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反复自然流产与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论文_阳小艳

隆回县妇幼保健院保健部 湖南邵阳隆回 422200

【摘 要】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与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反复自然流产女性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人工流产女性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判断反复自然流产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支原体检出率为82.00%,明显较对照组检出率40.0%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发生反复自然流产呈密切相关性,是引发反复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可指导反复自然流产女性进行支原体培养,存在感染者可在孕前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控制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反复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一种独立于细菌、病毒之间的无细胞壁微生物,会感染女性生殖道,出现一系列症状。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大多数自然流产女性均有生殖道感染症状,且极易发展为反复自然流产,影响女性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针对性反复自然流产,临床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因此,找到病因,采取对症治疗,是临床研究的关键[1]。有学者认为[2],生殖道感染是诱发自然流产主要原因。但是目前尚无确切依据证实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本组研究对反复自然流产与人工流产女性进行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查,对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反复自然流产女性为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6±5.3)岁;流产次数2~6次,平均次数(3.2±1.1)次;另选同期50例人工流产女性为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1±5.8)岁;流产次数1~5次,平均次数(3.1±0.8)次;纳入标准:18~40岁;与本组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性感染综合征者;严重免疫性疾病者;严重血液疾病或恶性肿瘤者;肾、心、肝功能严重障碍者。两组女性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需要先进行标本采集,外阴清洁后,使用阴窥镜将宫颈暴露,将宫颈口外的分泌物擦拭,随后使用棉签置于宫颈管内,旋转6圈左右,将棉签取出,置于试管内送检。通过支原体培养方式,检出分泌液中支原体水平,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录入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21例,占42.00%,人型支原体感染18例,占36.00%,人型支原体伴解脲支原体感染2例,占4.00%;对照组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6例,占12.00%,人型支原体感染11例,占22.00%,人型支原体伴解脲支原体感染3例,占6.00%;两组支原体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有数据统计显示[3],自然流产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较大的影响,对于自然流产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大多数研究认为,感染、微量元素缺乏、生殖系统病变等是引发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自然流产女性均有人工流产史,或者阴道侵入性操作史,阴道预防体系减弱,致病菌乘机而入形成感染。有学者对自然流产女性进行检查,发现60%以上的女性存在生殖系统感染,可见,生殖道感染与自然流产发生呈密切相关性[4]。反复自然流产女性的体质较差,为支原体感染创造机会,若未及时控制,支原体感染症状会逐渐加重,打破生殖道的菌群平衡,产生一系列病变,加重女性痛苦,也会影响胚胎发育,若未及时控制感染,则可能形成自然流产。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女性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为82.00%,明显较对照组40.00%高(P<0.05),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可见,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引发反复流产主要原因。支原体感染中,解脲支原体为主要感染类型,观察组感染率为42.00%,人型支原体感染占36.00%,其次为人型支原体伴解脲支原体感染,占4.00%。有学者研究中[6],对自然流产及健康女性进行检查,发现自然流产女性的支原体感染率达78.6%,健康女性为31.2%,本组检查结果与之相符。支原体为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独立生存的微生物,是人体常见感染致病菌,在生殖道中也较为多见。有学者研究发现[7],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会引发尿道炎、盆腔炎及早产、自然流产等病情,其最易侵犯子宫颈,逆行出现输卵管、盆腔及子宫内膜感染。针对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反复流产患者,临床主要治疗方案为妊娠前进行支原体敏感药物控制感染,杀灭支原体。有学者研究中发现[8],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最敏感药物为交沙霉素及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性最高的为环丙沙星及加替沙星。因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支原体感染,是提高妊娠质量的关键。可根据支原体培养,选择敏感性最高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已经妊娠,且有流产迹象,存在支原体感染孕妇,在使用抗支原体药物治疗时,需要以保护胎儿为主,避免胎儿受药物影响,确保用药安全性。

综合上述,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产生反复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相互影响关系,支原体感染会产生生殖道病变,从而出现自然流产,而随着反复自然流产,性女身体抵抗力下降,也为支原体感染创造机会。因此,对于存在支原体感染的反复自然流产女性,需要经过支原体培养实验,选择针对性高敏感药物治疗,控制支原体感染后再孕,对降低自然流产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莉,谷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及早期自然流产相关性的探讨[C].//全国妇产科临床诊疗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2011:9(8):12-14.

[2]宋宇惠.宫颈注射治疗不孕、自然流产合并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63-41.

[3]裴丽君,王亚菲,郭超等.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关联的 meta 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20(7):449-454.

[4]周晓娟.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1):77-78.

[5]黄业华.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自然流产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63(25):3274-3275.

[6]赵黎明,李红梅.168例自然流产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52(6):446-446.

[7]韩春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的临床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5(9):128-128.

[8]李彩霞,朱丽红,刘国岭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关系探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2):99-100.

论文作者:阳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与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论文_阳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