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论文_史亚丽

史亚丽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方法:对研究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所有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验工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所得结果给予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均给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知,研究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高达85.00%,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仅为10.00%,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特点,对疑似病例积极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56-0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发生因素可能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密切相关[1]。本文将于2014年1~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9至57岁,平均年龄(52.71±2.24)岁。另选取同期前来我院实施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2至85岁,平均年龄(63.22±2.19)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例数等资料对比结果P>0.05。

1.2 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研究组经临床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对照组排除患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者;③排除恶性肿瘤患者;④排除患有重症感染、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者;⑤排除精神类疾病者,对本次研究所需同型半胱氨酸实验室检查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⑥排除处于妊娠、哺乳、产褥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人群;⑦排除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⑧于本次研究前1个月内使用用茶碱、盐酸、维生素等药物;⑨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2.2研究方法 对研究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所有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验工作,分析方法为查阅本次就诊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接诊医护人员、咨询患者本人及家属等。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结果,将所得结果给予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

1.2.3 实验室检验 于清晨空腹采集待测者静脉血液2~3ml作为检验样本,血样采集后将其置于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试管中,经离心将血浆分离后置于40C环境中保存待用。仪器选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Olympus)提供型号为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北京九强有限公司提供质控品、同型半胱氨酸循环酶试剂盒、校对品及其他相关试剂,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方法为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在5-15umol/L为正常,高于15umol/L则提示患者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相关分析(统计学),以x(_)±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均给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知,研究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高达85.00%,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仅为10.00%,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 研究组、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情况分析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属于人体中含量较少的含硫氨基酸,由半胱氨酸与蛋氨酸脱甲基反应获得。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各项组织器官功能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发生急性脑缺血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而中青年机体功能大多优良,急性脑缺血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发生率较低,因此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缺血疾病相关性更为密切。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生活环境、结构、压力等)不断变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因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2]。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代谢性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产物,而在维生素B12、叶酸辅助作用下可将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为甲硫氨酸,或在维生素B6、胱硫醚-β-合成酶作用下将同型半胱氨酸转硫基生成胱硫醚,从而维持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动态平衡。人体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上升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营养及遗传作用:①缺乏维生素B6、B12;②编码酶基因突变;③染色体中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缺陷;④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活性降低或缺乏;⑤叶酸缺乏。本文研究可知,研究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高达85.00%,而对照组健康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仅为10.00%,研究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将具有更高的脑血管发生率,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机制:①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发生氧化反应后将产生过氧化氢、自由基等物质,加速低密度胆固醇发生氧化并形成泡沫细胞,增加血管壁厚度;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对机体中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加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最终将导致动脉硬化;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对脑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增加血液中炎症介质TAX2产生,促进血小板粘附,加速形成脑血栓;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对机体血管调节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造成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紊乱[4]。

研究表明,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需要辅酶维生素B6、B12、叶酸的共同参与,上述物质缺乏或活性降低均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目前公认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机体营养,提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可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降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及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特点,对疑似病例积极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琼.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11): 1111-1112.

[2] 王晓楠,白小涓,王春雷.老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认知功能与心血管因素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1): 5957-5959.

[3] 李海华,张丽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5):500-502.

[4] 王本国,林棉,杨楠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3): 284-288.

论文作者:史亚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  ;  ;  ;  ;  ;  ;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论文_史亚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