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论文

习近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论文

习近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孙明明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主体论、规律论、动力论、进步论等。其中,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继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发展的重要论述。探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主要观点,在哪些方面实现了继承、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及其当代启示,可以加深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理解,深化对习近平关于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认识。

在黄国平的阐述中,所谓创新,更多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苏印总厂逐渐将业务重点转移到包装,以创新技术、100%保证的质量,以及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服务于诸多世界500强企业,如今企业业务的90%在于包装,而10%的业务来自于书刊和票据。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

(一)社会发展的主体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这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范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关注人的处境、重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直坚持的观点。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上海家化美加净高级品牌经理李晨珅表示,在产品设计之初,项目组想过很多种产品包装设计方案,但是,大白兔奶糖毕竟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如果说既要有品牌内涵,又要美观并具有高识别率,一定没有哪个设计能比得过大白兔奶糖原有的包装。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主体指的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活动着的人,尤其是“创造历史”的人。也就是说,这个主体必须是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对历史进程有积极作用的人。马克思最重视群体主体中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他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群众,指的就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了历史前进的基本方向,占社会人口中绝大多数的劳动者。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整个历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二)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文艺性戏仿是一种通过滑稽仿讽的方式来模仿、调侃或评论原作的独特创作形式,主要针对原作主题、作者、风格或其他方面内容。③ 参见维基百科对Parody(戏仿)的定义,载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ody,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9月11日。我国著作权司法实践中最著名的戏仿案例当属《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胡戈从电影《无极》剪辑创作出了该戏仿短视频作品,并表达出了新的幽默、讽喻与批判性风格。

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阐述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实现了该理论的创新。相比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主体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利益主体,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主体,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中心,就必须满足人的现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生产活动指的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对精神活动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述。精神生产活动的性质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水平。

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依照自己的内在尺度去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人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物质活动的承担者,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精神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等四种基本形式,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主要通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来进行讲述。

二、习近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继承

(一)追求以人为本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基础之上,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主体理论进行具体实践,实现了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来化解矛盾的能力。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正是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同样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始终要依靠人民,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从而来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

(二)发挥人民群众的决定性力量

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念的继承。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基本原理中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形态更替过程中,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在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就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就需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能够积极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凝聚中国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完美地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思想内核。通过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储藏到期后,农民将稻谷卖给合作社。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保底价格(含储存期加价),则按照保底价格计价;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保底价格(含储存期加价),则按照市场价格计算。

三、习近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发展

(一)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物质生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以此获取物质生产资料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原始、最基本的人类活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最基本、最革命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生存和社会产生的基础。人类社会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会按自己的内在主观尺度来改造外在世界,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和核心所在。这一概念的界定源于马克思所主张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论思想。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断探索解决人的发展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认识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目标”“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在许多方面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主体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主体思想,对我们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主体理论中,讲到了主体会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状况以及自身条件的制约,从而阐述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有限度的。马克思认为,主体创造历史的能动作用是有限的、有条件的,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并未排除社会发展的客观制约性,而社会的客观制约性也并未排除社会发展的主体能动性。所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是相互对立统一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所指出的共同体思想,即是指人类社会未来的走向将是自由的、和谐的、真正的联合共同体,也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主体理论中人的主体作用限度的观点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高度和谐。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离不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论述,阐明了中国梦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追求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

(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既是中国梦的实现者、拥有者,也是最终的评判者。要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牢固树立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要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贫困落后地区和困难弱势群体,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改革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创新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当代启示

(一)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广大人民群众是主体,是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基本依据和内在动因;社会发展是客体,是人民群众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现实存在。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当作社会历史的推动者、创造者,尊重和敬畏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凝心聚力,使人民群众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人翁和创造者。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人们的需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个人本身既是全面发展的目的,也是全面发展的手段。在全面提升能力素质、发挥个性潜能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由与社会自由的高度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八个明确”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并与“以人民为中心”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列提出,充分体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度统一,也深刻揭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推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不足、受益不平衡问题,指明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了依靠谁发展、如何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努力以各种途径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秋实

标签:;  ;  ;  ;  ;  ;  ;  ;  ;  

习近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主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