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山堂话本》俗语释例论文

《清平山堂话本》俗语释例论文

《清平山堂话本》俗语释例

滕华英/徐州工程学院

摘 要: 《清平山堂话本》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话本刊刻本,保留了大量宋元明时期的俗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俗语进行例释。

关键词: 话本 语料价值 俗语

《清平山堂话本》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话本刊刻本,保留了大量宋元明时期的俗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语料价值。目前,学界对“俗语”的定义存在争议。本文所指的“俗语”来自于《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汉语大词典》界定俗语包括民间流行的说法、通俗定型并流传的语句和方言土语。根据《汉语大词典》的界定,本文选取《清平山堂话本》中具有代表性的俗语进行例释,大多为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俗语,通过分析俗语的结构、关键字词的涵义,来准确地理解俗语的意义和用法。

314 从美国海军独立看护兵的培训浅析我国舰艇军医的教育培训 郑兴锋,田 泾,雷 蕾,蒙德鹏,余丽群,杨 宁

一、口喻心,心喻口

小娘子见了,口喻心,心喻口,道:“好似那僧儿说的寄简帖儿官人。”(《简帖和尚》)

查语料库,“口喻心,心喻口”出现次数较少。但明清时期有“心问口,口问心”的说法,较为常见。同时有“以心问口,以口问心”的说法,或者单用“以口问心”。

(1)心问口,口问心,打算良久,连那些奇珍异宝折变了,大约也够了,且自顾命要紧,因此上一狠二狠写了二十万两的报效。(《儿女英雄传》)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英戈施塔特为R8 RWS提供了大尺寸的手套箱和座椅后方充足的储物空间(226升)。加之前部行李箱提供的额外112升的储物空间,奥迪车主可随心所欲地驾驶这辆座驾完成任何一段旅行。当然,R8 RWS出色的座椅也功不可没—舒适的坐垫、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造型、丰富电动调节方向以及座椅加热功能使这辆奥迪跑车显得格外文明。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配置对于R8 RWS的身价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那么不妨将它与价格是其两倍的法拉利812 Superfast进行对比。

(3)祁侍郎见他走了,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头以心问口,以口问心的足足踌躇了大半天的工夫,方才打定了主意道:“他虽然向我借钱,这所房子却不止这个价钱,我只管借给他就是了。”想着便走出来,叫帐房先生先去打五百银子的银票。(《九尾龟》)

(4)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准!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初刻拍案惊奇》)

喻,《说文解字》未收,《广韵·遇喻》:喻,同谕。《说文解字》:“谕,告也。”段注:“谕,告晓也。晓之为谕。其人因言而晓亦曰谕。谕或作喻”。喻是告知的意思。此句的表面意思是口告诉心,心告诉口。古人认为心是用来思考的,所以“口喻心,心喻口”意为心里面反复思量,盘算斟酌。

二、鬼门上贴卦

少间,具酒奉母,母见其无情无绪,向女而曰:“汝如今迁于乔木,凡宜守分,也与父母争一口气。”岂知本妇已约秉中等了二夜了,可不是鬼门上贴卦?(《刎颈鸳鸯会》)

“鬼门上贴卦”,元代有“鬼门前空占卦”的说法,明代有 “鬼门上贴符”“鬼门上占卦”等说法。

(1)错中错,讹上讹,只管在鬼门前空占卦。(《琵琶记》)

(2)你若去下书,嘴舌不利,便就是天大的来头,也只当鬼门上贴卦。(《鼓掌绝尘》)

《汉语大词典》解释旧时相面的人称口角的直纹为腾蛇。《麻衣神异赋》云:“法令入口,邓通饿死野人家,腾蛇锁唇,梁武饥亡台城上。”清代王先谦补注:“法令者,口边纹也。腾蛇,即法令纹也。梁武帝亦有此。”不管是腾蛇锁唇还是腾蛇入命,都为不吉利之相。此外,白虎也是指迷信传说中的凶神。《西湖二集》“但前年七月间,丧门白虎星动,必主刑伤克夫之祸,又无儿女,若肯再嫁,倒有收成结果。”此处,“腾蛇”“白虎”并举,指卦象大凶。文中指算卦先生算得杨温会遭遇凶灾。

