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论文_黄艳

浅析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论文_黄艳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 409100)

摘要:本文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课堂现状着手着重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指出了一定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注重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从而达到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学校;教学方法

1、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课堂现状

现代教学制度在不断改革,新的堂课教学模式也已踏入了教学生活,中职生数学的教材、考试内容不断更新,使课堂教学逐步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能力和素质,这也对广大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采取教师主宰课堂的方式,教师满堂讲,满堂问,学生思想呆板,课堂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学生在课堂“梦游”的现象。另外由于数学本身就是以理性思维为主没有什么特别吸引学生的方面,如果课堂上教师没有完安全的将学生的思维抓住,那学生的思维很可能会“神游”。从而形成了教师讲他所讲,学生想他所想的现象。再者,中职生学习数学的时间95%是依赖于每天的数学课,课后很少有学生再去看看数学书,课堂的吸收率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所以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积极探寻更加新颖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当前中职学校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2、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课堂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融入使问题情境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图片的引入既能拓宽学生眼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甚至很多实际问题是通过我们所教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或解答,当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展现出来,自然就会提起十分的兴趣。如果根据这些图片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们就一定感兴趣,当他们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学习新知识自然会有很好的效果。

友好的交互式界面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话是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的事,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后,便在课堂上形成了除师生对话外的另一种对话情境――人机对话,而这也正是可以将学生们充分融人到课堂上的一种有效对话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摆脱枯燥与乏味。特别是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是最关键的,这个过程若充分、合理地应用教师、学生、多媒体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们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各种软件的相互兼容使教学难点可以“拨开云雾”。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备课的重要任务。很多的难点往往是一些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很多难以表达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华盛顿大学数学系的詹姆斯・金这样说:“电脑演示复杂的图形变化过程可以带给学生看得见的动态立体形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可以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软件很多,如Word、Excel、PPT、几何画板等。合理适当地应用这些软件,可以将一些用口头语言很难解释清楚的教学难点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3、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实践证明,正确运用多媒体,会使数学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在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内容由于抽象不容易表现,学生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想象力,因此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由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能够形象具体、图文并茂,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对一些变化过程显示、模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直观的展示了数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交互性,所以如能加以适当应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死知识变活,使得在教学中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它们有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的是纯理论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模型。对于这些问题,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而多媒体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抛出的物体的轨迹并不是数学中所说的抛物线,在展示抛物线(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的过程时,传统方法难以胜任。而通过Flash、几何画板等制作软件,则可利用其函数功能,轻松实现各种函数的图像演示。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信息技术增加了教学容量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地传授知识,大信息量的最优处理,提高课堂效果。图形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多,动画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放缩与移动、颜色变换,不仅容量大,速度陕,效果也更佳,使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伸。例如:在复习课上,利用复习课件效果更为理想。边复习,边进行课内练习、矫正练习,并在其中加上习题答案、迁移性练习,大大缩短教师板书时间,及时进行错误订正。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3、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当今时代的教师应该学会怎样恰当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在不违反教学纪律的前提下,注重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培育出先进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朱汉林数学文化[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1)

[2]叶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

论文作者:黄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浅析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论文_黄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