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设计论文_张雅

《采薇》教学设计论文_张雅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 723500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难点】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纠正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玁狁(xiǎn yǔn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我行不来(lài):慰问。

雨(yù)雪霏霏:下雪。

2.自主学习《采薇》,自行诵读、结合注释,了解作品主旨。

(1)思考:此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写的?是刚刚参军?是行军过程?还是回家路上?答:回家路上。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前五章都出于回忆回想中。

(2)思考: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答:分三个层次。

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3)思考:《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4)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八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1)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2)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3)乡思情结的内涵(教师总结: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2.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四、疑难探究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这四句诗是怎样抒发主人翁的感情的?

(1)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

(教师总结: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2.试着探讨本诗艺术上的特点。

(1)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2)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3)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五、课堂小结

诵读课文,我们体会到了重章叠句的音乐美;深入文本,我们了解了征夫的内心伤痛和对故乡的思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风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六、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七、板书设计

采薇

内容情感:军旅生活、悲苦心情。

写作特色:重章叠唱、情景交融。

论文作者:张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采薇》教学设计论文_张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