(3)众百姓等刘知府进京,也随至京,在通政司上民本,说他为官清廉,欲保留再治扬州。后又在各官里递揭帖,也只当在鬼门上占卦。(《梼杌闲评》)

鬼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迷信传说中的鬼进出之门,即通往阴间的门。《山海经》有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同时,《汉语大词典》还从占卜卦象上解释,认为鬼门是卜筮上的官鬼爻,后世星命术士称为官煞,意为大凶之象,预示着灾难的来临。占卜、贴符、画卦,本是为了趋吉避凶,但鬼门之象为大凶,画卦贴符也无济于事于事无补。《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解释为“不吉利,不成功。”上文是指蒋淑珍母亲的规劝不起作用,蒋淑珍私会朱秉中,注定丧命。

三、鬼宿渡河

如言,径往洞虚先生卦肆,卜下封来,判道:“……今夜就可办备福物、酒果、冥衣各一分,用鬼宿渡河之次,向西铺设,苦苦哀求,庶有少救。(《刎颈鸳鸯会》)

(2)客官问他则甚?好鞋不粘臭狗屎,何必与他呕气呢? (《三侠五义》)

(2)他只在那里口问心、心问口的盘算道:“且住!要讲算命圆梦,这些不经之谈,我可自来不信。……”(《侠女奇缘》)

广东省博罗县水东陂水库是以防洪除涝和灌溉为主的综合利用中小型水库,在长期运行后该水库大坝主坝体存在土体坝基渗流、渗漏等问题,严重威胁到水库大坝的安全和正常效益的发挥,急需加固。在该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中,主要针对大坝的主坝体、坝基防渗问题,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加固除险处理。

四、腾蛇入命

杨三官人说了年、月、日、时,这先生排下卦,大笑一声,道:“这卦爻动,必然大凶。破财、失脱、口舌,件件有之。卦中主腾蛇入命,白虎临身,若出百里之外,方可免灾。”(《杨温拦路虎传》)

李莉不为所动,继续和程江这样“俗气”生活,而且前所未有的踏实安心,不用撑着高尚,不用隐忍不发,不必忍受别离,不必担心怯懦。

最后,站长唱了一支歌,把晚会推向高潮,那歌声如山泉清流,沁人心脾,人人洗耳恭听,连呼吸的声音几乎都没有,真令人心旷神怡。

五、叉手不离方寸

《汉语大词典》收录“无量斗”,解释为没有标准的量具,比喻好说无比大话的海口。也收“没量斗”,指说话没准星。媒人要促成姻缘,必须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甚至巧言如簧颠倒黑白,好夸无比的海口。所以 “媒人之口无量斗”意思是说媒婆说话好夸大其词,不可全信。文中正是李翠莲骂媒人说话没准,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查语料库,明代文献中较多使用“叉手不离方寸”,又说“叉大拇指不离方寸”。明以前,使用更多的是“叉手”。“叉手”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非常常见。如:

(1)生闻梵志闻此义已,即从乘下,右膝着地,叉手向于胜林给孤独园。(《大藏经》)

(2)堂中灯烛辉煌,众人都叉手侍立两傍。张万户一一唤来配合,众人一齐叩首谢恩,各自领归房户。(《醒世恒言》)

(3)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水浒全传》)

(4)陶铁僧叉大拇指不离方寸地道:“告员外,实不敢相瞒,是有四五十钱,安在一个去处。”(《喻世明言》)

