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摘局部义齿固位论文_师增林

浅谈可摘局部义齿固位论文_师增林

师增林

(甘肃省秦安县郭嘉中心卫生院 741600)

【摘要】义齿的固位力过大,容易损伤基牙,摘戴困难。固位力过小,义齿又容易脱位。因此,调节固位力可以使义齿符合生理要求和功能需要。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81-02

可摘局部义齿固位体的要求:有一定固位力,保证义齿在正常的咀嚼功能状态时不致脱位;非功能状态时,对基牙不应产生静压力(移位力);摘戴义齿时,对基牙应无侧方压力,不损伤基牙;符合美观要求,尽量少显露金属,尤其前牙区;与基牙密合,外形圆钝光滑,不应刺激或损伤口内的软硬组织,不易存积食物,以免菌斑堆积,造成牙龋坏和牙周病变;制作固位体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对口腔组织无致敏、致癌作用并尽量避免在口内使用不同种类的金属,以免产生电流刺激,影响健康。

一、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直接固位体和间接固位体两大类。

1、直接固位体 直接固位体是防止义齿向脱位,起主要固位作用的固位部件。按固位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冠内固位体和冠外固位体。(1)冠外固位体:包括卡环型固位体、套筒冠固位体以及冠外附着体。其中卡环型固位体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者。(2)冠内固位体:主要为冠内附着体,属于精密附着体,也有半精密附着体。最常见的是栓体栓道形式。

2、间接固位体 是用以辅助直接固位体固位的部件,主要是起增强义齿的稳定,防止义齿发生翘起、摆动、旋转及下沉的作用,常用于游离端义齿。间接固位体的具体作用:

第一,主要是防止游离端义齿合向脱位(翘起),减少因义齿转动而造成对基牙的损伤。

第二,对抗侧向力,防止义齿旋转和摆动。

第三,分散合力,减轻基牙及基托下组织承受的合力。间接固位体的种类:

常用的有合支托、指端支托、连续卡环(连续杆)。而金属舌/腭板、附加卡环、邻间钩、延伸基托等,除发挥本身特有作用外,根据设计需要,也可起到间接固位作用。间接固位体的设计:

间接固位体作用力大小与其放置的位置有关。而它的设计位置又与支承线(主要指起支点作用的合支托连线)密切相关。

二、义齿是固位不好的主要表现

义齿的固位不好主要表现在义齿脱位。 1、固位体的设计选择固位体数目过少、固位力不足。一般来说.一副义齿具有700 一100咄的固位体.就能较好地满足其功能需要。而对于双侧设计的可摘局部义齿.固位体的数目不能少于3 个;单牙活动义齿修复体固位体的教目也不能少于2 个。在选择基牙时应尽量使基牙分散,加强各基牙之间的相互制锁作用。2、基牙形态基牙形态对可摘局部义齿的围位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牙高大、倒凹位置形态合理对义齿的固位有利;而基牙牙冠短小或呈圆锥形,对义齿固位不利。在义齿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卡环类型、改变义齿就位方向、增加卡环数目来弥补固位不足。3、固位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主要固位体是卡环(有铸造和弯制两种)。卡环各部分与基牙的位置关系与义齿固位有直接关系。卡环的卡臂尖应进入倒凹区内,而不能抵在邻牙上,以免引起义齿弹跳而脱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可摘局部义齿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

义齿的固位力过大,容易损伤基牙,摘戴困难。固位力过小,义齿又容易脱位。因此,调节固位力可以使义齿符合生理要求和功能需要。具体调节措施有:

