等环节进行创新实践,才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无穷智慧。为了提升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在构建生本课堂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创新习惯。从本质上而言,创新学习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过程,更是塑造学生的学习情感,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学习规律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为学生构建创新化的生态课堂,在问题的设置上,除了要体现生活化特点外,还要充满趣味性,增强探究创新活动的可操作性,让所有学生均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3]。

比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中的反比例函数这一重要知识点时,考虑到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均存在畏惧心理,所以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如下创新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某地区打算修建一条长5000千米的高速公路,试求每日修建量x和修建天数y之间的函数变化关系。”这种问题除了从生活实际出发之外,还需要学生结合数学课本知识绘图,通过图形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创新学习,这一过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深入探究,使学生在生态数学课堂中,能够将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挖掘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中,养成“创新学习”习惯,更能够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提升中,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实施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创新学习习惯,而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以问促思,合作共进,探究提升,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姚燕华.关于初中数学"生态课堂"中学生习惯养成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4):74.

[2] 刘香英.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实施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8):92.

[3] 周春英.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习惯养成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8,(10):16,18.

论文作者:刘剑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习惯养成研究论文_刘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