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CT论文_赖跃平,陈建松

颅脑损伤的CT论文_赖跃平,陈建松

赖跃平 陈建松 (福州市第二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目的 CT检查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对500例脑外伤患者CT影像及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旨对CT在颅脑损伤检查中存在的局限性及对其复查的最佳时间进行探讨。方法 本文500例首次CT检查均在伤后24小时内,二次复查时间根据病情变化的需要,在8、10、12、24、48及72小时不等,以平扫为主。结果 CT对轻度脑损伤、脑干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少量出血等诊断欠佳。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外伤性脑梗塞、蛛网膜损伤等早期诊断不敏感,应根据临床病情变化的需要酌情择时CT复查。

【关键词】 颅脑损伤 CT扫描 临床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71-01

CT对颅脑损伤检查诊断上是不可缺少的,并使其在抢救治疗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但CT对颅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性还有欠缺,其检出率尚比MRI为低,我们对500例脑外伤患者CT影像及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以对CT在颅脑损伤检查中存在的局限性及对其复查的最佳时间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文500例脑损伤中,男320例,女180例,年龄13-56岁,平均34岁,加速性脑损伤132例,减速性脑损伤91例,挤压伤28例,冲击伤87例,对冲伤54例,枕部着力伤73例,前额着力伤35例。首次CT检查均在伤后24小时内,二次复查时间根据病情变化的需要,在8、10、12、24、48及72小时不等,以平扫为主。如疑颅底骨折,颅底以2mm层厚与层间距薄层扫描,如疑前颅凹眶骨骨折,加扫冠状位,如CT检查报告与病情表现不符时,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复查,以进一步观察颅内损伤具体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CT表现

将颅脑外伤的CT表现归纳为局限性与广泛性两大类型

2.1 局限性脑损伤表现:(1)颅骨骨折(凹陷性、粉碎性、裂纹性)。(2)单侧硬膜外血肿。(3)单侧硬膜下血肿。(4)蛛网膜损伤膨出。(5)局限性脑实质损伤(脑挫裂伤)。可见点状、斑状、块状及小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轻者占位效应不明显,重者可见脑室脑池受压变形变窄或缩小,甚至消失,中线结构向对侧偏移。(6)外伤性脑梗塞。

2.2 广泛性脑损伤表现:(1)颅骨骨折轻重不一,伴有单侧或双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2)脑实质广泛性密度减低,并有散在的点状与斑状出血灶,脑沟变浅,脑室缩小,脑池变小或消失。(3)蛛网膜腔内出血或并发脑室内积血。(4)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脑实质大块状出血,一侧或双侧性,同时伴有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讨论

CT对颅脑损伤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在治疗与抢救均起很大的作用,但CT对脑外伤的早期诊断敏感性欠缺,仍与MRI检查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将其归纳为如下几点:

3.1 CT对轻度脑挫裂伤的诊断是不敏感的。无论是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脑挫裂伤,如不伤及血管,其检出率是很低的,原因是脑损伤后除细胞水肿外,脑实质的早期改变不明显,若轻度脑损伤,一般伤后12小时以内,CT检查是难以发现损伤的基本情况,甚至在24小时才发现病灶,为此需要多次复查CT。

3.2 CT对外伤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更为困难,因为脑梗塞可在脑外伤的当时或脑外伤的后期,两侧脑梗塞即使发生,而要在其发生24小时后才有表现。

3.3 CT对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少量出血的检查敏感性不佳,原因是血液除血球外,其大部分是含液体物质,再加上脑脊液的稀释,使CT的分辨产生困难。

3.4 CT对蛛网膜损伤的早期诊断不敏感,原因是蛛网膜下腔内液体压力不高,损伤后其液体溢出,不能将脑实质推开,产生一裂隙,为此早期CT是无法检出的,多数在二次复查中得以发现。

3.5 脑干损伤CT也难以诊断,原因是受颅底骨的影响,使脑干显示不佳,常产生漏诊。

3.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诊断也较困难,原因是脑损伤的范围广泛而均匀,出血又不突出,多数以脑水肿与散在点状出血为主,所以早期CT检查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多数由病情加重,二次复查才得以诊断。

颅脑损伤的特点是多变、易变、突变,注意病情的动态观察,检查的连续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杨艺 李博云 刘智等 颅脑损伤不同时期CT检查的临床意义 现代医药卫生 2007.23(07)1046.

[2]魏萍 李江涛 颅脑损伤患者中CT扫描的诊断意义 中外医疗 2010.04.23-24.

论文作者:赖跃平,陈建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颅脑损伤的CT论文_赖跃平,陈建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