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教育游戏,构建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论文_张绍华

引入教育游戏,构建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论文_张绍华

四川省阆中市白塔小学校 637400

摘 要:通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符合了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游戏教学 运用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是目前我国小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因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的生活中处处都少不了用到信息技术的地方,所以,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现如今网络游戏的盛行,也让学生们对电脑信息技术更加的熟悉,如果能在学习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上加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们爱上信息技术课,更加地对信息技术教育感兴趣,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提升课堂效果。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教学,并且在课堂中是一个讲授者、灌输者以及理论知识的传送者,这样的教学思路并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自主性,难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利用游戏化的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转变以往教学中古板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非线性、多元化和全方位的知识教学形式呈现相应的知识内容。利用游戏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玩游戏时,潜移默化地得到锻炼和培养,相应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能够积极地解决碰到的信息技术难题,并且真正地爱上知识获取和掌握。

2.引导学生学习隐性知识。所谓隐性知识,指的是基于学生心智和个体,难以沟通和编码的知识内容,属于情境性的、技巧性的,具有一定的个性化以及难以规范化的特征。想要共享隐性知识,只能是隐性知识的需求者和拥有者进行探讨或者模仿,并且在实践中操作。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当前的社会中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在海量的知识中高效地处理和获取信息,切实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利用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渗透隐性知识。

(1)学生首先模仿教师给出的范例成果,而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施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相应的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帮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核心素养教育指导为基础,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学生的素质很高,守旧的教育方式无法与之适应,依旧遵从老师的思路去学,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受到严重的约束。而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这一问题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例如,老师在传授有关画图工具如何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让学生想一个图案,再使用绘图工具绘画出来,很好地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1.以教材内容为主,挑选合适的游戏。小学生有着其鲜明的活泼好动的阶段特征,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争胜心,游戏可以带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从中发现学习与实践的乐趣,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技术方面的信心。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游戏教学,出现游戏选用不合理、游戏趣味性不足等问题,既影响了学生的体验效果,又没有让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游戏丰富信息教学的课堂,促使学生快乐成长。老师选择教育游戏要符合教材的内容,尽量选择能开发学生思维、能深刻记住学习内容的游戏。例如,老师传授“键盘输入法的基本操作”的时候,如果选择的教育游戏是以鼠标为主体的游戏,那么就不符合教材内容,属于错误教学。所以,老师还是要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找合适的教学游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用游戏教学的教育方法,不仅使课程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改变了课堂教育乏味无趣的效果,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当中,以选择“谁的反应快”游戏为例,老师随意说出一个按键,看谁反应最快找到这个按键。老师应着重强调如换档键、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空格键、退格键等按键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知识,这对于提高课程教育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2.角色扮演融入情境,展示创造才能。小学信息技术涵盖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电脑操作,又要掌握各种软件的应用技能,如鼠标、键盘、Word、演示文档、画图软件等。面对这么多操作以及工具运用,学生可能没有那么容易掌握,从而产生消极心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想象自己是一位拥有独立风格的专业设计者、享誉世界的画家或是文字检查官!在自己的角色下发散思维,激发内在潜能,进行主动创作,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熟练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练习画图技能时,学生可以扮演成一位非常有个性的画家,想象画图板就是自己的画布,画图工具中的直线、曲线就是自己的笔,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颜料,还有不同的刷子、喷涂工具等。拥有如此齐全的画图设备,学生可以大胆地发挥想象,施展才能,随意创作,画出带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品。

3.运用电脑小游戏练习巩固,提升操作技能。除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外,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电脑小游戏或者练习软件来吸引学生兴趣,对技能进行练习巩固,并且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会充满新鲜感,更加投入地练习。例如,在练习打字技能时,单纯的键盘打字输入一段时间后会让学生感觉非常疲累,对此练习不再充满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金山打字中的小游戏“生死时速”“拯救苹果”等让学生玩。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让学生充满了欢乐感,又不自觉地锻炼其打字技能,并使学生对键盘的一些其他功能如回车、上档、大小写转换、空格、中英文转换等更加理解和熟练。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和操作时,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些有关资源管理器的常用知识,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在一旁指出错误,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促进了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又如学生练习画画时可以运用金山画王,这款软件是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绘画软件,其中具有丰富的绘画素材,简单的绘画操作,悦耳的音乐背景。运用这款软件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绘画兴趣,提升绘画技能。让学生在烦闷的时候更加有精神地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一定会比枯燥的练习要更有效果。

4.设计竞赛游戏,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性,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竞赛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学习内容,提升技能熟练度,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在比赛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评价,让失败的学生不气馁,课后更加勤奋练习;胜利的学生不骄傲,继续学习提升。例如:在文字处理章节学习过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篇文章,给定修改规则,让学生比一比谁能最快地按要求将文章处理好并保存到指定位置。胜利的学生可以成为小老师为大家讲解具体操作。又如在学习指法输入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擂主争霸赛,打字快的学生可以成为擂主,然后其他学生可以对擂主发起挑战,如果打字比擂主更加的快速就可以成为新擂主。赢的学生名字就可以留在光荣榜上。通过这些竞赛游戏,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本知识,勤加练习基本的操作技能,在游戏比赛中发挥最大能力争取胜利,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游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沟通的有效手段。通过游戏教学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信息课堂,学生可以轻松获得更多的信息技术技巧,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效率,获得不断进步。因此,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法时,要注意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推动教学不断完善,促使学生成长为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丹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块状”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5,(z1)。

[2]华敏 论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93)。

[3]李能勇 游戏教学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57)。

[4]程艳萍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读天下,2016,(18)。

[5]李嘉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46)。

论文作者:张绍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引入教育游戏,构建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论文_张绍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