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要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更加需要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叉手礼,东汉时期僧人以“叉手”表示尊敬,西晋时期开始世俗化,僧俗共用,隋唐时期成为世俗专用,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广泛流行。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即把双手手指交叉在胸前,左手右手的拇指上翘。叉手礼作为一种礼仪性姿态,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用于打招呼、安静倾听或者站立回话。它是由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里,以示尊敬。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有“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诗句,一方面说明叉手礼在当时极为常用,另一方面也道出诗人被贬的窘境。“方寸”指心,因叉手礼需双手在胸前交叉,所以以“不离方寸”补充言其道地纯粹。文中指卖馉饳的僧儿收了官人的钱,向他行了一个道地的叉手礼。

六、媒人之口无量斗

“老泼狗,老波狗,叫我闭口又开口。正是媒人之口无量斗,怎当你没的翻做有。你又不曾吃早酒,嚼舌嚼黄胡张口。”(《快嘴李翠莲记》)

“媒人之口无量斗”可以拆分,关键在于后半句“无量斗”。“无量斗”可以单用,也可做“没量斗”“没梁斗”。整句又作“媒婆口,无量斗”,清代还可以说成“媒婆口,没梁斗”。还有“卖卦口,没量斗”的说法。

(1)众人道:“若信卜,卖了屋;卖卦口,没量斗。”(《警世通言》)

离散马尔科夫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随机过程,其可通过对不同状态的初始概率以及状态间转移概率的研究来确定状态的变化趋势,从而对未来进行预测。

(2)管着你目下见仇人,则不要口似无梁斗,一句句言如劈竹。(《梁山泊李逵负荆》)

一部残缺的无名氏《潼关志》。《潼关卫志》作者杨端本曾于华郡得一残缺的《潼关志》,他在序中记载:“余于华郡得残帙,多漫漶断缺,稽考茫昧”[2]9,据其记载在当时已不能考其作者,成书时间,体例和内容了。

(3)薛婆道:“亲事成与不成,小女人如何敢预先说明。万一不成,人家是女家,不好听。俗语说,‘媒婆口,没梁斗’。小女人却是口紧。”(《歧路灯》)

僧儿见了,可煞喜欢,叉手不离方寸:“告官人,有何使令 ?”(《简帖和尚》)

综上所述,在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总结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好人力的考核工作,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1.调整制造业的税基设置。如前所述,我国制造业所得税因其税基确定主要依赖于企业财会制度,致使应纳所得额的计算不规范、不全面。应当完善纳税体系,建立独立的所得税会计制度。将企业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的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对企业应纳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在计算企业应纳所得额时,对于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则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执行。同时,还需调整企业所得税的税基范围,坚持“宽税基”原则,实现税基及纳税项目规范化、具体化、科学化。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所得税会计税基与企业会计税基范围的差异性。

七、好鞋不踏臭粪

只见张虎的妻施氏跑将出来,道:“各人妻小各自管,干你甚事?自古道:‘好鞋不踏臭粪!’”(《快嘴李翠莲记》)

此条属于典型的谚语,目前仍在使用。此谚语还有其他形式,如“好鞋不踩臭狗屎”、“好鞋不踏臭狗屎”、“好鞋不踏臭屎”、“好鞋不粘臭狗屎”等。

(1)摇旗打鼓的,魏大哥,你的体面也没有甚么好。‘好鞋不蹈臭屎’,你撩给他,凭他去罢。(《醒世姻缘传》)

《汉语大词典》解释:鬼宿,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雀七宿的第二宿。有微弱的星四颗,皆属巨蟹座。鬼宿四星围形似柜,中有一星团,叫「积尸气」,也叫鬼星团。河,指井宿的的南北星河。除非半夜时分,否则无法同时见到鬼宿和井宿的南北星河。所以,用鬼宿渡河来指半夜间,午夜。上文中的洞虚先生解释卦象,建议在半夜时分设置酒果等,苦苦哀求或许可以救命。

此句俗语中“好鞋”与“臭粪”形成对比,用否定形式来表示好人不与坏人打交道。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收录此条,解释为比喻好人不与坏人计较。上例中张虎的妻子施氏的意思就是指责张虎不应当掺和张狼和李翠莲的事情。

在元代的杂剧中出现了极个别的“好鞋踏臭屎”用例,如:

