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实施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郑娜娜

上海市九亭第三小学

在上海市正式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后,课堂评价在教学中受到极大的重视。关于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评价的探索研究与校本实施在上海市各所小学热烈展开。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小学英语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课堂评价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障。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反思调整教学行为,更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英语的课堂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指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进行动态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原则。

一、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有哪些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课堂评价活动中,学生应该是积极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小学课堂评价可以把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交学生一些形容词来进行同伴间的表扬。教师可以在平时把常用的评价语教给学生,如 “ Very good! ” “Great!” “Wonderful!” “Excellent!” 等。当某位学生表现很好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评价,拍两下手,然后竖起大拇指和那位同学说“Wonderful!”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比如是否认真倾听,朗读是否正确等第,让学生学会和发现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主动反思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

2.评价内容多维度

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那么评价内容也应对应有三个维度。平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维度开展课堂评价。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尝试“I like your pronuciation.” “You are brave”等类型评语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用“You are right. If you can speak it loudly, it will be better.”等类型评语指向学习过程,给出学生学习的建议。在教学任务中设计评价量表时,也应考虑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这三个维度。

3.评价手段多样性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多样性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比如课堂上采用小星星、笑脸、红旗、表扬信、英语卡片、英语等级章、“上楼梯”、“爬山”等形象化的荣誉激励形式,“三星”级或“五星”级评价体系。教师也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评价手段。比如,在教授a bar of chocolate这个短语时,在学生表现很好时,教师说:“Here’s a bar of chocolate”,并奖励学生一个巧克力。这种实物奖励巧妙契合教学内容,激励效果很明显,学生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

在上海市各所小学正式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后,广大教师遵循这些评价原则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但在实践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1. 评价内容过多,面面俱到

课程标准中强调,课堂评价要做到评价内容的多维度。评价应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等学业成果,也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变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牢记“评价内容多维度”原则,在每一节课都设计多方面的评价。

【案例一】在一节二年级的英语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黑板上运用了这样的小组评价表格:

根据学生倾听和发言的情况,老师在表格里面打星。一节课下来,老师评价了25次,如图所示

【问题】案例中,评价内容为听和说,对于一节课的时间这个评价的内容过多,而且具体听和说的哪一个方面老师没有明确界定。英语课堂听的方面评价范围很广,如听的习惯,听老师教学指令,听同学发言,听懂单词意思,听懂句子并做出相应反应等等。英语课堂对说的评价也包括举手说英语的习惯,听录音仿说,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正确等等。老师在本节课听和说同时评价,对学生听指令,听录音,听同学发言,积极发言,说单词,说句子,说的语音语调都做出了评价。评价的内容过多过杂,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何种行为达到哪个标准才能得到星星奖励并不清晰,也就没有了改进行为的方向。老师也因评价内容过多操作不便而评价得很忙乱,而且占用大量教学时间,甚至出现补评价的现象。这样的评价并不能达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导向作用。

2.评价过于频繁,为评而评

在上海市正式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后,评价在教学中备受“青睐“。各种新颖的评价手段,评价工具应运而生。在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中,评价也受到极大关注。在这种情势下,出现了一种上课评价过于频繁的现象。

【案例二】在一节二年级的英语公开课上,当老师指着图片问:What can you see?一位学生举手回答:I can see two apples.老师马上向她竖起大拇指,让全班同学鼓掌齐声说:Good!Good!You are good!然后马上给他一个奖励贴纸。这样的评价方式出现了十几次。课堂中有同学突然打断课堂委屈的说,老师忘了给她贴纸。又有位同学大声“打小报告”,说老师多给了她同桌一张贴纸。老师一节课都在教学与评价中“疲于奔波”。

【问题】评价要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本节课老师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对同伴竖起大拇指说:“Good! Good! You’re good!”但这样整齐划一的学生评价次数过多,学生渐渐感觉乏味,并非发自真心,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过于频繁,基本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都给予了贴纸奖励。评价应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教学好像就为了发“奖励贴纸”。这样评价覆盖面有些广,占用了教学时间,给人一种“公式化”“走过场”的感觉。贴纸来得太容易,“物非所值”的评价也会助长学生的惰性。

3. 评价“战线”过长,激励性下降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年龄低幼,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浓厚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更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以督促和鞭策。这就决定了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必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当下,许多教师有了重视课堂评价的意识,在课堂中也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手段多样化。但是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没有注意评价的及时性,阶段性,只是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做详细的评价记录,但没有跟进的反馈交流和激励措施来强化评价,学生对参与评价的兴趣下降。

【案例二】王老师在一年级的英语课堂上一直很注重运用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在教学中根据学期初拟定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如图所示

王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倾听、发言和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达到评价标准的学生会得到一枚小章。学期末,王老师会进行评比,选出小章多的学生给予奖励。但是这种评价方式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争得小章的欲望下降,对英语课兴趣也降低了。

【问题】王老师的评价方式很好。但是学期末才进行评价的反馈,这个时间跨度太久。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与兴趣密切相关。若不能阶段性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相应激励措施,学生得不到新的“刺激”,便会丧失“新鲜感”。评价也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如何解决问题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评价?

