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_林作强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_林作强

林作强 广西岑溪市糯垌镇昙海中心小学 广西 岑溪 543200

【摘要】情境教学法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诸多方面和多层次。教师需要在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的同时做到学生从学科学习中真正获得知识的积累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小学体育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更是完成素质教育促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体育;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1-167-01

情境教学法十分符合我国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倡导情境教学法,并致力于情境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下面我来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体育的育人理念不是单纯的肌肉训练,其中体育锻炼是最直观的成果,但是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项目学习时,大脑中应该在踊跃思考。而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理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内容,鼓励同学之间积极合作探讨,以及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信心,最终形成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传授"障碍赛跑"的知识时,教师可提出"在进行赛跑时遇到障碍物要单脚跳还是双脚跳?""在跳跃过程中,身体应该向前移还是向后倾?"通过学生的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音乐情境,营造课堂气氛

迫于升学压力,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也是较为紧张和繁忙的,在校园中整日忙于文化课学习的学生们,缺少一定的轻松活跃氛围。而在体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出愉悦、轻快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还可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兴趣。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情操,使学生在活动和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体育课中充分运用形象的语言、动听的音乐以及录音旁白等,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美丽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比如,在体育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用音乐播放《健康歌》,随着那动听的音乐、有韵律的节奏学生运动的细胞就被充分调动起来,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在这美好的音乐情境中,既使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又使学生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消除学生的体育疲劳感,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好奇心。在课前准备运动和课后舒缓伸展运动,都可以插入轻柔的音乐加以配合,使学生静下心来享受运动的美感。同时在进行室内教学时,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可以采用同样律动比较激烈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比较舒缓的团队类的运动项目可以以小学阶段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还可以借由音乐的节奏进行游戏,完成规定项目动作等。体育运动配合音乐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改善课堂氛围,迎合学生的运动情绪,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美好的音乐情境中,既使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又使学生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互动积极性

学生在小学阶段,还处在心智发育不成熟,天性活泼浪漫的年纪。没有任何一个儿童会抗拒游戏。中国史上赫赫有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说过“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意思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人的虚实,首先要做的就是投其所好,从中就能推测出这个人的真正需求,这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了。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呢?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游戏情景,将教学与游戏融会贯通是“投其所好”的最佳方式之一。教师需要在游戏的设置上充分考虑游戏设置的合理性和操作规范性。在游戏情景的挑选中,要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成熟度,选择较容易代入和理解的内容,引用一些卡通人物的故事情景、时下综艺中流行的互动游戏形式、划分学习小组进行分组游戏等。另外游戏的设置规模不要过大,对场地的要求不要太高,避免学生的运动伤害,也避免教师在监督保护中容易产生遗漏和疏忽,在设置竞赛游戏中,可以给予一定的游戏奖励,或自由游戏时间奖励。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互动积极性,有效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并在体育课堂上获得自主支配的游戏时间,逐步适应和喜爱体育锻炼。

四、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体育兴趣

好奇心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让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在讲授课前准备运动这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准备活动动作相似的动物动作,并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使得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驱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小学体育教师要经常更换小动物或是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保持新鲜感。我对此种教学方法做简要介绍:在上课后,我问学生:“现在春天来了,小燕子是如何飞的?你们可以用胳膊当做燕子的翅膀进行模仿!”听到我的话后,学生不约而同地进行模仿,而我则会针对动作不标准的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规范他们的动作。通过采用模仿小燕子动作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摆脱了传统教学死板的教学氛围,而且使得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完成了相应的体育准备活动,从而为下一步体育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运动技能的效率

体育教育的直观原则是指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和现有经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直观手段,生动地展示想要学习的身体锻炼技巧,正确思考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体育运动技术有自己的特点,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运用直观性原则来观察体育运动技术的重心移动轨迹(形式、方向、幅度)及完成动作的速度、耐力、力量、方向等,既要注重空间关系,又要掌握位移关系,这是比较复杂的。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运动技能中的重难点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如:“五步拳”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看不到手的动作,也无法弄清楚步的方向。如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来分解行动,学生的模仿训练将会出现错误。如果此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显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虚拟步骤并选择左腿弯曲前弓,右脚则在右侧。同时,左手变成一个钩子,右手拿起手掌,前面是可见的。通过视频的慢动作,可让学生知道左手向后拱起成钩,右手抬起到右腿外侧,重心变为左脚。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师可将学生的错误行为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以便学生看到自己的行为与正确的行为的区别,从而突破这项体育技术运动的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在小学体育教育课堂应用中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诸多方面和多层次。教师需要在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的同时做到学生从学科学习中真正获得知识的积累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小学体育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更是完成素质教育促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白婷.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设计及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3:120-122.

[2]杨红.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分析[J].田径,2018,09:54-56.

[3]吴俊.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运用的时机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0(04).

论文作者:林作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_林作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