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官员必修课_舆情论文

微博:官员必修课_舆情论文

微博,官员的“必修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修课论文,官员论文,微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时事观察家指出,2010年是微博发展的元年。而2011年,微博更成为网络的舆论中心,成为公民监督政府公共权力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主阵地。

2010年12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在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由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

2011年7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数据显示,2010年至少有155起影响力较大的社会舆情热点事件,其中,政府舆情事件占比达到60%;而个人舆情事件占比也在不断升高,占到了14%。

按照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分类,个人舆情包括官员舆情、明星舆情、企业家舆情、学者舆情和其他类个人舆情。而官员舆情是个人舆情中的主体,占到2010年个人舆情事件总量的29%,排名第一。

毋庸置疑,来自网络的汹涌舆情,正在考验着新形势下官员群体的综合素质。因而,官员对微博的认知、操作与管理,也自然成为考验其执政能力的必修课。

增强微博意识

“在未来社会,15分钟内,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安迪·沃霍尔在20世纪中叶的预言,在微博时代已成为现实——7月11日,黑龙江省委党校正在进行一堂主题为《领导干部的新挑战——微博问政》的公开课,坐在讲台下的,是来自全省各地市党校的教师代表以及党校学员。

“如今,微博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官场生态,成了网络监督和网络问政的急先锋。”采访中,王晓蓓告诉本刊记者,干部培训是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应当立足于缺什么补什么,微博就是现在最需要补课的新生事物。因此,在她的授课内容当中包括“微博发展现状”“如何开设微博”以及“微博与社会舆论的关系”,主要目的是“进行微博扫盲,培养微博意识”。

与此相类似,今年年初,北京市委党校将一门题为“新兴信息平台:博客与微博的使用”的课程列为北京市所属区县局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这个层次的干部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上下,对网络知识的了解相对有限,因此课程一般是在计算机机房里进行,由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注册微博、如何浏览博客。”北京市委党校教务处副处长杜保友如是说。

“不管是不是以党校培训的方式,微博已经成为中国官员的一门必修课。”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如是说。据报道,这位正部级官员在人民网微博上有近3万粉丝,微博300余条。

可以看出,微博正以“微”力量改变着中国的官场生态。问题的关键在于,官员是否透过热闹的表象看到了这一点,是否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学会怎么说话

《新京报》的“京报调查”曾做过一次关于“官员微博热,能带来什么变化?”的调查,有62.5%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员微博能促进官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尽管网友热情高涨,但一些尝试介入微博的官员却顾虑重重。采访中,一名省直机关干部向本刊记者表达了他的困惑:我该以什么身份开通微博,实名还是匿名?开通微博后该说些什么,谈工作还是谈生活?

角色定位难,是官员在与微博“打交道”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微博中的官员往往不得不面临职务角色与个人身份之间转换的纠结,以及官员与普通民众话语表达方式、自由度的差异,一时间还很难做到收放自如。

究竟哪种风格的官员微博更容易“叫座”?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民情观察室组织了一次社会调查。网友给出的答案简单而直接:帮你解决问题,与你进行互动,在微博中随意自如、不拘谨——这样的官员我们挺你;只谈工作,发布政策,自说自话——我们不伺候官腔!

网友的意见在著名学者于建嵘身上得到了印证。于建嵘刚接触微博时,只是把它当做一个作品发布平台,将自己的研究文集链接到上面,但效果并不好。后来,他通过微博拍照打拐、送书下乡、关注失地农民、和基层干部讲“维稳”……如今,拥有85万“粉丝”的于建嵘,已成为微博上的人气明星和意见领袖。

同样的成功案例体现在全国政协委员冯军的微博上。2010年“两会”开幕前夕,冯军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条博文:“‘两会’3月初召开,作为政协委员,大家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都可以在我这儿畅所欲言,国家兴亡,你我有责。”随即,跟帖数和粉丝数迅速飙升。面对“粉丝”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回复,冯军认为,微博能够取智于民,“相当于一条24小时畅通的民意通道”。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认为,官员微博最重要的是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既要克服因官气太重而导致微博言论多空话、套话,也要防止偏于油滑或者情绪化、偏激化表达,这同样会让网民感觉缺乏真诚。因此,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在牢牢把握公职身份的基础上,更多地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

牢记群众路线

根据互联网舆情研究专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博士生导师沈阳教授的统计,截至7月12日,新浪微博共有5114个政府机构注册官方微博,3432名政府公务人员、438名全国及地方“两会”代表开通微博。

然而,微博时代的官员“网路”并非都一帆风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一些官员难免遭遇适应期的烦恼。

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开通的微博存在严重缺乏规划、随意性太大的现象。有的官员微博依然说的是官话,摆的是官架子,拒人于千里之外;有的官员仅仅把微博当做一种工具,只发布一些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毫无个性可言;有的官员在微博上发言过于谨慎,鲜有人问津。

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分析,一些领导干部在网上、在微博中表现出的坦然、从容,往往来自于对工作的自信,对百姓的真诚。而另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则表现得不敢、不愿、不会说话,也不敢、不愿、不会回应热点。细究原因,大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觉得没必要说,另一种可能是不知道该怎么说。热点也是工作的重点甚至难点,没思路、没举措、没成效,自然就无话可说。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发布《给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的七点建议》,意在指导官员更好地使用微博。这七点建议包括:“坦诚面对网民的质疑和批评”“慎重处理网民对现实问题的诉求”“积极面对网络举报”“提升与网民沟通的技巧”“在突发事件中用好微博”“处理好个人和公职身份间的关系”“及时删除芜杂帖文”。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随着时代的变化,“群众路线”在网络上正以生动的局面呈现。新华社在一篇题为《把群众路线“传家宝”运用于虚拟世界》的文章中指出,微博打开了官民沟通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正在将“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运用于虚拟世界。

标签:;  ;  ;  ;  

微博:官员必修课_舆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