1. 评价内容聚焦重点,循序渐进。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评价从单纯地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转向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等多维度评价。但这不等同于评价内容越多越好,每一节课都对很多内容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教师需要在学期初制定好英语学科评价计划,最好与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同步进行。在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设定评价的目标、内容、方式、次数,使评价具有整体性。这样每一节课聚焦一个评价内容,并在一个阶段内循序渐进。比如小学一年级初入学时,第一个星期的每一节课都重点聚焦评价学生倾听教师指令的情况,培养学生倾听教师指令的良好习惯。然后根据这一个星期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第二个星期的评价。

【案例一改进】在这一节英语公开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定一个评价观察点,比如评价认真听英语录音的习惯。黑板可以运用这样的评价表格:

在本节课,老师就重点对班级听英语录音情况进行评价,并在课后给予及时反馈。在接下来的几节课都聚焦这个评价内容,直到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听英语录音的习惯,在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评价重点。

2. 评在当评时,评价伴随教学

教学与评价都是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评价是及时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反对为了考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而教学的做法。在形成性评价中,我们也要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发挥评价的服务教学、促进教学的作用,教师要抓住好的评价契机,采取适切的评价方式,有效评价。对全班学生评价的面也不用每节课刻意覆盖很广,对班级学生也可以分阶段、分层次、分组进行评价,最终达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案例二改进】老师可以减少“Good! Good! You’re good!”形式的全班集体评价的次数。只在发言学生表现特别精彩,如表达语言丰富,语音语调优美,肢体语言丰富的时候,采用这样集体评价。对于这样分层次的评价学生才有积极性发自内心的参与,被评价的学生才能感觉到表扬的喜悦,进而产生追逐更高评价的愿望。

老师也应相应减少发放奖励贴纸的次数。上海市大部分小学班级人数都在40个左右。不宜在每节课大面积发放奖励贴纸,占用教学时间,也让评价贬值。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根据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一些重点评价的学生对象,比如某段时间,发现一些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下降,就可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课堂上,重点评价这些学生,若这些学生发言积极,就抓住评价契机给予奖励贴纸。这样每一节课,发放奖励贴纸的次数就会减少。这样分组、分阶段、分层次的评价才具有操作性,才能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

3. 评价注重及时性,阶段性。

在英语课堂上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促进学生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及时性,阶段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一个“统计者”,做好评价数据的统计工作。教师更要做好一个“反馈者”和“交流者”: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与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和讨论,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肯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并应主动争取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让家长也参与评价与交流,更好得激励学生。除了每一节课对评价的及时反馈,还可以每过一段时间做一个阶段性总结,不断给与学生激励的反馈与前进的动力。

【案例三改进】

王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倾听、发言和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达到评价标准的学生会得到一枚小章。得到10枚小章,学生可以换得一个小奖品。得到15枚小章,学生可以得到相应内容的表扬信。得到20枚奖章,学生可以参与抽奖,得到精神奖励。比如下图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在给学生盖小章后,要及时和学生交流,比如真诚得夸奖学生:“你今天上课听录音模仿,听得很认真,模仿得真像外国人呢。能继续保持就更棒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确立接下来努力的方向。10个小章,15个小章,20个小章这样 “阶梯式”的兑换奖励制度,就是阶段性课堂评价,让学生一直保持“新鲜感“,在追逐更高评价的愿望中,更加积极得投入学习。

总之,小学英语的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中应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原则,制定并实施科学的课堂评价方案。在课堂中具体实施课堂评价方案时,要注意评价的渐进性、适切性、及时性与阶段性。正如“学无止境“,评价也是没有止境的。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得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需要我们一直积极得在钻研探索中实践,在反思改进中进步。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杨向东 崔允漷 《课堂评价》, 华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

4.陈静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5.小学低年段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15年

郑娜娜(1986.10--):女,汉族,湖北省襄阳市,任教于上海市九亭第三小学,从事小学英语教学。

论文作者:郑娜娜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实施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郑娜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