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重在导学论文_余芳芳

高中地理教学重在导学论文_余芳芳

(渠县第二中学老师 渠县 635200)

许多学校在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和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选择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然而,在运用学案导学的实践中的确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偏差,这些误区和偏差大大降低了学案导学的实效性。为纠正这些误区和偏差,提升学案导学的实效性,有必要对学案导学进行再认识并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从实践偏差的反思中看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策略,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也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但是,学案导学模式的实际实施情况是否体现了学案导学的以上特质呢?

1、学案形式呈现习题化、资料化和僵化倾向。通过近年来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案主要以各类习题形式呈现,更有甚者是一些学案几乎全由查书填空题构成,而不少学案俨然就是一套试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地理更多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与之相联系,一些学案在内容上主要或仅仅是一些情境资料。人人按照一套体例及相关环节设置编写学案,节节课采用同一学案模式,学案成为僵化八股的现象在一些学校表现突出。

2、学习过程全程训练化、合作形式化倾向明显。在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学校利用学案实现了课前做基础性习题、课中做探究性习题、课后做巩固性和拓展性习题,以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习题训练学生仿佛成了学案导学的主旋律。与之相应,这些习题不仅量大,而且涉及的问题几乎无合作探究的必要,于是学生只能埋头做练习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思考和进行生生合作,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同虚设。

3、导学只是关注个别学生和以完成学案为目标。教师按照自己的设想确定导学案,而导学案本身缺少对学情的分析,其目标与过程设计只是针对某类学生,缺少分层性考虑。另一方面教师把学案当作定案,所有的师生互动过程必须完全依照学案展开,所有活动都以完成学案为终极目标。

二、对学案导学的再认识

1、学案导学的价值追求在于使学生会学。高中新课程在教学目标要求上的最大变化是明确提出了方法和过程目标,这就意味着教学中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体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从这一方面讲,学案导学模式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目的,所以学案导学模式必须围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来进行。

2、导学是对学习全过程和全要素的引导。导学关注学习的全过程,而非仅仅是课堂45分钟。就高中地理教学而言,设计简要的课前预习环节,强化有效的课中探究环节,布置精练的课后巩固和拓展环节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在具体操作时必须考虑学生学习的负担问题,戒除以习题向课堂两头延伸的不良现象。在学习中进行训练是必要的,但以全程化训练替代学习过程与要素的导引过程的导学不仅不会使得学生会学,更难以保证学生学会,其实质就是所谓“高效应试”法。

3、立足学情、以学导教、导引全体学生。学案导学模式的课前预习环节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思维特点等学习个性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环节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找出学情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弹性的教学目标、多路径的学习过程和多形式的学习方法设计,通过分层和平衡手段,为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思维交互提供机会,把导学过程变为全体学生的思维交互过程。只有个别或部分学生参与的导学是没有建立在充分学情分析基础上的活动,是缺少合理目标、学法和过程设计的低效教学。

三、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学案导学

1、课前预习和课堂预习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不可能给学生更多的课前预习时间,给学生编制系统的预习案也是不现实的。针对这一实际,教师应采用课前预习与课堂预习相结合的策略。所谓课前预习是指对重点、难点章节或涉及核心知识与方法的内容布置课前必须完成的专门的预习作业,对一般性章节或内容可采用布置课堂前5~10分钟的预习导引题的方法。

2、把课堂第一环节定为预习效果交流。预习实际是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过程,它是之后合作探究过程思维活动的基础,所以对预习效果的交流和指导十分重要。不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预习,教师都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成果的交流。课堂上往往给出5~10分钟让学生交流预习情况,不仅让学生展示和评议预习结果,更要让学生交流预习方法和分析思路。这样的预习过程不仅成为学法交流的过程,而且成为学情诊断的过程。

3、依据学情;确定有弹性的学习目标。导学必然是建立在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在较好掌握学情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情况确定弹性的学习目标。所谓弹性的教学目标既包括教学目标的分层,又包括教学目标达成的迂回。对于学习基础较好且有兴趣和需求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制定一个相对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薄弱且无深度学习要求的学生,则对其进行基本层次的要求。

4、突出思维交互,灵活安排导学模块。 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学情应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学案的模块也要灵活多变。另外,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后,课堂学案就必须针对预习情况安排必要的展示评议和归纳反思环节。总之,学案导学的根本目的是导学,学案只是个支架,教学过程中要有一个突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块体例,但当需要时教师要采用更能体现学习方法和思维交互的相应体例。

5、由问题到问题,在探究中发展能力。学习始于疑惑,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是学习的前提。所以在导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展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作为改造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出发点或切入点。

学案导学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偏差,但偏差的产生不是学案导学模式本身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对其认识上的误区,是否用新课程的理念设计案例和实施导学,是否真的把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关注每个人的成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再看是否找到切合自己和学生需要的、有效而简洁的学案导学实施策略。为提高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效,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在不断反思中改进其实施策略。

论文作者:余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教学重在导学论文_余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