1、调整就位道:改变义齿就位道的方向,从而改变基牙倒凹的深度、坡度与制锁角的大小,即可达到增减义齿固位作用的目的。当基牙或义齿固位体超过2 个时,应该在导线观测仪上描记出义齿各部件戴入时的共同就位道,以便于患者自行取戴,满足义齿稳定和固位的需要,避免义齿与邻牙间出现过大的空隙,尤其与前牙间出现过大的相邻间隙而影响美观。确定共同就位道的方法主要有:(1)平均倒凹法(均凹式、垂直戴入):将模型方向调节在各基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倒凹比较平均的位置,然后画出基牙的导线,根据此导线设计制作的义齿,其共同就位道方向即为两端基牙长轴交角的平分线方向。多用于缺牙间隙多、基牙倒凹大的病例。(2)调节倒凹法(调凹式、旋转与斜向戴入):调凹就是使倒凹适当地集中在某些基牙或基牙的某个侧面上。义齿采用斜向就位,可利用制锁作用,增强义齿固位,并可缩小前牙缺牙区与邻牙间的间隙以利美观。一般个别前牙或后牙缺失,或单间隙连续缺牙时采用调凹式就位道,以利固位与稳定,如:前牙缺失,或前后牙同时有缺失,多采取由前向后斜向就位道,后牙游离端缺牙一般采用由后向前斜向就位。

2、调节卡环臂进入倒凹区的深度和部位:当基牙倒凹深度太大而又不能通过磨改等方法减小时,可将卡环臂设置在倒凹深度适宜的位置上,不一定进入最深部位。

3、调整基牙间的分散程度:基牙越分散,各固位体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强,所以合理选择基牙位置,使各固位体合理的分散,也可达到增大固位作用的目的。

4、增减直接固位体的数目:固位力的大小与固位体的数目成正比。但由于固位力不是越大越好,故在正常情况下,2~4 个固位体即足以达到固位要求。

5、选择和修整基牙的固位形:基牙应选用牙冠有一定倒凹,但倒凹的深度应在卡环臂的弹性限度之内,而且坡度较大者。若基牙的倒凹深度过小、过大,倒凹的坡度过小,都不利于义齿的固位。遇此情况可以磨改基牙和调节就位道使之达到要求。一般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

6、选用刚度及弹性限度较大的固位体材料:刚度和弹性限度越大的材料,固位体的固位作用越强。但是也不宜过大,否则将损伤基牙。

7、充分利用吸附力、大气压力来协同固位:当缺牙多、基托面积较大时,可摘局部义齿更应重视利用这些固位力以增强固位。

四、间接固位体的设置

(1)平衡法:是在义齿支点或支点线的对侧增加平衡力,平衡力与力(不平衡作用力)位于支点线的两侧,使义齿保持平衡,克服或减轻义齿的不稳定。若义齿的刚性较强,则其平衡公式是:力×游离距(作用于义齿游离端的力至支点间的距离)一平衡力×平衡距。当可获得的平衡矩(平衡力×平衡距)不小于力矩时,义齿便不会发生不稳定现象。因此临床上常常通过加大平衡力矩以增加平衡力。如在设计游离端义齿时,除选用近缺牙间隙的牙为基牙外,还应增加选择离支点远的牙甚至对侧牙作平衡基牙,以增强抵抗义齿力的平衡力量。

(2)对抗法:是在义齿支点或支点线的同侧增加或使用对抗性措施,如:增加义齿游离端基托面积以获得更大的牙槽嵴黏膜支撑力,以及利用覆盖基牙、种植体或牙弓对侧基牙来对抗使义齿产生下沉的力。

(3)消除支点法:义齿不稳定是由于其某些部件与口腔组织间形成支点造成的,消除支点以后,即可获得稳定。可摘局部义齿可能存在的支点有两种:一种是支托、卡环等在余留牙上形成的支点,另一种是基托与基托下组织形成的支点,通常由人工牙排列在牙槽嵴上的位置和咬台关系不当、黏膜厚薄不均、牙槽嵴呈凹凸不平状等造成。临床常采用对硬区部位的义齿基托组织面进行缓冲,对黏膜可让性差加以补偿,使义齿均匀下沉。也可采用半消除支点法(设计近中支托)或全消除支点法(不设支托)将混合支持形式变为单一黏膜支持形式,减小游离端义齿不同支持组织间可让性差异,有利于义齿稳定。

论文作者:师增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  ;  ;  ;  ;  ;  ;  ;  

浅谈可摘局部义齿固位论文_师增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