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扮精彩的语文课堂论文_黄书群

装扮精彩的语文课堂论文_黄书群

黄书群(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中心小学 四川 资阳 6413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6-129-01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一、精彩源自“生命关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但我们很多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细节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有些就连起码的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无法做到。正是对细节的忽略、不重视,才导致了种种不完美。如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班级的活跃分子,才思敏捷,成为了教师的最爱,成为课堂的“主力”,无限风光;有些学生回答问题语不成串,对文本的体验一知半解,在课堂上偶露一回脸,成为课堂的“冷板凳”;有的学生则沦为“看客”,上场锻炼的机会微乎其微。这种以偏代全,“万绿丛中一点红”式的参与面应该不是教育的主旋律。正如张化万老师说的:“我不妄想孩子一刀切齐步走的大提高,但期盼所有孩子齐步走,向前走,在各自基础上层次各异,速度不同地提高进步。”只有胸含全体,心系全体,我们的课堂才不至于一枝或者几枝独秀,而是“满园春色关不住”。在一次公开课上,笔者深深地被执教老师一段引课所震撼。

课前,老师与学生们真诚对话,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当他关注到最后一个举手的同学时,老师设身处地地为还在着想,“老师十分佩服你。以为我知道,通常情况下,最后一个举手的同学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他要犹豫好长一段时间才最后把手举起来。”之后并真诚地与这位同学握手。“你能不能想办法改变同学对你的印象。就从今天开始,你将成为咱们班举手越来越多的同学,好吗?”这位同学在老师的激情鼓励下勇敢地举起来手。在课堂上,老师始终关注这位同学的表现。一句恰如其分的点评,一个鼓励赞赏的眼神,使这个常常游离在课堂外的孩子在那天终于被感染了,被感动了。整堂课,这位同学全身心投入,一次又一次自信举起了手。

请平时充当“观众”的学生发言,是一般教师上公开课最不敢触摸的敏感地带。但在这里却充当了最好的教学资源,这个“举手”细节源自老师一颗博大的爱心,源自老师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小心呵护着一颗颗稚嫩的心灵,积极引导学生闯过一个个难关,播洒一粒粒自信的种子,课堂才真正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二、精彩源自“精雕细琢”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首先,精雕细琢对教材的理解。细节的设计源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源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那必将是流于肤浅;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那必将流于浮华;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必将流于腐俗。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的“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有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这句话时,引导学生逐层体会。先提问建筑长城是一个怎样的年代,让学生体会出建造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的不容易,然后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自然而然地重读了两个“多少”和“一个个困难”。然后通过对“血汗和生命”的理解,情感上再进一层,学生的体会就更深入了,真正从心底被文本感染了。

其次,精心雕琢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细节。老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感情真挚,扣击学生的心扉,拨响感情的琴弦,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同时,教师用适时、灵活、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的教态,如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站立姿势,甚至服装、发式等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观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不难发现他们总是满面春风走上讲台,之后眼观全班学生,用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开始讲课。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们用赞许目光以示鼓励,或肯定的点点头,拍拍学生的肩膀;当学生走了神,老师用皱眉、扬眉,用亲切的目光主动捕捉学生的视线,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融洽的师生情谊,使课堂气氛有张有弛,情趣盎然。

三、精彩源自“互动生成”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与能力互相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也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珍视细节,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生成别样的精彩。

四、精彩源自“潜能开发”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一定的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的创造能力要靠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去发掘。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精彩的。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智慧的翅膀。如许多课文中作者留下的“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罗盛教》一课中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这个“摸”字正是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扩展点”。教师启发学生“罗盛教在水底是怎样摸的?你能把当时的情景想象出来吗?”学生们受到启发,用生动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刺骨的冰水浸透了罗盛教的衣衫,冰下水流很急,罗盛教一会儿向前摸,一会儿向后摸,一点点在水中摸索着。费了好大的劲儿,也没摸到。”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乃至解疑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五、精彩源自“情境创设”

细节还源自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追求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

纵观新课改下的课堂,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特级教师华应龙说:“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教学细节犹如深夜的流星,一抹而逝,也如狂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往往会成为教学的闪光点,成为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教学难点的破解点。我们的课堂也许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要做到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的精彩和独到,就能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处见成功。总之精彩的课

论文作者:黄书群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装扮精彩的语文课堂论文_黄书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