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快乐 教育 幸福 人生
清河区完全小学位于南漳县城东南清凉河畔,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5人,教师24人。近年来,学校坚持实施快乐教育,打造快乐校园,形成快乐特色,积淀快乐文化,使师生在乐园中共同成长。
一、坚持文化引领,营造快乐环境
1、提炼精神文化,引领师生成长。精神文化是核心,我们通过发征集意见函、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征集精神文化内容,形成了我校文化主题,形成了我校教师誓词和教师精神,确定了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德育观、质量观、一训三风和校旗、校徽、校歌,理念文化从师生中来,再到师生中去,得到了全校师生、家长及至社会的认同,在理念文化的引领下,全校师生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责任明确。
2、建设物态文化,营造快乐环境。物态文化是基础,我们一是建设了以乐教、乐学、乐知、乐行的校舍文化。二是建设了以乐园、乐雅、乐怡的校路文化。三是建设了乐学、乐知、乐行、乐思、乐进、乐越、乐助、乐成的班级文化。四是建设了以乐读、乐诵、乐记的廊道文化。五是建设了乐勤、乐俭、乐于感恩的食堂文化。六是建设了快乐活动场地文化。七是建设了快乐标示文化。九是建设了展示师生风采和快乐成果的长廊文化。
3、开展特色活动,诠释文化主题。结合快乐教育理念,设计了学校特色活动,以阳光绳韵、腰鼓、竹竿舞、花样篮球、花棍、鼓号等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实践活动、经典诵读活动为主,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活动做到了有方案、有指导教师、有过程记载、有评价结果,以活动支撑文化主题。
4、完善制度文化,激励师生成长。学校利用每年教代会开辟专门时间用于讨论、制定、修订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已经建立了管理干部、专任教师、后勤职工、学生等不同层面,形成了管理、科研、培训、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体系,编制了学校制度集,每一项制度都坚持从师生员工中来,再到师生员工中去,这些制度具有约束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为学校实施扁平化管理、激励师生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了制度文化。
5、挖掘课程文化,支撑文化体系。我们现有校本教材两套,一套属于全区合编的校本教材,一套属于本校自编校本教材,目前正在开发第三套校本教材,新校本教材以快乐教育为主体内容,在建构上精心设计,在内容上深入挖掘,在主题上准确定位,以教材支撑我校快乐教育体系。
二、改革教学模式,打造快乐课堂
1、校本研修——奠基快乐高效课堂
形成了“说——讲——评——研”四环节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成果丰硕。我校以“小学快乐教育研究”为课题,顺利完成了县、市、省级研究任务。在快乐教育的大课题下,我们还开展了“探究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高效性对策”的课题研究,均已高质量结题。校本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培训搭建网络平台,分享教学智慧,研讨教学方法。广泛开展讲授入门课、研讨课、观摩课、汇报课、示范课活动,培训活动练兵,课堂教学展示,课后研讨提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关注每一名教师成长,教师素质迅速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五步四环”——构建快乐高效课堂
形成了“五步四环”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五步”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探究深化——训练拓展——总结反馈”,“四环”即:学习——备课——研究——反思,让学生主动、快乐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热情,学生乐其所学。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灵动课堂,在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快乐课堂中获取新知。我校每年四月和十月开展教学竞赛月活动,全体教师竞相展示快乐高效课堂成果。
3、师生成长——实现快乐高效课堂
一是教学的方式变了。教师从台上走到台下,由主讲变成主导,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课堂灵动起来。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各自为战”向资源共享过渡;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二是学习的方式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多了,活动空间大了,思维变活跃了……,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情感由“厌学”转向“乐学”。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着学习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三是课堂的气氛活了。课堂被激活,师生关系平等,学生越来越自信,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四是师生共同成长了。实施快乐高效课堂,使学生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习惯良好,阳光快乐,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和锻炼一批市县级骨干教师。
三、着眼全面发展,开展快乐活动
1、创设活动条件。一是配备活动器材设施。添置了大量的室内外活动器材和设施,建设了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琴室等各功能室,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一应俱全。二是建立兴趣活动组织。学校常设腰鼓队、鼓号队、方巾队、花棍队、竹竿舞队、器乐组、绘画组、舞蹈组、科技组、演讲组、花样篮球组等活动组织,每个组织都有组员名单和活动方案。三是配置活动指导教师。为每个活动组都配备1—2名指导教师,具体组织、训练、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学期结束时对每名学生活动情况做出评价。
2、常态开展活动。一是开展大课间活动。每天上、下午各一个大课间活动,主要内容有阳光绳韵、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广播体操、诵读经典、歌唱、跑步及班级特色活动项目。二是开展课外活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的50分钟为课外活动时间,所有活动小组在指导教师带领下按计划开展活动,师生全员参与,定期轮换活动项目,已经成为一种常规。三是开展“三节”活动。精心组织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活动,展示学生活动成果,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四是开展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日期间,把家长接到学校,观看学生的才艺表演、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感受快乐校园的魅力,在共同参与中与学校密切了联系,强化了沟通,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快乐教育,建设快乐文化,打造快乐课堂,开展快乐活动,提升了学校品位,锻炼了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省级学科优秀教师1人,市级隆中名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市级以上优课教师7人。每年教师在各级业务竞赛中获奖都在80人次以上。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省、市、县各类竞赛活动中屡屡获奖,全校学生快乐、健康、文明、阳光,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学校工作被表彰为全省示范家长学校,全市课外文体活动、规范办学行为、科普工作、远程教育、少先队工作、比教学访万家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和示范学校,全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绿色生态校园等;被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表彰为全县教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研工作、艺术教育、办学行为、体育工作、德育工作、安全工作、快乐校园等示范学校和先进单位。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 2002年版
3、《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论文作者:, 陈帮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快乐论文; 文化论文; 课堂论文; 师生论文; 学校论文; 高效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