(3)我舍着金钟撞破盆,好鞋踏臭屎,但得个轴头儿也有抹着时。我拚的撅皇城,挝怨鼓,插状子。怕甚么金瓜武士,我和那泼奴情愿打官司。(《罗李郎大闹相国寺》)

“好鞋不踏臭粪”比喻好人不与坏人计较。此例中的“好鞋踏臭屎”与“金钟撞破盆”属同义并列使用,却不是指好人与坏人计较,而是指宁可污了好鞋也要去踩臭狗屎,比喻为了做成某件事情不惜代价。由此可见,“好鞋踏臭屎”与“好鞋不踏臭粪”在意义上区别很大,并不是简单的肯定否定关系。

八、险道神脱了衣裳,这场话榜不小

当时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险道神脱了衣裳,这场话谤不小。(《错认尸》)

“险道神脱了衣裳,这场话榜不小”可以直接表达为“险道神脱了衣冠”,或者“险道神脱了衣裳,这场话不小”。如:

由表1和表2可知,2013—2017年冬季细颗粒物污染主要出现在中度和重度 PM2.5等级,这两者的占比约为76%。而夏季却有近84%的污染是在轻度等级,且没有出现过重度污染情况(见表1)。夏季大气O3浓度达中度及以上,>160 µg·m-3的占比高达72.6%(见表2)。由此可知,贵阳市空气质量的变化与细颗粒物和光化学污染的季节性有关(王宏等,2011;王闯等,2015;严茹莎等,2013),即夏季细粒子减少和辐射增加使 O3浓度升高,冬季细颗粒物高排放和稳定边界层对大气扩散的不利影响是形成PM2.5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1)不是郓哥来寻这个人,却正是: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直教:险道神脱了衣冠,小郓哥寻出患害。(《水浒全传》)

(2)随即差个县尉,并公吏、仵作人等,押着任拏到尸边检验明白。其日人山人海来看,险道神脱了衣裳,这场话非同小可。(《喻世明言》)

民本思想,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之道,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固和持续发展,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于协调个人与国家关系以达到国泰民安、政治升平的艰难探索,内含着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因而作为一种思想文化遗产,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诸多政治家和学者孜孜不倦的探究对象。

“险道神”的说法,可能历史悠久,《水浒传》有著名的“险道神”郁保四。《汉语大词典》收录“险道神”,指传说中死者的开路神。旧时丧礼中,出殡的时候用纸扎成巨大的险道神,身长丈余,头广三尺,发赤面蓝,相貌凶恶,在灵柩前开路。“话榜”一词,《汉语大词典》未收,有学者解释为话柄的意思,指供人谈话的谈资。曾昭聪、刘玉红(2011)认为这里的“话榜”应为“花榜”的谐音,指扎险道神时用的架子。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是险道神脱了衣服,里面的架子很大。这里使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因此这句话实际上是指供人议论的话题很多,也就是乔俊家的事情使得大家议论纷纷。

《清平山堂话本》作为早期的话本小说,具有通俗易懂趣味生动的特点,因此保留了大量的俗语谚谣。有些流传到现在,比如“人无前后眼”“好言不听,祸必上身”等。有些俗语谚谣使用范围有限,或已在现代汉语中消失, 如今读起来不太容易理解。本文主要以后一种情况为主,考察《清平山堂话本》的不太好理解的俗语的用法和意义,或有舛误,敬请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曾绍聪.《清平山堂话本》词汇研究综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2]李菲.《清平山堂话本》词汇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3]王文晖.《清平山堂话本》校点拾补[J].古汉语研究,2003(4).

[4]程毅中.清平山堂话本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曾昭聪,刘玉红.清平山堂话本校注[M].黄山:黄山书社,20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平山堂话本》方俗词语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463)。

作者简介: 滕华英(1979-),女,湖北宜昌人,博士,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史词汇研究。

标签:;  ;  ;  ;  

《清平山堂话本》俗语释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