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神采飞扬论文_黄连英 耿佳佳

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神采飞扬论文_黄连英 耿佳佳

黑龙江省依兰县第一小学 154800

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很久,我们也一直在学习,我们也都喜欢它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素质教育的主旨要求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在新课程真实的操作中,大语文观因为打不破的框架而一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束缚,使我们的课堂总是少了几分激情,少了些许的个性创造。本学期为了教育好学生,我优化了教学资源中的德育资源,采用语文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却是在惊喜连连中窥破了大语文观真谛,做到了那一直想要引以为荣的一点。

一、把生活实践带进课堂

本学期我班的学生进入六年级,对于年龄开始走向上成长中的特殊时期——易冲动、敌对情绪强烈。面对着具有“生理发展超前,心理成熟滞后”的年龄特征的他们,我有了一番思考后,对他们的教育采用了大语文观的“深入文本,感受生活,深入浅出”自我教育。

“文以载道”,语言文字是一切人类文化成果的载体,教语文必然要与学做人、学生活结合起来,也即语文教育的内容必然贯穿人文精神。每一篇课文都成了最佳的教育范本。阅读教学过程真的成为是我们师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然后每周五下午社团活动是学生自编自导的课本剧表演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花山辛苦工作的毛主席、和士兵同甘共苦的上将、愤怒地喊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斯巴达克……因此,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自己去阅读文本时更潜心体会,去发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最受触动的地方。这样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的感受有了“原汁原味”的,有了“超级震撼”的。

我发现不再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只怀着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角度重新理解课文。特别是我允许“百花齐放,各抒己见”后能欣赏到学生的“真情告白”或者“奇思怪想”——从毛主席身上我看到了“人人生而平等”;今天看了香港的回归,我才知道为什么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原来我觉得科学家是遥不可及的,现在一看他们也是普通人嘛;美国人真的能自觉遵守垂钓公约呀……每一种体验,每一种感悟,都源于他们与主人公的心灵共鸣,知书达理的教育问题也水到渠成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们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现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

读到这里,我又尝试着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首先是打破传统模式,大胆实践教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更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感兴趣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我打破课堂传统模式,把课文作为载体,让课堂成为产品介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文本的学习内容生活化鲜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

二、把探究带进课堂

学生都具有探究的天性,他们常常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经常有学生偷偷地在课桌下看《海底两万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突然想明白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会乐此不疲地探究未知的问题。这种兴趣、渴望,正是最宝贵的学习动力。所以,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成为一名探究者。我给他们出谋划策、指导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求知的乐趣。

如语文课学了《鸟音》《母鸡》,科学课学了《鸟》,品德课学了《和鸟儿交朋友》,我就让学生把它们结合起来,并根据我们的校园德育活动月的活动内容,开展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学生们兴味盎然,他们分成小组,拟订课题,选举组长,分配任务,有的去图书馆借书,有的去野外调查鸟的种类,有的则调查鸟的生存现状。通过调查、分析,他们很吃惊,告诉我说,现在在校园的早晨听不到鸟叫了,我们的城市也听不到鸟叫了。他们真切地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感到悲哀。然后他们自己动手制作鸟窝,并在周末和家长一起去树林中为鸟儿安个家。

三、把时尚带进课堂

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梦想与激情,让学生与名师、名家对话,在音乐诗歌中沉醉。在课堂上,我经常结合课文拓展内容,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熏陶、感染他们。

如在学习了《赏荷》后,我给学生读冰心的《红莲》,读杨万里、席幕容的诗。因为课本是一个例子,我希望把它拓展延伸,使学生了解文学时尚。

有的时候我会让课堂流淌着音乐。如《鸟音》配上清脆婉转的笛曲,《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上雄浑的钢琴曲。有时会就新闻中的事,如韩国的萨德安装、雾霾天气叫学生讨论,写随感日记,开主题班会,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时尚话题,理解战争与和平,体会生命的脆弱,使他们学会善待生命。

“人才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一种文化氛围里熏陶出来的。”这句话一直引导着我反思。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对课堂需要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时时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意识。可以把怀疑、思考、发现、探究、时尚、生活等元素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成为学生享受学习快乐的乐园、成为心灵放飞的天空,真正使他们在课堂上凸显个性、张扬个性、自主创新。

论文作者:黄连英 耿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神采飞扬论文_黄连英 耿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