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论文_吕志强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论文_吕志强

吕志强 山东省莱西姜山镇大河头小学 266603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靠长期的培养而形成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才富有成效。做好德育工作,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

一、重小事,润物细无声

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抓起,不从点滴小事着手,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就无从谈起。我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细节教育,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便会伴随人的一生,受益一生,这便是成功的德育。二是注重身教,发挥引导性作用。每位教师都应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上来,形成德育合力。教师要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教育学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就是这个道理。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黑板报、橱窗宣传栏、升旗仪式等,弘扬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孩子纠正和克服身上不良行为的萌芽;让孩子的闪光点不断闪亮,辐射他人,影响并连成一片,使孩子能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长。

二、重课堂,堂堂皆育人

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关键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上所耳濡目染的将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无论哪个学科,都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实验中渗透德育,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德育。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引导,扩展学生的自我道德评价、自我认识的观念和修养;体育教学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纪律性、团结协作、机智果断、进取心和自信心;音乐、美术教学注重学生情绪的调控和行为调控等。各科的德育渗透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模式,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资源,挖掘和拓展教材,及时合理地运用生成的教学资源,淡化德育过程中的说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重活动,寓学于乐兮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思想和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会积极主动地认识、体验、践行,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行不行的问题。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升华,使学生们的知行得到统一。

1.体验活动。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从中萌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使自己的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内化、升华。如,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德育体验活动,以“爱父母,争做好子女;爱劳动,争做好少年”为主题,以“我为父母做件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周内每天坚持为父母做同一件事。并以此为契机,号召、鼓励学生在“体验周”后养成习惯,更要不遗余力地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体验活动,能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为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

2.班队会活动。班队会活动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围绕学期德育重点,学校每学期都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围绕安全教育、《弟子规》教育、文明礼仪、理想教育等方面,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沟通,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3.表演活动。学生如果作为表演者、观察者,或是作为艺术作品的欣赏者,就会进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有利于德育的内化。同时,表演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无论作为怎样的角色,学生都会深入地挖掘其中所蕴涵的道德力量,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如课本剧表演、器乐表演、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品德教育。

4.展示活动。为凸显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可以在学校走廊的橱窗内开辟作品展示台,展出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或者开展感恩等主题的歌咏比赛,将活动作为平台,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受到熏陶,得到陶冶,激发内因,积极地接受教育。

5.实践活动。德育的成果要在实践中体现,要靠实践来检查,靠实践来评价。确保德育的实效性,最终必须抓住实践这个环节。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垃圾;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关爱小队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是做人的根本”。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新观念,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必须抓德育活动,必须立足课堂,必须持之以恒,确保德育内容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论文作者:吕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论文_吕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