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素琴
铜仁市中医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抢救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抢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并对其施以全面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第一时间抢救,施以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过程以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其抢救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但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87.50﹪,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抢救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要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并施以全面细致的护理,才能挽救患者生命,使其尽早康复。
关键词:急性食物中毒;临床抢救;护理
在临床医学中,食物中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食用了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从而导致急性中毒性的疾病[1]。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抢救非常重要,其护理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本次研究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进行研究,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1.0)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9±1.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恶心、伴有严重的呕吐现象,头晕、低热、腹痛腹泻,有一定的胃寒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资料的对比上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
1.2.1抢救措施
对两组患者进行抢救,对意识清醒的患者给予催吐洗胃,对昏迷患者进行中药导泻[2]。随后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并观察患者的病情。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在医生的叮嘱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后的护理,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1.3评价标准
由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抢救及护理方案,因此,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即:①显性,患者食物中毒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机能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的症状减轻,部分身体机能有待恢复。③无效,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总有效率为显性和有效之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护理效果,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效果比较 [n(%)]
组别 例数显性 有 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40 39(97.50)1(2.50)0(0.00)100.00
对照组40 32(80.00)3(7.50)5(12.50)87.50
x2--------5.333
P--------<0.05
2.2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抢救后留院护理观察,其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抢救后的住院时间比较(x±s)
组别 例数住院时间(天)平均住院时间(天)
观察组40 1~3 2.5±1.5
对照组40 5~10 5.5±1.5
x2----8.944
P--P<0.05
3讨论
急性食物中毒是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其原因是患者进食了被细菌及毒素污染的食物,或者食用了含有毒素的动植物食品或误食桐油[3],也有饮食不清洁、食物过敏以及误食变质食品等。这种突发性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一旦发生要进行及时的抢救,否则会导致生命危险。
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才不会延误其病情,导致患者死亡。在具体的抢救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更要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与医生进行密切的配合,正确实施相关的护理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及时康复。
对实施抢救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病情分析,采用催吐洗胃或者中药导泄的方法进行抢救,随后,护理人员要在医生的叮嘱下进行洗胃及清理呕吐物的工作,对体温过高的患者要给予冰敷或酒精擦体进行降温[4],及时补充体液,维持其生命体征。另外对患者也要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加强对患者基本食物中毒知识的普及。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抢救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急性食物中毒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严重、变化快。其毒性越大,对患者的生命危害就越大,在具体的抢救过程中,护理非常重要。采用全面的护理方法,在医生的叮嘱下提供高效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保持冷静的心态,正确操作每一个护理环节,保证工作质量及效率,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配合治疗,能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护理效率为100.00﹪,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护理效率;观察组患者抢救后康复治疗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按照医生的叮嘱施以全面的护理,才能使其完全康复。
参考文献:
[1]余永亮.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9(11):1281-1282.
[2]史凤梅,张艳.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07(22):218.
[3]范秀莲.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28(7):83-84.
[4]杜玉琴.关于急性食物中毒的救治与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1(11):345-346.
论文作者:詹素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者论文; 食物中毒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法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