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课堂”之“对话”——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论文_邹凌云

“民主课堂”之“对话”——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论文_邹凌云

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学校 644000

一、营造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对话的基点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平和时,学习的效率最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状态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对话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因此,这种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分享的关系。因此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数学课堂进行对话的必要前提。但如今课堂上也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绞尽脑汁设计调动学生活动的“高招”,学生则在兴奋中争着发言,课堂纪律混乱,耗时长,教师又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得不到完成,自己许多精心设计的“菜盘”还没有得到消化,于是,不得不又板起面孔维持秩序,活跃起来的气氛又“凉”了下去。数学课堂就经常这样“潮起潮落”、浅尝辄止,最后只收到了低效。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对学生不能是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而应成为教学对话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创设和谐、民主的情境,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创新,让学生在尊重中学会尊重、在批判中学会批判、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无论是对的或错的都能得到老师接纳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课堂师生对话也就如润物细无声般自然、顺畅。当面对争议,特别是需要引导的话题,教师不能以真理的垄断似的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而应充分行使自己所拥有的发言权,真诚发言,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选择。由于教师所处的首席地位,教师所闪烁着智慧火花的发言必然会打动学生的心灵。当然,有的时候学生的见解可能会比教师更具真理性,教师也能够放下面子,向真理投降,以朋友的身份开展同志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并虚心地吸取学生观点,这本身也是一种民主精神的重陶与感染。

二、“对话”和“共享”——课堂对话的途径

1.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也是平等对话中的一员,于是要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孩子们乐于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小团队探究,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直面场景。

2.教师要学会协作。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对话交往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所关注的也不应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3.教师要学会引领。教师的价值引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教师创设和谐情境,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创新,让学生在尊重中学会尊重、在批判中学会批判、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另一方面,面对争议,特别是面对一些需要引导的话题,教师不能以真理的垄断者或是非的仲裁者自居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应以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以所闪烁的智慧火花打动学生的心灵,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多地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对话的核心

孩子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应该说,创造是人的天性,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就是创造性的萌芽。如何在教学对话中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这正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的精神自由地飞翔。如何在教学对话中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这正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数学课堂中的对话过程充斥着创造与生成。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独特想法唤醒,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正是对话教学的核心——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愤”“悱”之际开展的对话最好,因为此时对话是学生内在的需要,是学生作为个体无法理解,迫切想与老师、同学交流思想,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思维更灵活、更敏捷,学生的创新思维进入最佳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也就充满着创造色彩。同时,在对话中要有意识地留问题给学生,把问题探究的创造活动引向自主、深入,给学生进一步发挥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结果,从而给学生自主发展开辟更广泛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创造的发生器,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教师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创新欲望,能使学生显露出最真实的“本我”,敢于质疑,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构建、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

对话式教育是以强调教师与学生对话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一种教育。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是,既不因“引导”而取消“对话”,也不因“对话”而放弃“引导”;既不因“引导”而扼杀学生的思想自由,也不因“平等”而放弃教师的教育职责。即使在高扬个性旗帜的今天,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健康发展的条件。应当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接纳、理解的对话学习氛围,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协作,在数学“对话”中完成意义建构,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论文作者:邹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民主课堂”之“对话”——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论文_邹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