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作用论文_秦勇

浅谈乡村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作用论文_秦勇

秦勇 兴仁县回龙镇狮子小学课题组成员 562300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074-01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将他们带在身边而被留在家乡由亲属照看,与父母长期分开居住及生活的儿童。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来养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中。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的分开而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思想指导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伤害。我校自2014年办寄宿制学校以来,成绩逐年提高,人数不断增加。这几年以来,本人有如下体会。

一、保障留守儿童吃得好是寄宿办学的重心

民以食为天——留守儿童在校生活的质量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时刻牵挂着父母的心肠。我们学校始终把保证学生在校吃得好作为办学工作的重心,重在把好“九道关”确保学生吃得安全放心,即把好体检关,严禁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从事校园食品加工销售工作;把好采购关,确保所采购的食品物美价廉,从源头上杜绝腐烂变质、三无食品进校园;把好储藏关,按照“先进先出,不易储藏的先用,腐烂变质的及时清理坚决不用”的思路保证食品储藏环节的质量;把好加工关,确保加工按程序,落实蔬菜、肉类按规定时间浸泡清洗,厨具按规定分类存放,杜绝问题食品进入加工程序,确保食品隐患逃不过加工关;把好消毒预防关,做到厨具、餐具、工作衣帽等一天三消毒,采取人防技防并举的办法阻隔病毒入侵;把好试餐关,加工好的饭菜经过试餐观察,待试餐人员没有异常后再用;把好留样关,对饭菜要足量留存,按规定保管,万一存在食品问题,便于查根找源,采取有效措施;把好就餐关,提高师生饮食安全意识,发现饭菜有色变、异味的,当即停用,确保万无一失。除了确保饮食安全之外,还要保证师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合理、健康科学。为此,学校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细化每周食谱,科学配餐,时常变换饭菜花样,精心调剂饭菜口味,保证学生的营养质量。

二、保障留守儿童住得好是寄宿办学的保障

住得好是广大务工经商群众对留守儿童寄宿制办学的重要期盼。为保证留守儿童在校住的质量,我们彻底排除宿舍床铺、水电等隐患,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学生住得安全有序。为保证学生住得和谐温馨,班主任、生活教师担当留守儿童的“爱心爸妈”,晚上定时巡查寝室,为喧闹的学生留下叮嘱,为熟睡的学生掖好衣被,为想家的学生送去亲情。每天早晨按时督促学生起床叠被、打扫卫生、刷牙洗脸、摆放物品、整理内务。为给寄宿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更注重寝室文化的打造,寝室四壁由学生自己动手适当装饰点缀,各寝室由学生自己命名,如“智慧轩”、“亲情家园”、“梦想小屋”、“温馨阁”、“心灵驿站”等,让留守学生从心灵深处找到家的温馨。

三、保障留守儿童学得好是寄宿办学的核心

我们狮小的学生全部来自乡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且又长年务工在外,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处于情感“断乳期”的孩子在学习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实情,保证留守儿童学得好自然成为我们狮小办学的核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保证留守儿童在校学得好,我们首先从打造教师的有效课堂、兴趣课堂入手,大力抓好预习指导,备课、上课的质量,通过丰富课堂内涵,打造魅力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率和学生预习、课堂学习的实效。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寄宿在校时间长的优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这些孩子学中有乐,乐中去学,在轻松愉快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抓两头促中间是我们学校提升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课堂不调动后进生的学习激情,他们不仅不主动参与课堂,还会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心猿意马,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破坏者”。多为后进生喝彩,对弱势学生要善于细心观察,善于“短”中见“长”,不失时机地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我校还在备、教、批、辅、改、研上下功夫,每位教师都必须抓好以上六点下。让学生学到知识,是家长们放心的学校。

实践证明,给学生自信是成功教育的第一秘诀。尤其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教师常用欣赏的目光、赞赏的话语激励着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孩子,从而使进步的学生更有自信,让受挫的孩子不再气馁。李传江同学父母长期在浙江打工,一直由奶奶照顾,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再加上性格内向,一直寡言少语,不爱与同学交往,自卑心理异常突出,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课外更是沉默寡言,成绩越来越差,脾气越来越暴躁,心理偏差越来越大,我观察到这位同学的变化后,故意找他聊天,试图打开他的话匣,但他总是被问一句说一句,从不主动搭讪。课堂上,我尽量多找他回答问题,课外,主动找他聊天。这天,他突然告诉我,他爸爸妈妈的心愿是让他考上大学,但现在成绩不好,父母又不在身边,自己还有没有希望?我不失时机地肯定了他,还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功的小故事激励他,并表扬了他表现好的地方,如字写得很认真,心地善良等,还把自己的电话主动告诉他,让他有困难就联系我,每当这位同学成功时,我就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次不足道的勉励帮他树立了自信,驱散了他的沉默,帮这位同学找回往日的活泼与快乐,帮他焕发了学习的激情!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鼓励他们踊跃参与课堂,是我们抓良好的班风学风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发挥优等生的帮带作用,使其他学生学有目标,追有方向,使班级乃至校园充满活力;“两头的学生”都抓住了,中间生前有示范,后有“追兵”,自然而然就有了踊跃学习的正能量。

四、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寄宿办学的新课题

为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学校重点在“三多”上下功夫:一是多沟通,走进留守孩子的心灵。沟通是打破留守孩子心理瓶颈的重要渠道。诸多留守孩子心中的喜悦无人欣赏,委屈无处倾诉,这是导致他们孤僻、叛逆,存在心理隐患的重要原因。为畅通师生沟通的渠道,我们学校对“留守儿童”逐人建立亲情关爱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品德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广播站”、宣泄室、综合活动室等,鼓励学生通过亲情电话、电子邮件、视频等与家长、亲朋保持经常性情感交流与沟通,让"留守学生"的心里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

沟通的渠道畅通了,学生有了倾诉、交流、宣泄的阵地,生活自然不再枯燥、心灵自然也就不再孤单了。二是多教育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成长习惯。习惯养成品质,品质决定人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等习惯,远离毒品犯罪,学会自律、自立、自理、自强,从小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三是多关爱,真情感化。通过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爱意,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笑对生活,自强不息,阳光而快乐,真正把寄宿制校园办成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温馨爱巢!总之,寄宿制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社会的需要。办好这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需要我们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关注,社会的支持!

论文作者:秦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浅谈乡村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作用论文_秦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